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王天下:盘点齐桓公、李世民、朱元璋三位伟大君王的独特气质

王天下:盘点齐桓公、李世民、朱元璋三位伟大君王的独特气质

文/令史

中国自秦始皇称始皇帝以来,总共出现过四百多位皇帝。在这之前,从三皇五帝到春秋战国,各国君主更是难以数计。然而在这众多的君王当中,举凡有作为者,都具有一种品质。

1.齐桓公:"葵丘之盟"

我们都知道,他是春秋五霸之首,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是如何称霸的?

齐桓公的称霸之路离不开一次会盟。春秋时期,中华大地上存在着一百多个国家,由于没有统一的治河手段,致使黄河沿岸的国家饱受河水泛滥的摧残。

黄河,这条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曾创下了夹带泥沙46%的纪录。导致河床经常淤塞,引起溃决泛滥。

由于没有统一的调度政权,所以很难集合资源,调动人力对黄河进行治理。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在这次大会上,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

其主要内容是,"黄河沿岸的各诸侯国,应当放弃国界的概念,共同治理黄河;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

除此之外,各诸侯国还在政治,民俗等方面达成一致。这些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的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条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孔子曾这样评价:"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统一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受到他们的恩赐啊!没有管仲,我们都要拨散头发,衣襟开向左边,变成蛮族统治下的人民了。"

桓管几十年的活动,顺应了当时王室衰微,大国崛起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当时形势的对内对外政策,对齐国的社会发展,对捍卫中原先进文化免受戎狄等落后民族的破坏,建立了一定的功绩。

正是齐桓公这种摒弃国界之分,共同治理黄河的雄策伟论,让黄河沿岸的百姓不再受到黄河泛滥的摧残。也正是这种胸襟和远见,让他成为春秋首霸。

2.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的皇位,来的并不是那么正统。唐高祖李渊即位后,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的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前后灭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大军,战功卓著。

太子李建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据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并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李世民即位后,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他和谏臣魏征多次转引《荀子·哀公》里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并以此作为执政理念。

《贞观政要·论政体》记载,"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又有"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谏言,两人成为君臣佳话。

正是李世民这种爱民如子,以民生疾苦为首等大事的治国理念,不仅开创了贞观之治,也抹去了他皇位之争的污点,成为千古一帝。

同样是从自己兄长手里夺取的政权,前朝的隋炀帝杨广却成了荒淫无度的亡国之君,足见关心民生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是一等一的大事。想要有一番成就,必须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上。那些视人命如草芥的人,永远都成不了大气候。

3.朱元璋:"勤政廉政,与民休息"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自然更能体会民生疾苦。所以他一登基,就实行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

公元1368年,外地州县官进京,朱元璋对他们说:"天下初定,老百姓财力困乏,像刚会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树,不可动摇它的根,重要的是休养生息"

他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型的租税蠲免。洪武二年是明初第一次大规模地蠲免赋税。之后的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应天、河南、北平、山东、江西、两浙等地陆续蠲免赋税。到洪武二十四年统计时天下田土,已达到3,874,746顷。

不仅如此,朱元璋的节俭,在历代皇帝中也堪称登峰造极。他称帝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朱元璋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

他所用的床,并无金龙在上,与中人之家卧榻无异。他命工人给他造车子造轿子时,按规定应该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却说,他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为典范。朱元璋还在宫中命人开了一片荒地来种菜吃。

洪武三年正月的一天,朱元璋拿出一块被单给大臣们传示。大家一看,都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的百纳单。朱元璋说:"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遗弃也"。

除此之外,朱元璋对贪污深恶痛绝,在位期间大力整顿贪污弊案。他深知民生疾苦多出于苛政贪官,只有杜绝苛政,肃清贪官,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好过。

所以,他登基后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

首先,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他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私托求进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他龙颜大怒,立即诏令天下:"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

并称: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其次,从自己身边"高干"开刀。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由于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们有恃无恐贪赃枉法。朱元璋对这些官员进行惩处。

朱元璋还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民间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在朱元璋当政的31年里,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

《明史》对朱元璋的评价中写道,"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

顺治帝更是对朱元璋赞叹有加,"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正是他们这种以为百姓谋福利为己任,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执政理念,让他们创下了和平盛世和无量功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里,只有切实为百姓者,才能成大事,修大德,明大功。

所以,当权者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才可能造就一片乾坤,流芳百世。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旧唐书》、《明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5615.html

朱元璋,李世民,诸侯,天下,李建成,齐桓公,黄河,始皇帝,集团,盘点,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元璋,李世民,诸侯,天下,李建成,齐桓公,黄河,始皇帝,集团,盘点,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元璋,李世民,诸侯,天下,李建成,齐桓公,黄河,始皇帝,集团,盘点,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