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商朝自身社会风气的败坏也是其灭亡的重要因素

商朝自身社会风气的败坏也是其灭亡的重要因素

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一仗击败商朝,对两大战机的把握确实非常关键:

第一,“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在牧野之战前,商纣王曾两次投入大量国力人力远征东南的外族东夷,虽然获胜凯旋,但也元气大伤;周武王抓住这个时机,在商朝最虚弱的时候给了它致命一击;

第二,“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也就是说,在牧野之战前,周人正面临一场大型饥荒,而攻克殷都后形势大为好转。这极有可能在告诉我们,周武王抓住了周人对饥饿的恐惧,调动他们以抢粮食为目的攻打商朝,才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好指责的,政权间的更迭本就是押上国运的赌博,寻找最好的战机、减少己方的代价,当然无可厚非。毕竟当初成汤灭夏,也是抓住了““夏德日衰””、曾经的邦国离心离德的机会,并且还利用宗教力量制造舆论、充分调动人们对夏王朝的反感,最终才扭转双方实力对比、达成了以弱胜强的壮举。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因此,手段是否冠冕堂皇往往并不为人们关注,只要结果光明,过程的合理性自然随之呼之欲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商朝取代夏朝、周朝灭掉商朝,之所以都被后世肯定,主要是因为这些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子受

以商朝的灭亡为例,这一结果就是不可避免的,商纣王(帝辛)本人的一些做法只是加快了这一过程,制度、文化、经济方面的问题才是主因。

我们常说商“王朝”,但这个政权的组织架构跟后世的封建王朝完全是两码事。

它并不是个组织严密、结构分明的政权,而是由无数个部落组成的松散联合体。其中,“商人”这一群体被所有部落公认为当之无愧的老大,天下的共主自然就是商王。

商王室所在的地方,就是商朝的都城(被称为“大邑商”)。这个都城在六百年里迁徙了六次,但大致范围一直集中于如今的河南省与山东省西部;其中最后的270年里都固定在殷地,也就是近代在安阳发现的殷墟。

在商王室所在的都城之外,中原的广袤土地被大大小小的部落占据,他们中有的是商王朝分封出去的宗室或者功臣,有的是被商王朝用武力打得顺从,当然也有些出于识时务而主动归顺。这些所有的部落,都是商王朝的“诸侯”。

商朝势力范围

但这些诸侯对商王朝并不都是忠心耿耿的。

其中那些由商王室分出去的部落,或者已经被他们同化的部族,都被统称为“商人”,他们在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差不多,凝聚力较强;

而其他那些距离较远、跟商人在血缘上区别略大的,受商王室影响较小,在语言、习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他们对商王室并不是随时都俯首帖耳,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位于中原西边的周人。

但不管关系亲疏远近,这些诸侯在理论上都受商王的指挥、控制;当然这一关系是建立在武力之上的,时不时会出现翻脸的情况,最终的解决办法基本只有一个字:打。

这是对内。对外方面,在周边还存在着一些在文明上更为落后的游牧民族,他们时不时袭扰商王室以及旗下的诸侯,其中威胁最大的就是西北边的鬼方,在大部分时期,商朝的对外作战都是针对这个敌人。此外,在东南边还散布着东夷(夷方)等部族。

子昭

基于上述复杂情况,注定了商王朝的统治不可能安稳。虽然它持续了六百年,但其间经历了多次兴衰,“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在前13世纪的武丁中兴之后,商朝的国力基本上处于逐渐下滑的态势,控制力空前减弱,在帝辛(即商纣王)时期达到极致。至于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

第一,战争消耗了商朝的国力,周人则趁机崛起。

周人兴起于泾、渭流域,曾长期与鬼方交战,后来迁徙到土地肥沃的岐山地区,逐渐开始繁盛。在后期,他们与商王室保持着通婚的关系,全面吸收了中原文明。

在商朝晚期,帝辛即位。据称他“孔武有力,天资聪颖”,但为人过于刚愎自用、自视过高。他执政期间,一改以往商王朝主要对西北用兵的惯例,集中精力对付东南的夷方,曾两次组织兵力镇压这一部族的叛乱。对于西边逐渐强大的周人,则大体采取羁縻的手段笼络,甚至将其首领姬历、姬昌封为西伯,即西边的诸侯之长。

但周人却有着入主中原的企图,姬昌在位期间,趁着商纣王无暇西顾,连续吞掉了四个诸侯国,实力进一步加强。此外,由于商王室国力逐渐消耗,大量诸侯国逐渐脱离其控制,转而向蒸蒸日上的周人示好。《论语》称,周文王姬昌时期,周人“三分天下有其二”,已经具备了挑战商王室这一曾经霸主的实力。

第二,除了对外战争外,商人日益败坏的社会风气也是商朝灭亡的主因。

子受

对于商纣王的罪名,史书中有一句人尽皆知的一条:“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就是说他生活奢靡、贪好酒色。

但这其实不是商纣王一个人的问题,整个商朝统治集团(乃至各个阶层)都存在着生活奢靡、酗酒成风的毛病。

在武丁之后,商朝的统治者“不知稼穑之艰难,惟耽乐之从”,他们沉迷于饮酒享乐,对国家大小事务并不怎么上心。再加上他们一向迷信鬼神,“好事鬼神,钟鸣鼎食”,消耗在祭祀上的财富不计其数,使原本就日渐颓败的国力越发吃紧。

上行下效,到了商朝晚期,奢靡放纵的生活习气几乎扩散到全体商人部族,他们酗酒成风。从大量的考古发现来看,酒器确实是殷商墓葬的主要陪葬品;大盂鼎铭文上甚至直接:“我闻殷坠命,惟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即:殷之所以被击败,是因为他们的王室以及诸侯都酗酒成性。

喝酒误事,古往今来都值得人们警惕。

当然了,商纣王种种错误决策也加快了商朝的灭亡。在这一方面,他跟后来的隋炀帝有些相似:智商极高,但情商堪忧。司马迁说他“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也就是嫉妒臣子的才能,不但不听谏言,甚至对大臣极尽摧残排挤之能事。

他缺乏对局面的准确判断。比如,周人曾投其所好,献上了“美女奇物善马”,不仅解救了周文王,甚至还获得了象征天子权力的弓矢斧钺,几乎由此得到了攻打其他诸侯国的官方权力。

当然了,商纣王的这些罪名也许是后世的“欲加之罪”,但他未能对周人的野心与势头保持警惕,反而将精力转向东夷,无疑是一项重大失策。至于商朝国力的衰退、风气的颓败,则是任何古代政权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可回避的必然结局,只有改朝换代才能推到重来,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2531.html

商纣王,国力,方面,诸侯,王室,部落,周人,中原,因素,王朝,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商纣王,国力,方面,诸侯,王室,部落,周人,中原,因素,王朝,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商纣王,国力,方面,诸侯,王室,部落,周人,中原,因素,王朝,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