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同样是主持国家改革,为何王安石能善终,而商鞅的结局却很凄惨

同样是主持国家改革,为何王安石能善终,而商鞅的结局却很凄惨

公元前338年,商鞅被迫在封地发动兵变,后因兵败被杀,随后尸首被秦惠王下令车裂于市,死后未获谥号。

公元1086年,王安石去世,死后即获赠太傅,配享宋神宗,后来还曾配享孔庙,被追封为舒王,谥号为“文”。

为何两位都曾主持过变法的高人,结局却大有不同呢?

商鞅出身于贵族,王安石的父亲生前是朝廷官员。商鞅未入秦国之前,就赢得了上司可“举国而听之”的评语,王安石所在的朝代,需要科举入仕,在他入仕之前,他的文名已经获得了肯定,两人初始的起点相差并不大。

商鞅入仕秦国时,秦国的国主是秦孝公,他一方面想恢复先祖穆公时的荣光,另一方面也想在争霸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当时的秦国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自己的发展方式。王安石进入大宋的体制时,大宋的当家人是宋仁宗,当时的大宋,在外,需要跟辽、夏花钱买和平,在内,冗官、冗员、冗军也在时刻消耗着大宋已经不再厚实的家底,两人当时的所处的背景也非常相似。

商鞅的变法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罢黜百工,独尊农业”,他当时通过各种手段,限制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受限之后,在古代本就非主流的工业,自然也受到了限制,秦国的百姓的精力开始纷纷转向农业。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第一,基层大众被土地所捆绑,变得自足且而“温顺”,第二哪里有努力,哪里就有产出,秦国的粮食开始充沛。

商鞅变法的第二部分是“以军功,换爵公”,在商鞅变法之前,各国的贵族阶层基本上是世袭罔替,一般人家很少能跨域阶层,但是商鞅却提出,爵位的获取通道要全面放开,获取方式有且只有一条,那就是在战场上为秦国立军功。

商鞅变法的第三部分是“弱枝强干,统一标准”,在商鞅用“郡县制”实现中央管控地方之前,当时的所有诸侯国,用的都是周朝的分封制,也就是中央对地方拥有所有权,但是地方一级级的都有自己独立的管理权,诸侯国的坐大大就是因为这种制度的畸形产物。秦始皇统一天下度量衡的事,众所周知,但实际上这件事的奠基人,其实是商鞅。

在商鞅这三部分变法完成之后,秦国就成了一个,百姓稳定产粮,有野心的上阵打仗,君王的指挥如臂使指,办事效率极高的战争武器,而后秦国的霸业就开始步入正轨。如果把商鞅变法的水分挤掉,只留干货,那么只有四个,那就是“富国强兵”。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比较细碎,但顺着他变法的脉络来看,其实和商鞅的变法本质其实差别不大。在他变法的核心措施中,有一条叫“青苗法”。这条法律的内容,是在农民需要生产物料时,由国家出面进行发放,等农民完成生产之后,再以一个较低的利率,连本带息的还给国家。

王安石早年曾随为官的父亲四处奔波,成年后他又久历地方,因此他看出了百姓贫苦的原因,是大地主大世家等利用农民生产资料急需时,向农民发放“高利贷”,然后再利用各种手段,让农民用田产抵债,最终农民的土地被兼并,而占据了土地的大地主大大世家,又通过各种手段“避税”,最终导致基层人民生活越来越差,而国家税收也日益减少。

于是王安石就想用‘青苗法’堵住土地兼并的口子,从而让百姓丰衣足食,国家赋税增加。他的“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也都是同一个目的。除了发展农业之外,他也在军事上也进行了改革,他希望从“精兵”、“养马”、“器械”等几个方面,重新打造大宋的战争机器;加强中央集权,也是他的手段之一,他倡导更用更公平的选拔方式,来打破日益稳固的上层圈子,从而增加君王的统治力度。综合来看,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其实也没有离开“富国强兵”四个字。

说完了变法背景和目的,我们再来看他们变法的过程和成效,商鞅变法虽然也遇到了很大阻力,但自始至终他都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即使在商鞅被杀之后,他的制度依然在秦国稳定运行,而王安石的变法却是一波三折,他的变法刚一开始,就遭到巨大反弹,因此大宋皇帝只好让他隐身幕后,由他提拔的官员继续执行他的变法内容,不过他的变法最终还是没能成功。

从结果上看,商鞅的变法实际上是成功的,而王安石的变法则是失败的,那么为何变法的成功的商鞅,结局反而不如变法失败的王安石呢?

很多人都说,商鞅死时,秦国的国王已经不是当初支持他变法的秦孝公,而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曾和商鞅有“私仇”,秦惠文王还是王子时,曾触犯过商鞅制定的法规,因此商鞅要主张严惩他,后来在秦孝公的调节下,才由秦惠文王的两位老师顶了包,所以秦惠文王才要杀他。

但骆驼并不这么看。骆驼先举一个小例子,据史料记载,商鞅曾有一次带兵和魏国对峙,当时魏国带兵的人,是曾和他一起在魏国共事的公子卬,商鞅于是就派人送了一封信给老朋友,意思是咱们私下见个面,争取化干戈为玉帛。公子卬一看老友相约,也没多想,于是就去和商鞅开小会,但是没成想,商鞅竟然利用他的信任,吧他抓了起来,然后利用魏军无人统领,一举把魏军击溃。记录这段史事的司马迁,在史书中对商鞅的评价是“刻薄”、“少恩”。

我们再来看王安石,据记载,王安石变法时,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大文豪苏东坡,后来因为变法被抵制得过于厉害,王安石不得不隐退,由他提拔的官员来继续配合神宗变法。当时被贬的苏东坡等人,通过诗歌等方式不停批判王安石的变法,这对王安石变法非常不利,神宗一度要杀了苏东坡,随后还是王安石等人帮苏东坡讲清,苏东坡才的得以能被“从轻处罚”。

从这两件事,我们大约可以看出两人在品德上的差距,孔子曾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商鞅之所以和王安石结局不同,很大程度应该就是因为品德上的区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4857.html

秦孝公,国家,秦惠王,商鞅,手段,王安石,秦国,百姓,改革,的发展,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秦孝公,国家,秦惠王,商鞅,手段,王安石,秦国,百姓,改革,的发展,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秦孝公,国家,秦惠王,商鞅,手段,王安石,秦国,百姓,改革,的发展,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