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司马炎效仿刘邦分封司马诸王,为何导致八王之乱

司马炎效仿刘邦分封司马诸王,为何导致八王之乱

总结历史经验可以发现,西晋的灭亡的大患是从司马炎分封诸王开始的。正是因为司马炎分封了诸王,才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在正常持续的内乱中,西晋的精锐军队被消耗殆尽,国家也从巅峰跌落,进而给了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创造了良机。因此可以说从司马炎封王,便给五胡乱华埋下了隐患,拉开了中原和北方大地数百年乱局的序幕。从史书材料来看,司马炎分封诸王是为了解决诸侯割据的问题,这种思路的出发点是效仿汉高祖刘邦。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刘邦之后西汉越来越强盛,而司马炎之后却让西晋陷入八王之乱呢?

司马炎分封司马诸王,以此代替领兵于全国各处的诸侯将领,收回兵权,使朝廷强而地方弱,是他解决汉末三国乱局的主要策略。在汉末三国时期,诸侯并举,天下大乱,上百年的内部征战让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司马炎统一三国后便开始考虑解决汉末三国陷入乱世的隐患,他把主要原因归咎于地方诸侯的强大,威胁到了朝廷政权。所以他认为应该效仿汉高祖刘邦册封宗室诸王的方法,让地方诸侯将领放弃权力回归朝廷,而宗室诸王则替代皇室镇守四方。他认为朝廷和地方的权力只要掌控在司马氏诸王手里,西晋就不会重蹈东汉的覆辙。

他的这个思路于刘邦几乎如出一辙,都是采用了强化皇室而弱化诸侯的策略。汉初的时候刘邦带兵削除了以韩信、彭越和英布为首的异姓诸侯王,并将他们的土地分封给刘氏宗族的子弟,这边成了后来尾大不掉的刘氏诸侯王集团。刘邦的考虑是吸取秦亡的教训,地方的管理不留留给六国余孽,而是需要刘氏宗族拿自己管理。他认为这样就可以削除六国余孽复兴的希望,稳定汉朝的大局。从历史事实来看,他的这一操作的确起到了最初的作用,但也让刘氏诸侯王集团尾大不掉,为后来的吴楚七国之乱埋下了隐患。

从这个阶段性结果来看,仿佛刘邦和司马炎都没能控制住宗室诸侯王乱国的大趋势。然而从最终的结果看,吴楚七国之乱被汉景帝平息,刘氏诸侯王集团被汉武帝消灭。汉朝并没有在这样的局面中走向衰败,反而在汉武帝时期进入巅峰时代,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最高成就之一。

可是司马炎和西晋的结局却恰恰相反,司马氏的诸侯王不但威胁到了国家,引起了内乱,还是使得西晋国力消耗殆尽,为五胡乱华创造了契机。司马氏的皇室并没能平息这场乱局,使得西晋没法快速从衰败中走出,最后只能在五胡乱华中亡国,成为中国的大一统短命王朝之一。

对于西汉和西晋在封王后的局势变化,很多人都产生了疑惑。从出发点上看,刘邦和司马炎几乎如出一辙。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初期的情况都非常相似,都出现了宗室诸侯王尾大不掉的局面。可西汉和西晋完全不同的结局,引发了很多历史爱好者的争论。这些争论中,很多人认为是吕雉比贾南风更优秀,维护到了汉朝的国家统治,而继任者汉文帝和汉景帝又是著名的明君,所以才给汉武帝平息刘氏诸侯王集团带来机会。而司马炎之后的司马衷却是著名的白痴皇帝,贾南风又是贪婪无度的皇后,西晋因八王之乱灭国便是源于此。

但是从历史规律来分析,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趋于肤浅和表面化。把西汉的成功和西晋的灭亡都归咎于几个人身上,实际上是非常幼稚的看法。刘邦灭秦朝和项羽而建立西汉,司马炎一统三国,他们手下都是有着极大的人才群体。可以说从能力上,这两个时代都是不缺的。西晋的这些人才只要能合理利用,都不至于让八王之乱无法平息,给了五胡乱华的机会。实际上即便只有三分之一中国的曹魏,都能将北方少数民族压迫得难以喘息。西晋拥有中国的完整土地,怎么会因为皇帝和皇后的愚蠢了是的内乱频出,最终导致亡国呢?

