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清初剃发令有多严?孔子不是挡箭牌,戏子更不是

清初剃发令有多严?孔子不是挡箭牌,戏子更不是

清军在入关之后颁布了剃发令,但是剃发令颁布之初受到了明朝官民的抵制,因为明朝百姓推崇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而清朝要求剃发,不仅违背了百姓们的信仰和习惯,而且剃发之后的形象也不美观,所以百姓们都不愿意剃发,甚至不惜聚众抗清,反对剃发。那么清朝在颁布剃发令的时候,究竟做了哪些规定?而在执行过程中,又是严格到如何程度呢?笔者试着为大家解释一番。

剃发应该剃成什么样?

这个问题,大家觉得并不难,我们看过很多清宫戏,那些留着一个乌黑大辫子、前额剃光的男主角们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一些人爱慕的偶像。其实,如果真的回到清初的历史中,这些男主角们根本没有这么潇洒。

据清初《榕城纪闻》记载,清廷颁布的发式为“剃发,只留一顶如钱大,作辫,谓之金钱鼠尾。”所以当时的剃发并非我们所理解的仅仅提取前半头的头发,然而生于头发结辫,符合标准的剃发应当是剃去几乎所有头发,仅留头顶上一小块头发,面积不超过一枚铜钱大小,留下的这一小块头发结辫,辫子需要通过钱眼,就如同老鼠的尾巴一样细,所以被称作“金钱鼠尾”。

在清初,金钱鼠尾是剃发的标准,来不得半点含糊,如果不满足条件,很有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顺治四年,此时清朝已入关四年,苏州浒墅关一个名叫丁泉的百姓的发型被发现不符规制,“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被发现后就被地方官捉拿上报,最终朝廷批复“着就彼处斩”,丁泉仅仅因为剃发不符合标准,而不是不剃发就被处斩了,甚至连地方官员、家长、邻居也因此受到牵连处罚。

什么样的人可以不剃发?

知道了标准之后,可能有人要问是不是所有人都要剃发了?有没有例外?答案是没有。

孔子后裔、原任陕西河西道孔闻謤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希望能够得到特殊赦免,免于剃发。于是孔闻謤上疏:“念孔子为典礼之宗……惟臣祖当年自为物身者无非斟酌古制所载章甫之冠,所衣缝掖之服,遂为万世不易之程,子孙世世守之……应否蓄发,以复本等衣冠,统惟圣裁。”

孔闻謤原本以为搬出了孔子这尊大神,应该能够免了自己的剃发之苦,没想到多尔衮软硬不吃,下旨:“剃发严旨,违者无赦。”此番上疏请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孔闻謤原本打算免于剃发,结果受到一番斥责,差点丢了脑袋,还落了个“永不叙用”的下场。可见,连作为礼制典范的孔子后裔也免不了剃发,更遑论他人。

除了孔闻謤这种主动上疏要求免于剃发的人,还有一些人“自说自话”地为自己免去剃发。顺治十年,有两个唱戏的戏子被人发现没有剃发而被抓获,他们供认“系唱旦戏子,故此留发;在外戏子似此尚多”。他们是唱旦角的戏子,因为角色的需要留长发会比较方便,所以他们便没有遵从剃发令,而是留了长发。最终,此事上升到很高的层面,顺治皇帝为此下旨:“剃头之令,不遵者斩,颁行已久,并无戏子准予留发之例。”并限定未剃头的戏子十日之内剃发,否则立即处斩,由此可见,戏子也不是挡箭牌。

漏网之鱼如何处置?

尽管剃发令执行严厉,并涉及广泛,但是中国之大,人数之多,难免有漏网之鱼,那么这些漏网之鱼又作如何处理呢?

顺治二年十一月,有人向多尔衮报告丰润县生员张苏之子张东海没有剃发,多尔衮立即派人将张东海斩首,其父也被牵连,杖责五十,还被革去功名,同事乡里邻居也受牵连,遭到杖责。

还有一些乡野之人,他们并不知道剃发令的严酷性,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剃头,自己以为并无大碍,最终却也不免被发现而被处斩。顺治五年,就发现了这样一个案例。黄州府广济县县民胡俊甫因为居住在乡下,又因为一度卧病在床,所以耽误了剃发,但是他却不以为意。后来,黄州知府牛铨下乡堪田,胡俊甫竟然跑到知府老爷面前诉苦说深受灾荒之苦。结果牛铨一眼就发现了这个没有剃头的违法之人。牛铨心花怒放,因为发现这样的人可以在上级面前邀功,所以胡俊甫被押送到湖广总督处,最终被“立正典刑”,乡里保正、邻居等人也都被鞭打一百。

看了上面几个问题,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清初的剃发令是一个什么样的政策了,这是一个适用性十分广泛的政令,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逃避剃发,孔子的后裔不行,戏子更不行。

参考文献:《榕城纪闻》、顾诚《南明史》、《清世祖实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3465.html

因为,挡箭牌,顺治,清初,头发,孔子,剃头,百姓,孔闻,胡俊甫,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挡箭牌,顺治,清初,头发,孔子,剃头,百姓,孔闻,胡俊甫,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挡箭牌,顺治,清初,头发,孔子,剃头,百姓,孔闻,胡俊甫,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