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武王灭商后并未真正抚有东土,其西归后也为此忧虑

武王灭商后并未真正抚有东土,其西归后也为此忧虑

武王克商虽然分封一些诸侯,但此时还不存在着大封诸侯的条件,因为这时周人并未真正抚有东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武王克纣之后,立武庚,置三监而去,未能抚有东土也。”《史记·周本纪》说:“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这表明周人当时还不能取代商人而直接控制东方,只能在承认原殷商势力的前提下,派周人亲信予以监督。由于使管、蔡相武庚治殷,周王也只能通过三监间接地实现对殷商故地的控制,无法越过三监直接贯彻其统治,如:《逸周书·大匡》说:“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以上。陈诰用《大匡》。”朱右曾注说:“孔曰:东隅,自殷以东;旅谒,各使陈其政事。愚谓东诸侯被纣化久,故训以正之,咸与维新也。”《逸周书·文政》说:“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蔡开宗循王。”

由这些材料可见,第一,殷都以东的地区实际上仍在武庚及原殷商诸侯的占据控制之下,周人惟能施以监督抚慰之策,并未真正实现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第二,管叔所居之地,乃是周王施政发令所能直接达到的极东之地。过此以往,周人可能就无法直接深入了,所以,武庚虽然受周人之封,但殷商故地的原有秩序基本上未受到改变而被保持下来。

周克商之后,急待解决的有两个问题。

第一,武庚所代表的是刚刚被周人取代的殷商残余势力,最具有政治上潜在的复辟可能性,因而武庚的存在是周初如何巩固政权所面临的极大问题,至周公东征平叛使之解决。

第二,武庚之乱表明,原殷商及其势力深厚地区,用类似褒封的办法,即在不改变其原有秩序结构的情况下,是无法使之真正被纳入到周人的政治秩序之内的。

周公

这就提出了另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用新的政治措施来应付武庚乱后所面临的形势。后来周公决定采用分封同姓姻戚于东方建国的办法,试图以此分解打乱殷人原有的内部秩序和组织结构,使周人势力深入进去,并在二者间进行新的政治组合,即建立以周人为统治者结合并控制殷人及其他土著居民的封国实体。这才使得周的统治进入东部。真正实现了对殷商旧地的控制。

周武王克商后,封同姓,立三监,即班师西归。自武王入商立政至班师回朝至于周共43日,先后派吕他“伐越戏方”、侯来“伐靡集于陈”,陈本“伐磨”,百弇(奄)“伐卫”,百韦“伐宣方”、“伐厉”,新荒“伐蜀”等。这些方国中的越戏方和卫在畿内,靡、陈在河南淮阳一带,磨、宣方(卜辞作百方)、蜀等在晋南,厉在河南鹿邑东(或说湖北随县)。

追剿战斗获得了胜利,并缴获大批战利品,特别是伐晋南诸国时,追击逃亡的商纣残余势力北进到霍方(山西霍县),“禽霍侯、俘艾侯、佚侯、小臣四十有六”,基本肃清了残余势力。武王立政以后,征讨四方,共灭国“九十有九”,“服国六百五十有一”,天下方归一统。

由此可见,武王虽然一朝推翻了立国五六百年的商王朝,但要根除残余势力,使新建立的周王朝得到天下诸侯的公认,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还要走过一段艰难的路程。

周武王

所以表面上似乎周已代商而有天下,但实际上当时武王本人已感到“天下未集”,周的政权尚未巩固。所以,武王真是如芒在背,夜不能寐。他很清楚,虽然把纣杀掉,而商是有悠久历史的大国,其东方的潜在势力依然存在,“天保”未定,如何不忧虑呢?武王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曾对他弟弟周公旦说,河南伊、洛之间是过去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地带,是“天下之中”。

他的话似乎已暗示今后应在这里建立统治东方的据点。

可惜周灭商刚刚两年,大局尚处在风雨飘摇之秋,武王便一病不起了。当时儿子成王年少,武王如果一旦死去,这个复杂的政治、军事局面,如何应付呢?

所以,《史记·周本纪》记载说:“群公惧,穆卜。”情况之紧急,公卿之怵惕,可想概见。据说,作为武王弟弟的周公旦更是忧心忡忡,亲自为武王的病向上帝、祖先祈祷,愿以身代武王死,命令太史代他向先祖太王、王季,文王祝告。

祷词大意是说,假如三王实负一子之债于天,我本人自身仁巧过于武王,我自己愿代武王归天以事鬼神。这种行动与言词虽然非常幼稚可笑,然三千年前之社会心理大抵如此,观其质朴,正可证明其真实可信。文献记载,周公祈祷之后,武王的病似有些好转。但终因病体沉重,没过多久,武王还是死去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3633.html

周公东征,殷商,控制,统治,势力,忧虑,周人,武王,周王,武庚,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周公东征,殷商,控制,统治,势力,忧虑,周人,武王,周王,武庚,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周公东征,殷商,控制,统治,势力,忧虑,周人,武王,周王,武庚,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