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临终之时,诸葛亮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成为后世学子的修身名篇

临终之时,诸葛亮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成为后世学子的修身名篇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出征北伐的路上病重,临终之时,他想到刚刚8岁的儿子,不由提起笔来,写下一封教导儿子注重学习养德的书信,这就是后来被人们奉为修身名篇的《诫子书》。

诸葛亮早年娶了荆州名士黄承颜的女儿为妻,两个人虽然感情不错,但是却苦于多年无子,于是诸葛亮就抱养了哥哥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

诸葛乔从东吴来到蜀汉之后,诸葛亮对待他就像亲儿子一样,非常注重对他的教育,平时管教比较严格。诸葛亮行军打仗的时候,经常把诸葛乔带在身边,让他亲身体会行军的同时适当给予引导,有时还会给他几百个士兵,让他担任运送粮草等工作。

诸葛乔后来被任命为驸马都尉,最后官职做到了翊武将军。

公元227年,诸葛瞻出生,这一年,诸葛亮已经46岁了。中年得子,诸葛亮当然十分高兴,但是此时的诸葛亮肩负托孤重任,执掌蜀汉大权,军务、政务都集中于他一身,他再也没有时间像从前教导诸葛乔那样悉心教导自己的儿子。

更让人痛心的是,诸葛亮好像注定了子息单薄,因为诸葛瞻出生的第二年,228年,只有25岁的诸葛乔突然去世,只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儿子。

难言的悲痛,军政事务的繁忙,都让诸葛亮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好好陪伴、教导诸葛瞻。

不过好在诸葛亮的妻子黄氏出自名门,她聪明贤惠,又有学识,当诸葛亮在外奔忙的时候,她担负起了照顾家庭、抚养幼子的责任。

自从诸葛瞻出生以后,诸葛亮不是奔波在出征的路上,就是忙碌在出征前后的准备工作上,一直到234年,他倒在第五次北伐的出征路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来自言传,更多的还是身教。诸葛亮或许很相信这一点,所以儿子出生的这几年,他只留给他一个忙碌的背影,以为早晚自己会有时间轻闲下来,那时候他尽可以像教导诸葛乔一样,好好地引导儿子成长。

可是,随着病情加重,诸葛亮知道自己再没有机会亲自教导儿子,再没有机会耐心地告诉他,人生在世,什么是最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于是,诸葛亮只有修书一封,把自己对孩子的期待都写了下来:

虽然是满怀期待,可是最后落笔形成的也只有短短的这一篇文字,虽然文字简短,但是却是诸葛亮一生为人治学经验与智慧的总结:

孩子啊,希望你以后能够像父亲一样做个富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要想成为这样的人,要做到这两件事:一是静,二是俭。

静以修身,人只有安静下来,才能够冷静清晰地思考,才能够不随波逐流,才能够始终追随自己内心的方向。

俭以养德,平时要注重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品德。节俭不仅仅是减少物欲,更是清净自己的内心,让心灵成为美德的沃土。

接下来的两句是流传多年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精简后的句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常被人们津津乐道,悬挂在书房墙壁上自勉。

只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当然还不够,还要通过学习让自己具备广博的才能。而想要学有所得,还是要能够静下来,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志向。偷懒、放纵、浮躁等等,这样的态度都是要不得的,对身心的培养没有任何好处。

你一定要听从父亲的话,不然随着时间流逝,人逐渐年长、乃至衰老,意志也会日渐消磨,更加不能坚持当初的志向,再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到那时候,穷困潦倒,于世无益,再想要努力又怎么来得及呢!

结语

短短的一封家书,凝聚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无限期许,而诸葛瞻看起来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谆谆教导,他虽然没有父亲那样出众的才干,但是他忠勇报国、面对强敌至死不降,其“忠孝节义”在那个时代堪称君子。

时至今日,绵竹仍然保留着诸葛瞻父子的墓祠,以供后人瞻仰与缅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4991.html

后世,时间,父亲,宁静,内心,诸葛亮,蜀汉,儿子,诸葛乔,教导,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后世,时间,父亲,宁静,内心,诸葛亮,蜀汉,儿子,诸葛乔,教导,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后世,时间,父亲,宁静,内心,诸葛亮,蜀汉,儿子,诸葛乔,教导,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