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一代名将章邯为什么不投降刘邦却归顺项羽?

一代名将章邯为什么不投降刘邦却归顺项羽?

项羽虽然残暴,但章邯却觉得,项羽才是他的明主。

在秦末的历史中,项羽多以“暴君”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秦国的降卒被他坑杀了,阿房宫被他焚烧了,按理来说,他的“杀叔仇人”章邯落到他的手里绝对不可能好过。

可事实却是,两人再见面竟惺惺相惜,而不是刀剑相向。

一个性格暴戾的人忽然做出和他形象截然相反的事情,这其中必然有蹊跷。

为了理清章邯和项羽到底在想什么,要先从两人的经历入手。

话说秦始皇死后,秦朝的大权就落到了赵高的手里,秦二世胡亥并不睿智,他所谓的野心只是建立在贪图享乐的基础上,加上赵高很会引导,胡亥就彻彻底底成为了一个“废物”,秦始皇千辛万苦集来的皇权、都到了赵高的手里。

赵高当权后,他就把大秦搞得一塌糊涂。

如果说赵高是那种能力卓越的权臣倒也还好,可赵高只是个阴险的草包政治家,他获得大秦的权力后,心里只想着两样事情:

一、削弱皇权。

二、篡夺皇位。

所以赵高心思不纯,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下,秦朝百姓哀怨连连,本来秦始皇时代为了修建长城过分征发徭役已经引起了民间的不满,现在赵高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层层加码,因此,陈胜便在大泽乡举旗造反了。

“失期问斩”或许是有失偏颇,但失期肯定是有严重的代价,加上此前的民声载道,而镇压天下的秦始皇已死,于是大泽乡便成为了点燃天下的火药桶。

可即便如此,大秦积累多年的军事力量依然是能够镇压农民起义的,一个王朝的颠覆,真正的致命伤害乃是来自于内部,赵高为了削弱地方部队对他的威胁,杀害以及替换了大量的将领,所以在农民起义爆发后,秦朝的军队要不就是被农民军击溃,要不就是倒戈,自己也成为了起义军的一部分。

所以大秦连连败退,官军损失殆尽,也在这个危难之际,章邯横空出世,他向胡亥提出,自己只需要将骊山的犯人收编成军,便能和起义军一战。

在懂行的人看来,章邯这简直是来搞笑的,可对胡亥、赵高而言,章邯肯螳臂当车都总好过不做任何事情,于是胡亥答应了,章邯便放出了骊山里的犯人,将他们组织成军队,让他们戴罪立功,而让世人没想到的是,章邯一路高歌猛进,把起义军打得连连败退。

如此猛的战斗力,那此前的官军又算什么?

所以章邯是个天才,他在大秦最危险的时刻创造了奇迹。

章邯在楚、魏、齐、赵等等旧贵族纷纷复国之际,以一敌多。

当时的楚国将领还不是项羽,所以多方诸侯的联军竟然不能击溃章邯,只能打个有来有回,章邯甚至是赢多败少。

章邯先后击败了周文、李归、陈胜、田儋、魏咎、项梁等人,其中对整个农民军打击最大的,就是项梁之死,定陶一战,乃是章邯的“封神之战”,可以说自此战后,大秦平定天下已经成为了定局,因为最强的联军都拿不下章邯,还被他反杀了项梁,以后又该如何应对章邯?

可天下既出章邯,怎么可能又没有第二个天才。

项梁死后,他的侄子项羽出头了。

项羽是个人才,这件事楚国人都知道。

但不论任何时代,做事讲究论资排辈,即便项羽是个百人敌级别的战神,他都仍然要受命于叔父项梁,因为这是辈份的问题,所以在项梁战死前,项羽其实是没有正儿八经率领过大军打仗的,之前有领兵的时候,但带领的士兵人数少,而且他没有决策权。

在项梁去世后,楚怀王慌了,于是派出宋义担任主将去援救其他诸侯国,出于照顾项家人,楚怀王让项羽担任副将。

和宋义合作的时候,项羽就发现宋义就是个草包,看着章邯行军过道便吓得不敢出战,久而久之,项羽就怒了,直接斩杀主将,自己指挥着大军在巨鹿和章邯的主力发生战斗,这便是著名的“巨鹿之战”。

成语“破釜沉舟”,就来自于此战。

巨鹿之战让章邯傻了眼,项羽以比秦军更少的人数击败了本就能“以少胜多”的秦军。

举个例子,如果说章邯此前能以十万秦军击败二十万农民军的话,那么此时的项羽就等于是以五万农民军击败了十万的秦军。

在不同将领的带领下,农民军的战斗力直接翻了四倍,而项羽的“破釜沉舟”战术让世人感到惊艳。

巨鹿之战失败后,秦军开始停下了进攻的脚步,转为和项羽大军对峙,与此同时,赵高开始对强势的章邯感到不满,因为在赵高看来,不论章邯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他地位造成冲击的事实已经形成了,所以现在“打压”章邯反而是他的首要目标。

章邯听到赵高又要排除异己的风声,便感到无比心寒,随后在和项羽发生的战争中,再次败给了项羽,章邯眼看突围无望,又内部迫害,于是心一横,他也决定“投降”,而投降的人选,正是项羽。

