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狄仁杰拥有宰相之权,为何职务却只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狄仁杰拥有宰相之权,为何职务却只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想要全面搞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唐朝的政治制度开始说起:

大家知道,唐朝承袭隋朝制度,采用的也是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本质就是把帝国的决策权、审核权、执行权给分离开来。

说得具体点,原先帝国的宰相,即负责和皇帝商议国家大事,又负责全权执行皇帝的政策,甚至还可以在必要时否决皇帝的政策。但等到三省制度出来后,皇帝要商议国家大事时,会找一个专门的人来商议;等到商议出来结果后,会把这个结果交给另外一人来审核;再等到审核通过后,又会让另外一个人去执行。

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这三个部门的诞生;其中,中书省专门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属于决策机构;门下省主要负责审核诏书,属于审核机构;尚书省主要负责执行诏书上的政策,属于执行机构,这也就是所谓的三省制度。

按照唐朝的制度,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分别为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令,这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互相制约。当然,宰相多了,皇帝自然要专门找个地方和他们日常开会,久而久之,皇帝和三位宰相开会的地点又被叫做“政事堂”。

后来,由于李世民曾担任过尚书令,所以等到他当皇帝后,该职位就变得非常敏感,臣子们都不愿意担任该职务,皇帝也不愿意授予臣子们这个职务。

在这种背景下,尚书令就一直空缺,成为了一个虚职;至于尚书省的大小事务,便全部交由二把手左右仆射来处理。

问题是,虽然左右仆射做的是尚书令的事情,但他们毕竟不是尚书令,也就不是宰相,所以自然就没有资格去“政事堂”开会。于是乎,去政事堂开会的实权官员就只有中书令和门下侍中这两人了,因此后来“政事堂”也就被称“中书门下”。

面对这种情况,皇帝有些不放心了,他担心这两个人勾结在一起欺上瞒下糊弄自己,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往“政事堂”会议里加人,人越多,权力就越分散,结党营私也就越困难;而且皇帝也需要一些不同的人加入进来开会。

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职位的诞生;其中,“中书”就是指的中书省最高长官中书令;“门下”指的是门下省最高长官门下侍中;“平章”意为评议辨别,引申为断决处理的意思。

也即是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字面含义就是“同中书令、门下侍中一起参与讨论和决策事情”。

由于该职位的品级为正三品,而当时三省的最高长官的品级也均是正三品,因此该职位便和三省长官拥有了同等的权力及待遇,所以也被称之为宰相。

根据史书上记载,唐朝第一个担任该职务的人,是李靖,时间是贞观八年。

等到武则天登基称帝后,这位女皇为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她将中书省改名为凤阁,将门下省改名为鸾台,于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职务就变成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现在,大家知道为何有宰相之权的狄仁杰职务却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了吧!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狄仁杰有了这一职务,他才能被称之为宰相,否则他也就是个户部侍郎而已。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旧唐书》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308.html

三省,门下,宰相,中书令,章事,审核权,皇帝,台平,职务,尚书令,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三省,门下,宰相,中书令,章事,审核权,皇帝,台平,职务,尚书令,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三省,门下,宰相,中书令,章事,审核权,皇帝,台平,职务,尚书令,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