从历史材料来看,西晋的八王之乱固然是皇帝和皇后胡乱执政的错,但却不是根本原因。西汉的历史经验已经指出,只要诸侯王集团存在,那对国家的威胁就会一直存在。英明的皇帝如汉文帝和汉景帝只能维持大局,而无法彻底消灭诸侯王集团,这只是将国家的危机延后,而不是彻底解决。这样看来,即便司马衷像司马炎一样的英明,贾南风和吕雉一样优秀,也不可能彻底解决八王之乱的祸根,只能将这种乱局拖延下去。因此从逻辑上分析,司马衷和贾南风并不是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只能说是诱因而已。

对比两个朝代的形势和政治传统,可以发现它们有着最大的不同,那便是在于朝廷贵族的构成和实力分布。西汉初期刘邦大封功臣,于是有了汉初功勋集团。这些功勋集团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沛县随同刘邦起兵的将领,二是吕雉家族及其山东老乡组成的贵族集团,三是在楚汉之争过程中站在刘邦一方的诸侯和将领。从西汉的朝廷割据来看,沛县集团势力最大,吕氏集团次之,第三方则是不参与争斗,采取中立的态度。可是在面对刘氏诸侯王集团时,这三个功勋集团都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对稳定汉朝大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而西晋则不同,西晋的功勋集团并不是随同司马炎统一三国时立功的,而是继承于曹魏的门阀集团。在西晋建立之前这些门阀家族就已经存在了,而是是曹魏朝廷的骨干。司马氏本身也是门阀集团之一,只是司马懿父子的努力,才能取曹魏而代之。从这点上看,西晋的门阀集团并非司马氏册封的,而是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合作者。司马氏对门阀集团的号召力并不强,更没有太大的强制性,所以要让这些门阀集团像汉初功勋集团那样效忠,是非常困难的。而司马衷的愚蠢和贾南风的贪婪,只是加剧了这种矛盾而已。

从内乱发生的地方上来看,刘氏诸侯王和司马氏诸侯王的情况也大为不同。刘氏诸侯王分封后接替了异姓诸侯王的职权,异姓诸侯王被铲除,地方势力依附于刘氏诸侯王存在。实际上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持续多年,地方势力备受打击,已经没有多少战争资源了。而异姓诸侯王接手地盘后再次肃清六国余孽的势力,这使得地方势力非常薄弱,根本不存在豪强门阀的可能。可西晋则不同,司马氏到了地方上,面对的是强大的地方门阀集团。这些门阀家族和朝廷的大门阀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链,使得局面非常复杂。

司马氏诸王到了地方上后,迅速地和这些门阀家族勾结起来,得到了大量的战争资源,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隐患。由于八王之乱的诸王背后都有地方门阀的支持,这使得朝廷门阀集团无法团结一致对外,反而因为利益关系互相推诿扯皮,甚至直接投靠。这样一来,朝廷不但没法积蓄力量平息八王之乱,反而使得国家资源被盗取用于内乱之中。可以说八王之乱看似是司马氏诸侯王争夺皇位的内战,实际上却是门阀家族推动的政治利益的争斗。这个争斗的覆盖面涵盖了整个西晋,使朝廷力量因此而瓦解,也使这种内斗和内耗迁年日久。

综上所述,西晋的八王之乱无法平定,其根本原因在于门阀集团和司马诸王进行了勾结,瓜分国家资源用于内斗,使得国力消耗过大,给五胡乱华带来了机会。而汉朝因为没有功勋集团于刘氏诸侯王勾结,使得朝廷力量能够集中抗敌,迅速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从历史材料上看,刘邦早就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可能,所以在临终前把国政托付给了萧何、曹参、王陵等沛县集团的重臣。这实际上就是把勋贵集团绑在一起,作为于刘氏诸侯王互相制衡的存在。有了开国元勋集团和刘氏诸侯王的互相制衡,也使内乱有了被控制的可能,给了汉朝度过危机的机会。

在司马炎分封时,齐王司马攸也预测到了地方门阀与司马诸王互相勾结的可能,所以表示强烈反对。可惜司马炎对弟弟的猜忌,远胜于对地方门阀的防范。他宁愿逼死弟弟,也坚持推行分封的改革和门阀政治制度。可以说从司马攸被逼死开始,司马炎主导下的西晋政治便埋下了危机。

司马氏诸王虽然掌握地方军队大权,但已经被门阀家族集团分化瓦解。而派系繁多的门阀集团又把持了朝政,并在朝中掀起内斗,使国家和社会趋于高度割裂的状态。在这种以门阀内斗为主基调的政治生态下,西晋朝廷自然无法团结一致的平息八王之乱,国家因此而灭亡就成了必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55042.html

诸王,地方,刘邦,司马炎,历史,诸侯,八王之乱,三国,刘氏,集团,知识科普,刘邦,司马炎,司马氏,门阀,刘氏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诸王,地方,刘邦,司马炎,历史,诸侯,八王之乱,三国,刘氏,集团,知识科普,刘邦,司马炎,司马氏,门阀,刘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诸王,地方,刘邦,司马炎,历史,诸侯,八王之乱,三国,刘氏,集团,知识科普,刘邦,司马炎,司马氏,门阀,刘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