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战国四大名将,2人遇害,1人出逃,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终?

战国四大名将,2人遇害,1人出逃,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终?

自古红颜多薄命,其实名将也难善终!当功高震主时,当嚣张跋扈时,当擅权乱令时,总之当主君感到王(皇)权受到威胁和无法从容指挥时(不听话),名将的辉煌也到了终点,离死亡近在咫尺了。

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白起、李牧为君王所忌,惨遭杀害;廉颇客死他乡,成了孤魂野鬼;只有王翦功成名就,子孙多福,可是到了秦末也跟着暴秦一起毁灭了。

四大名将共同特点就是战功卓著,不同点就是所遇君王和自己的性格不同,也就这两点不同,决定了各自的命运。

杀神白起

白起名列武庙十哲之一,除了武成王姜太公(姜子牙)为主祭,汉留侯张良为配享(副祭),他名列第3。可见在后世人眼中,他可以说是战国第一名将,地位犹在孙武、吴起之上。

白姓源自嬴姓、芈姓,白起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世家豪族中。因此,他自幼见识广博,又熟知兵法。

白起长大后,秦国正是秦昭王执政,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即位之后,励精图治,继续实施变法,尤其是推行军功爵制,让喜欢用兵的白起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一战成名,白起领军屠灭韩魏二十四万联军,彻底打通了秦军东进之路。

公元前292年,白起领兵攻魏,一战夺取魏城11座,为秦国兵出崤函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80-278年,白起三次伐楚,攻陷楚都郢城,焚烧楚王坟墓,逼迫楚顷襄王不得不迁都避战。因功,白起获封“武安君”,由此天下皆知。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白起为帅战胜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坑杀40万降卒,使得赵国再也没有跟秦国争天下的资本。

此战,是白起作为武将的巅峰之作,“杀神”的称号由此而得,而正是因为此战,导致了将相失和,为白起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当时的秦相是范雎,韩赵二国担心白起发动灭国之战,因此重金贿赂范雎,并谏言停止白起的进攻,如果白起再获大胜,那威望和军功,必将超过相国,到时你范雎如何自处?难道要让出相国之位吗?

因此,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的理由,劝说秦昭襄王答应了韩、赵两国割地求和请求。白起在军中听闻此事前后经过,从此与范雎势不两立。

公元前257年,秦王连续派出王陵和王龁两路主帅攻赵都败于联军之手。此时,秦王想重新启用白起为帅,可白起并不愿意,还以病体不便推辞。

秦王和相国再三恳请,白起才缓缓而行,当驻足杜邮时,收到秦王特使的赐死旨意,白起仰天长叹:“我有什么罪过啊,竟落得如此下场?”说罢,拔剑自刎。

白起之死,死在其刚硬的性格,死在其不给秦王留丝毫颜面,死在了秦王觉得白起不能掌控了。总之,很大的过错在于自身,少部分过错在于秦王。

李牧死,赵国亡

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唯一能撑住危局的良将。和白起一样入武庙位列七十二子之一。

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将出身,他的任务就是长期驻守雁门郡,防备匈奴的寇边。他在做边军统帅时,最精彩的一战,就是用战车、骑兵和步卒的组合,一战消灭匈奴10万人马。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以步兵部队为主,一战全歼骑兵部队的典型战例。

李牧领兵可谓战无不克,百战百胜,他又相继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使得十多年里,匈奴不敢派兵犯赵国边境。

公元前244年,乐乘与廉颇火并,虽然廉颇打跑了乐乘,但赵国也没有了廉颇的容身之地,廉颇一气之下投奔了魏国。当时,蔺相如早已去世,名将廉颇逃亡,李牧能文能武,便成为朝中重臣。

公元前234年,秦将桓齮攻赵,一路凯歌,直奔赵都邯郸。赵王迁从雁门调回李牧,命其为大将军,指挥全部赵军与秦军死战。经过一番激战,赵军大破秦军,李牧因功获封“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军兵分两路攻赵,李牧与副将司马尚配合,略施小计大破两路秦军,使得赵国形势转危为安。

公元前229年,秦国大将王翦统兵60万伐赵,与此同时秦王实施反间计,花费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使其向赵王迁进谗言“李牧勾结秦军,包藏祸心”。

