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秦穆公灭西戎,晋文公复国,为何春秋时期频繁出现弑君现象?

秦穆公灭西戎,晋文公复国,为何春秋时期频繁出现弑君现象?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弑君事件时有发生,比如著名的秦穆公灭西戎,晋文公复国等等,虽然这些弑君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也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

在春秋时期,有一次弑君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次弑君事件是在晋献公死后发生的,由于这次弑君事件发生在晋献公死后,所以也被称为“骊姬之乱”。

纵观春秋时期的历史,弑君事件频频发生,也有很多著名的弑君事件。比如晋景公和晋厉公、晋灵公三人之间的弑君事件等等。

那么,为何在晋国会发生这么多弑君事件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晋公室内乱导致国君被弑

晋国在春秋时期,共有十三位国君,其中,前六位国君均为姬姓,故称为“晋公室”。自晋武公开始,晋国逐渐开始由公室独揽大权,直至晋哀公时期,晋国内乱终于爆发。

晋哀公时期的内乱从公元前598年开始,此时距晋灵公继位已经有近一百年时间。而在此之前,晋国内部已经出现了多次内乱。

首先是晋献公之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的出逃,《史记》记载:“重耳自出奔于秦、晋之间,与秦穆公为友。”后来重耳返回晋国后即位为晋文公,并在公元前636年率军攻入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关于这段记载的真实性没有考证,但其时间应与《史记》记载的大致相同。重耳自是在楚国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公元前638年,重耳又一次离开楚国,这一次他前往秦国并受到秦穆公的盛情款待。随后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耳回到了晋国并正式继位为晋怀公。

公元前633年,晋怀公病死于晋国国都曲沃(今山西闻喜西北)之时,由其子晋穆公继位为晋文公。在此之后晋文公继续带领晋国在诸侯间周旋,先后与齐、宋、鲁、郑等国结盟并结为友好关系。

晋文公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他派人到秦国学习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与其他诸侯国相处,为以后晋国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在晋文公执政期间还曾于公元前631年攻打楚国首都郢都。然而后来晋文公病死后由其子晋灵公继位,他在位期间继续进行政治改革但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反而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晋无公族导致国君被弑

据《左传》记载:“晋无公族,卿族亦不能任卿,于是而有弑君之事。”

晋献公时期,晋国虽有公室,但是也没有公族,所以当时的国君并非是世袭的。例如晋献公之子奚齐为齐国所杀,此时的晋国实际上是没有公族的。

据《史记》记载:“晋献公有子十五人,皆嫡出。”晋国在晋文公之后的晋襄公时期又有一次晋灵公之乱,此时晋国又分为三个部分:晋献公有公子重耳、公子夷皋。

到了晋出公时,晋国也没有公族了。据《左传》记载:“晋出公时,其弟夷吾在郑。”这时晋国又出现了两位国君,此时的晋国有两位国君:重耳与夷吾。

晋文公在位期间晋国又进行了一次晋国大夫的封赏,这次封赏中有一个人也被封赏了,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五伯”之一——赵盾。

《史记·卷四·晋世家》中记载:“晋侯生卒如周制,以十一月一日生。六月一日卒。”

这是《史记》中记载的第一次晋侯出生日期。

除了这两次出生日期之外,《史记》中还记载了另一件事:“五伯”之一赵盾在其兄长赵盾去世之后便继承了晋国国君之位,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三桓”家族的国君——赵氏。

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晋献公时期的晋国其实是有公族存在的,而且这些公族中的人还是世袭制的。然而随着晋国公室的衰微,这种世袭制也逐渐被取代了。

然而在此之前并不是没有这种事情发生过,例如在公元前601年,晋悼公去世后便出现了赵盾弑君的事情。

晋卿大夫专权导致国君被弑

晋国的卿族专权一直持续到了晋灵公时期,赵盾掌权时期的晋国在朝中已经没有了卿大夫的存在,当时晋国的朝政由三桓把持。

赵盾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废去了晋灵公的太子之位,立庄公之子重耳为晋君,史称晋襄公。此时的赵盾也被称为“赵盾之父”。

在晋襄公政时,晋国发生了著名的“曲沃代翼”事件,这个事件对晋国政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晋国卿大夫已经拥有了一定程度的专权。

曲沃代翼事件后,晋国又发生了“栾氏之乱”和“成得臣之乱”两次较大规模的叛乱。

在晋平公时期,晋国内部卿族势力再次兴起,先是晋景公伐郑时将平王迎回国内即位为君,之后晋景公又将平王接到曲沃。

在这一时期晋平公与卿族之间冲突不断:

一是平王回到曲沃之后没有立即即位而是在曲沃会见了晋景公,但是双方并未达成协议,即晋景公只是将平王当做一枚棋子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君。

