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孔子的第十四世孙孔光为何会被汉哀帝封为丞相,只因做了此五件事

孔子的第十四世孙孔光为何会被汉哀帝封为丞相,只因做了此五件事

据悉,一代圣人孔子门楣繁盛,流传至今已有83代,共有2500多年历史,每一代孙都记录的清清楚楚,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

今天我们就来看孔子的后人,西汉汉哀帝时有名的丞相——孔光。

孔光是鲁国(现今山东曲阜)人。提起他的祖先赫赫有名,他是孔子的第十四世孙,他的父亲孔霸同样也非泛泛之辈,作为太中大夫的他是汉宣帝的太子刘奭的三大老师之一(另两位是萧望之和张禹)。孙光从小爱学习,后来因为受光禄勋匡衡的推荐被封为谏议大夫,从而走上了仕途生涯。汉成帝即位后,升为博士、尚书令……他的仕途之所以一路青云直上,只因做了五件值得称道的事。归纳起来如下:

1.为官谨慎,言语不泄。

爱读古代诗文的人,对“温树”、“温室树”这个典故大概不会陌生,史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说孔光“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不泄露朝廷机密,是历代统治者对秘书工作人员的一条最基本要求,古代的绝大多数秘书,对此也是严格遵守、认真照办的。但像孔光那样,在闲谈中家人问他长乐宫温室殿旁种的是什么树,他都默然不应,或回答些其他的话加以搪塞,保密意识如此之强,遵守制度如此严谨周密,还是不多见的。

2.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孔光在担任尚书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学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博士,职责是专掌经学传授,和现在的大学教授差不多。博士的学问虽然渊博,理论也自有一套,但秘书业务就不一定熟悉,朝廷内的办事程序及成例也不一定清楚,至于朝章典籍及法律制度等,更是不可能全都明了。角色变了,如果不尽快熟悉业务,要胜任秘书工作是不可能的。做尚书后只几年工夫,孔光便“明习”各种制度及法令,很快使自己成为内行,这种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自然值得称道。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孔光就是这样一种人。

3.坚持真理,不阿谀奉迎。

在法律和政策的许可范围内行事,不破坏成规,坚决维护原则,这对一个古代秘书来说,自然难能可贵。而皇帝有事提问,孔光总是引经据典及按照法令要求,用自己心中认为是正确的话来回答,从不希图苟且迎合皇帝的意图。

4.大公无私,举贤避亲。

因为孔光在皇帝身边工作,向朝廷荐举人才自然比较容易。但他每次荐举人才,都唯恐被荐举者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拒绝私谢,不要人家记自己的恩德。孔光非但主动向朝廷推荐人才不图私谢,别人找上门来,求他推荐,他一律会直拒。据史书上记载,孔光是学官出身,弟子众多,他本来就乐于荐贤举能,居宰相高位后,原来的弟子找上门来,“几(冀)得其助力”,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学生们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他们的孔老师却“终无所举荐,至或怨之”,就是不给跑官者官当,怨怪我也不给。史书上于是给孔光大书了一笔:“其公如此。”

5.洁身自爱,不结党友。

孔光的父亲孔霸是一代硕儒,早年也做过博士,后来成了皇太子的老师,汉元帝即位后被封为褒成君。孔光自己的学生也遍布朝野。他既是“名父之子”,自己又“进官早成”,要在朝中拉帮结派,建立一个小宗派团体,是极为容易的事情。然而他“性自守”,既“不结党友”,也不“有求于人”,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正是因为这样,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汉哀帝任孔光为宰相,封博山侯,权力到了顶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37838.html

丞相,一行,朝廷,孔子,一代,制度,博士,自然,史书,孔光,消息资讯,秘书,孔子,汉哀帝,孔光,孔霸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丞相,一行,朝廷,孔子,一代,制度,博士,自然,史书,孔光,消息资讯,秘书,孔子,汉哀帝,孔光,孔霸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丞相,一行,朝廷,孔子,一代,制度,博士,自然,史书,孔光,消息资讯,秘书,孔子,汉哀帝,孔光,孔霸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