想好了计划,章邯便派人到项羽的军中“求见”项羽,章邯以军中已经没有粮食了为理由向项羽提出“结盟”,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到所谓“投降”的字眼,章邯这是给自己留下的余地,也让项羽放下了戒心,而听到了章邯的请求后,项羽答应了。

于是章邯和项羽在“殷墟”立下盟约,两人自此算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也是立下盟约后,章邯才卸下自己的伪装,对项羽诉说着自己的无奈和痛苦,他一方面力挽狂澜在拯救大秦,可赵高却在反其道而行之,要毁掉大秦,既然大秦迟早要灭亡,那他还不如投靠明主。

看着章邯的肺腑之言,项羽被打动了,当即册封章邯为雍王,这个待遇让章邯出乎意料,在内心里更加认同项羽了。

至于“杀叔之仇”,项羽压根没再提过。

其实项羽愿意“收编”章邯,是有着他自己的谋划在里面的。

首先,章邯说他被赵高猜忌和针对,其实项羽自己也是这么个情况,坐拥着巨鹿之战的大功劳,楚怀王对项羽也很不放心,在项羽的眼中,这些帝王们都是“庸才”,自己没能力打天下,还要对打天下的人人连连猜忌、百般针对。

所以项羽和理解章邯,以至于理解到他都忘掉了“杀叔之仇”了。

其次,看到章邯的“投靠”,项羽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那就是强大自己,削弱楚怀王。

要知道,在项羽的眼中看来,天下没有人是他和章邯的对手,所以拉拢了章邯,项羽就足以建立比楚怀王还要强势的组合,虽然不是明面上的割据独立,但最起码可以分走楚怀王的大部分权力。

项羽的残暴是一方面,但项羽并不是没有政治思维的,若不是韩信横空出世横扫天下,项羽必定坐稳天下。

两人明面上既惺惺相惜,在内心里又互相知道需要彼此,最重要的是,章邯也是有傲气的人,他被项羽以少数的军队击败,而项羽的个人武力又要比他更高,所以章邯对于项羽是心服口服的,抛开政治和地位不谈,如果章邯和项羽都是普通人,那么他们两人很有可能成为至交好友。

击败了章邯后,大秦的希望就断绝了,而赵高杀掉了胡亥后,又被子婴所杀,子婴知道大秦的大势已去,如何都挽救不回来了,于是便带着人准备投降,在一开始,子婴也不知道是投项羽还是投刘邦,他只认准最先来到咸阳的起义军,也是这个时候,刘邦趁着项羽攻打秦军主力的空档,入主了关中,并接受了子婴的头像。

当项羽知道刘邦“摘桃子”后,勃然大怒,一方面要针对刘邦,一方面又要针对楚怀王。

即便刘邦先入主关中,等项羽来的时候,他一样要乖乖把主动权交出来,但刘邦在此前的“约法三章”为他积累了在百姓心中的好感,而项羽后来大肆破坏咸阳、掠夺关中财富引起了百姓的不满,这也是后来项羽彻底丢掉关中地区的根本原因。

项羽为了控制关中之地,设立了三王,这三王就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三王所坐镇之地也叫做“三秦”,刘邦也是在重用了韩信后,以韩信的“还定三秦之计”才彻底拿下三秦,换句话来说,击败章邯的不是刘邦,而是韩信。

在韩信的计划中,暗度陈仓打章邯一个出其不意,这就是在打“认知差”。

章邯心中,刘邦在他的对手中排第三档次都排不到,所以他没想到刘邦会有暗度陈仓之计,这也说明了韩信这个人的神奇,在项羽的军中时籍籍无名,到了刘邦的阵营后用兵如神,谁敢相信这是同一个人?

当章邯节节败退,被汉军围困在废丘之后,或许刘邦曾经劝降过章邯,但是章邯依然死守,面对刘邦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低头,或许因为刘邦曾经是他的手下败将,他内心看不起刘邦,也知道即便投降了刘邦,刘邦也会因为忌惮从而打压他。

如此一来,对他而言简直是生不如死。

所以章邯最终选择了自刎,他没有做出什么服软的举动,而巧合的是,项羽后来也是在被围困中选择自刎,压根没说过投降之类的话。

章邯和项羽是很像的,这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傲气,明明是投降却又说是结盟,明明都是被韩信击败了,但却不愿意跟刘邦低头。

在秦末,比起章邯和项羽更惊艳的就是韩信了,韩信以一己之力击败了两个创造了“不可能”的天才,他更是强大中的强大,或许在章邯和项羽的人生最后一刻,内心里都不禁想着:

既生信,何生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28823.html

赵高,名将,刘邦,大秦,投降,秦始皇,项羽,项梁,胡亥,天才,故事传记,章邯,赵高,刘邦,大秦,项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赵高,名将,刘邦,大秦,投降,秦始皇,项羽,项梁,胡亥,天才,故事传记,章邯,赵高,刘邦,大秦,项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赵高,名将,刘邦,大秦,投降,秦始皇,项羽,项梁,胡亥,天才,故事传记,章邯,赵高,刘邦,大秦,项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