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天津的秦国铜印有一个不该出现的字,与《史记》不符,原因成谜

天津的秦国铜印有一个不该出现的字,与《史记》不符,原因成谜

天津博物馆里收藏了一方珍贵的古代铜印,是著名学者周叔弢先生捐赠给天津博物馆的。

这方铜印长度是4.8厘米,宽度是3.3厘米,高度是1.9厘米,印纽是鼻钮绳纹,印背上还有蟠虺纹,也就是各种弯曲的小蛇组成的花纹,非常精美。印文是“王兵戎器”四个大字。根据学者考证,这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物品,顾名思义就是秦王来调动士兵和军器的凭证。

这方铜印也因此被命名为“王戎兵器铜玺”。

也就是说,当年的虎狼之秦,就是拿着这样的铜印,调发了几十万一批的士兵,用于征讨东方的诸侯国,血战沙场,攻城略地,经过数百年征战,终于一统天下。

然而,问题来了。

史书记载,秦国国君是到了战国才称王的,之前都是称“公”,本国百姓则称之为“君”。

根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惠文王“十三年四月戊午,君为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也明确记载,齐宣王十八年,秦惠王称王。也就是说,秦国国君称王的时间是在公元前325年。因为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所以说,秦国是到了战国时代才开始称王的。当时还是参照了齐国、魏国“徐州相王”的礼仪,专门要求魏国和韩国的国君来秦国,互相承认对方是秦王、魏王、韩王。秦惠文王的父亲是秦孝公,也就是从惠文王开始,一直到秦始皇称帝之前,都是称秦王。

这一点在出土文物里面也有反映,比如陕西西安北沉村出土的秦国杜虎符,现在收藏在陕西省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件调兵凭证,上面有错金铭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根据学者对其铸造年代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是战国初期铸造的,可见战国初期秦国国君依然不称“王”。

而到了战国中后期的秦国新郪虎符,上面的错金铭文则明确说:“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这才称“王”。

那么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王戎兵器铜玺,如果是春秋时期的秦国物品,为什么会出现“王”字这个不该出现的字呢?

这也许是难解的历史之谜了。

笔者个人有两种推测。

第一种推测:如果果真是春秋时期的,那么至少把秦国开始称王的历史提前150年,或许是秦国国君当时便悄悄称王了?

第二种推测: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王兵戎器”里的“王”其实指的是周天子。因为秦国分封在西戎的边境,是代替周天子来讨伐征服西戎,所以称“王兵”,意思就是后世的“王师”。

这或许就是文物研究的魅力吧。

观赏天津博物馆的这方王戎兵器铜玺,不禁让人想起硝烟弥漫的历史,“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参考文献:1.关于秦国杜虎符的铸造年代

2.古代铭刻与历史考古研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27137.html

史记,国君,年代,称王,历史,天津,秦国,虎符,秦王,原因,消息资讯,铜印,秦国,天津博物馆,秦王,王戎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史记,国君,年代,称王,历史,天津,秦国,虎符,秦王,原因,消息资讯,铜印,秦国,天津博物馆,秦王,王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史记,国君,年代,称王,历史,天津,秦国,虎符,秦王,原因,消息资讯,铜印,秦国,天津博物馆,秦王,王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