二是平王在曲沃会见晋景公时遭到卿族大臣们的反对,双方没有达成一致。

三是晋景公在曲沃会见晋平王时被卿大夫们控制住了,晋国国内叛乱四起。

在这一时期晋国的权力格局出现了巨大变化:晋国国内的卿族势力开始崛起,并且卿大夫们也成为了晋国执政的核心力量。

晋景公即位后曾经派大夫赵穿、成得臣去曲沃向晋平王传达要迎回晋平王的消息,但是被晋平王拒绝。

晋平王因此对赵穿、成得臣怀恨在心,准备将二人除掉。

后来晋平王生病,召见赵穿、成得臣前来询问病情,但是晋平王没有对二人的身份做出明确说明,因此二人不敢贸然动手。后来晋平王去世,晋景公在得知此事后便将赵穿、成得臣赐死。

晋宗法制度破坏导致国君被弑

宗法制度是指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宗法制度要求,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权力关系。

宗法制度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但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国君被弑事件增多。

周初,建立了宗法制,将同姓的人立为诸侯王,分封在各诸侯国之中,分封诸侯时给予各诸侯国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同时各诸侯国也要向周天子交纳一定的贡赋。

西周时期,宗法制可以保证权力的集中和统一,但随着周天子权威的丧失,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到了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已经难以保证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由于宗法制度存在弊端,宗子与诸侯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产生了诸多矛盾。当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冲突。

宗子与诸侯之间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冲突、因家族内部争权而发生内乱、因地位不平等而产生反叛等情况都会导致国君被弑。

据《左传》记载:“晋侯世之乱也”。晋景公即位后就开始改革礼乐制度。在其执政期间改革礼乐制度,加强宗法统治,增强了君权的稳定性。

晋侯任用祁奚、荀偃为卿士帮助自己治理国家。

由于宗子与诸侯之间的矛盾激化了,晋景公决心将这些宗子全部除掉。

在晋景公将祁奚、荀偃杀害后,晋国发生了内乱,这些被杀的宗子不是被自己家族杀掉的而是被同族杀死的,也就是所谓“晋国公族皆乱”的情形。

导致晋君被弑的其他原因

除了国君被弑,在晋君被弑的诸多原因中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即贵族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由于晋君权力弱,卿大夫之间为了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战争,如晋悼公时期的“曲沃代翼”事件、赵盾之子赵朔弑君、中行偃之子士会弑君、范宣子之子范献子弑君、韩康子之子韩厥弑君等。

这一时期的诸侯之间关系也不甚友好,如晋楚争霸期间,楚庄王率领军队围郑,晋军不敢出战,而楚国也不断派兵攻打晋国,直到公元前516年楚才解除对郑的包围。

这种情况下,晋国国君如果还想在国际上有个好名声,就只能依靠诸侯的支持。于是晋景公把自己的弟弟公子重耳送到齐国做人质,重耳到齐国后就开始和齐桓公结盟。公元前576年,齐桓公为联合楚国对抗晋国,在晋国边境陈兵待命。

同年四月二十六日,齐、晋两国的军队在黄河岸边展开大战。结果晋军大败齐军。次年齐桓公被刺身亡。由此可以看出齐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好,且是两个敌对国家之间的战争。

另外,由于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诸侯的权力已经超过了周天子的权力,所以在春秋时期出现了所谓的“僭越”现象。“僭越”是指诸侯通过战争等手段来争夺政治权力。

在春秋时期有这样一种现象: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频繁发生,例如晋楚争霸期间两国就经常相互攻击、干涉对方的内政和外交等。

在晋楚争霸期间,两国多次发生战争,由于双方实力相当且都想称王称霸、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笔者观点

笔者认为,导致晋国国君被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晋君的权力太弱,无法控制卿大夫,导致卿大夫们为了争权夺利而互相攻击、干涉对方内政和外交。

二是晋国卿大夫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导致卿大夫之间为了争权夺利而互相攻击和外交。另外,随着周天子权力的衰弱,诸侯国之间也越来越不友好。

同时笔者也认为,春秋时期的晋国之所以会发生弑君事件,除了君主被弑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僭越”现象,即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政治权力而互相攻伐、干涉对方内政和外交。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名存实亡。

参考文献:

1、《十三经注疏》本,左传.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 10 月。

2、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 年 11 月。

3、刘向撰,向宗鲁校正.说苑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7。

4、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 年 12 月。

5、刘熙.释名.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37044.html

事件,国君,时期,晋献公,赵盾,晋文公,曲沃,晋国,西戎,晋灵公,知识科普,晋景公,重耳,晋平王,赵盾,晋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事件,国君,时期,晋献公,赵盾,晋文公,曲沃,晋国,西戎,晋灵公,知识科普,晋景公,重耳,晋平王,赵盾,晋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事件,国君,时期,晋献公,赵盾,晋文公,曲沃,晋国,西戎,晋灵公,知识科普,晋景公,重耳,晋平王,赵盾,晋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