昏庸的赵王,听信一面之言,设计斩杀了李牧。李牧死后只过了三个月,王翦攻破邯郸,俘获赵王迁,赵国灭亡。

两个“武安君”,同样的命运。李牧之死,与白起不同。他死在了昏庸的君王手中,自身并没有过错,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也是个优秀的统帅,奈何跟错了人,结果落了个悲惨的下场,好在整个赵国不久就给他陪了葬,在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

廉颇老矣,客死他乡

廉颇在后世的名气很大,“负荆请罪”、“将相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些耳熟能详的典故,都来自廉颇之事。他与李牧同样都是武庙七十二子之一,被后人所崇敬。

廉颇是在李牧之前,赵国最厉害的统帅,以勇猛果敢,闻名于诸侯。

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此后,小胜不断,因功拜上卿。

长平之战前期,廉颇坚守不出,成功抵御住了秦军的猛攻。使得秦王不得不使出离间计,让赵王临阵换下老成稳固的廉颇,而使赵括成为主帅,被白起抓住弱点,一战坑杀40万赵军精锐。

公元前251年,燕国趁赵国战败虚弱之时攻赵,遭到廉颇的迎头痛击,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大胜,因功被封“信平君”,拜假相。

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继位,立即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取而代之。这一行为,使得廉颇暴怒,不仅带兵打跑了乐乘,自己也出逃到魏国去了。

魏王虽收留了他,但并不信任和重用他。当赵国被秦国肆意揉捏时,赵王想起了廉颇的好处,想重新启用他,可是奸臣郭开又出场了,他贿赂赵王使者,让他说假话“顷之三遗矢矣”,赵王听后,遂不用廉颇。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不得志,便迎廉颇到楚国为将,但之后,廉颇再无用武之地。最后抑郁不乐,死在楚国的寿春。

廉颇虽得善终,却也客死他乡,做了孤魂野鬼。他的不得志,自身性格暴躁加之赵王昏庸听信宠臣之言有关,廉颇的遭遇比之白起、李牧要好,但比起王翦要差得多。

王翦得遇明主,深藏功与名

王翦与李牧、廉颇同为武庙七十二子之一,比之白起武庙十哲地位要低。但他是战国四名将中最有智慧,也是最幸运的一位。

王翦是周灵王之后,出身名门。从小喜研军事,陪侍嬴政左右。

公元前236年,王翦初出茅庐领兵攻赵,一连攻下九座城池。此后,真正成为白起之后一代战神,先后率军攻破赵都邯郸,扫平三晋,攻灭燕国,又消灭了楚国,拥有灭三国之大功。随后王翦又南征百越,取得大胜,凯旋而归时,因功被封“武成侯”。

眼看秦国就要大一统了,王翦却选择了激流勇退,他知道大势所趋之下,换了谁去统军,秦军都是无敌于天下了。

此时,已经封无可封,再要立功就要犯君王忌讳了,所以他选择了明哲保身,问秦王嬴政要金钱、要美女、要仆役、要房子……总之,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越显得贪得无厌,秦王就会越放心。因此,他得到了大量秦王的赏赐,也是王家成为秦帝国军中最大的两根支柱之一(另一个是蒙恬家族)。

王翦的幸运,源自他的政治智慧,源自他能屈能伸圆滑的处事之道,更源自遇到了当时天下独一无二的英明君主。

对于天下名将,想得个富贵善终,最好的幸运就是找个好主公,秦始皇就是其中之一,从不乱杀功臣,仅此一点,就可看出始皇帝的胸怀之宽广和格局之远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45831.html

李牧为,廉颇,战国四大名将,秦昭王,白起,王翦,赵国,秦军,范雎,公元前,消息资讯,廉颇,白起,李牧,王翦,秦王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牧为,廉颇,战国四大名将,秦昭王,白起,王翦,赵国,秦军,范雎,公元前,消息资讯,廉颇,白起,李牧,王翦,秦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牧为,廉颇,战国四大名将,秦昭王,白起,王翦,赵国,秦军,范雎,公元前,消息资讯,廉颇,白起,李牧,王翦,秦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