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裹红头巾是元末农民军共同的特点,朱元璋并非靠韩宋政权起家

裹红头巾是元末农民军共同的特点,朱元璋并非靠韩宋政权起家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刘福通等人发动农民起义,《元史》记载“颍州妖人刘福通作乱,以红巾为号。”所谓以“红巾为号”,就是打红旗,戴红巾,穿红衣,因此当时的人们把他们称之为“红巾军”。

及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等立韩林儿为帝,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刘福通起义后,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揭竿而起,他们也都手持红旗,头裹红巾,身穿红衣。

然而穿红衣、裹红巾、打红旗就是农民出身的起义军,就归属于刘福通、韩林儿部分么?其实并不是,史学界公认的“非红巾军系”的私盐贩子张士诚,实际上也是打红旗,也被当时的人成为红巾军.....

而更早一点,也就是韩林儿、刘福通还没有建立宋政权,刚刚起义的那一年十月,徐寿辉早就称帝,国号天完,张士诚在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自称诚王于高邮,国号大周。

至此能够清晰地得到一个结论:韩林儿并不是天下共主,打红旗穿红衣裹红头巾,是当时各支农民起义军的共同标志,不是韩宋政权独有,且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组织上的联系或者隶属关系,他们之所以以红色为标志,只是为了区别官军和地主武装而已。

郭子兴

再以朱元璋来说,他离开濠州之前,是“自称元帅”的红巾军郭子兴、孙德崖等人的部署。至正十三年(1353年),他被派去发动农民参加起义,是打着红旗的,在他离开濠州之后,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设计攻打和州时,士兵也是穿红衣的,这两件事情说明朱元璋的队伍早在韩宋政权建立之前,就已经是“红巾军”了。

那么,话说回来,朱元璋是否接受了韩宋政权的官爵呢?

据《明太祖实录》载,韩林儿称帝后,招揽诸部起义军,给朱元璋安排了一个左副元帅的官位,然后朱元璋大呼:“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邪!”并没有接受韩宋政权的官位。

至正十五年(1355年)6月,朱元璋攻占太平路,改太平路为太平府,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诸将奉他为大元帅。这个大元帅也不是韩宋政权给封的,而是自立的!

至正十六年(1356年)7月,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以集庆御史台为公府,置江南行中书省,朱元璋兼总省事;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李善长、徐达等奉朱元璋为吴王。

从元帅到吴国公再到吴王,朱元璋都是在部下的“拥护”下上位的,属于自封,不是韩宋政权给的官位。

朱元璋

或许有的人会怀疑《太祖实录》存在水分,可以抹掉了韩林儿的影响,那么不妨来看看另外一本坚持“朱元璋官爵都是韩宋政权授予”的《记事录》里的记载:朱元璋先是成为左副元帅,后来亳州又升他为枢密院同佥,再升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朱元璋攻克处州后,又升他为丞相同佥、之后升为吴国公。

韩宋政权的官职是沿袭元制的。按照元朝官制品级,副元帅为正三品,枢密院同佥为正四品,行中书平章政事为从一品,国公正二品,丞相佥事不超过从二品。那么《记事录》的记载就存在极大的问题。从正三品的副元帅“升”到正四品的“枢密院同佥”又升到从一品的行中书平章事,然而又“升”从二品的丞相佥事,这到底是“升”还是“贬”?

试问,韩宋政权能用降级的官爵授予势力不断壮大的朱元璋么?而野心勃勃的朱元璋会接受么?

综上,朱元璋的发家史,跟韩林儿的宋政权没有关系,只是朱元璋利用了宋政权,使其成为元朝攻击的主要目标,而自己默默壮大实力而已。

到了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龙凤是韩林儿的年号。韩林儿刘福通的北方“红巾军”已经被元廷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张士诚围攻当时在安丰的韩林儿部,朱元璋以为如果安丰失守,应天(南京)就会失去屏障,于是亲率大军驰援安丰,常遇春三战三捷,张士诚部将吕珍败走,安丰解围,朱元璋把小明王移至滁州,建造宋阳宫殿,到了这里,韩林儿早已经没有什么兵马,龙凤政权仅仅存留了一个虚名而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38362.html

刘福通,韩宋,头巾,元末,朱元璋,韩林儿,元帅,政权,红巾军,的特点,知识科普,刘福通,韩宋,朱元璋,韩林儿,政权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刘福通,韩宋,头巾,元末,朱元璋,韩林儿,元帅,政权,红巾军,的特点,知识科普,刘福通,韩宋,朱元璋,韩林儿,政权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刘福通,韩宋,头巾,元末,朱元璋,韩林儿,元帅,政权,红巾军,的特点,知识科普,刘福通,韩宋,朱元璋,韩林儿,政权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