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苏秦官至六国宰相,为何最后落了个五马分尸?临终前他给出了答案

苏秦官至六国宰相,为何最后落了个五马分尸?临终前他给出了答案

“已分将身死权势,恶名磨灭几何年。想君魂魄千秋后,却毁初无二倾田。”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凭借自己的如簧之舌,或智取卿相,或巧获信任;或煽风点火,或挑拨离间……

世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成功的纵横家,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间谍。

公元前5世纪,鬼谷算得上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树高林密,远离尘嚣,远离纷扰,聚集着一群以鬼谷子为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的人。

比如世人熟知的庞涓,孙膑,苏秦等,他们学有所成后依次下山,在那个干戈扰攘,风云骤变的战国时代,展示了莫大的神通。

这些师兄弟里面,苏秦算是不大走运的一位,甚至可以说是“混得很惨”,用八个字概括,那就是“出游数岁,大困而归。”

他原本以为凭借学来的满腹韬略和一张铁嘴,可以轻取财富,不费吹灰之力。不料,他游说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他的家乡东周,那里不仅瞧不起他平民的身份,而且对他的学问也是大为怀疑。

就这样,苏秦在家乡扬名的希望破灭了。

他并不服气,想到了景仰已久的秦国。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就有“好士”之名,不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有经邦之才,治国之术,都可以受到赏识。

于是,苏秦背起书箱,肩挑行李,满怀希望地来到秦国都城咸阳。

那时候,秦国的君王是刚刚把商鞅五马分尸的秦惠文王,他对别国来的舌辩之才存有戒心。虽说客客气气地接见了苏秦,但对那滔滔不绝的言论实在不感兴趣,甚至一边听,还一边打瞌睡,最后忍不住叫停苏秦,说:“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我们单位不需要你这样的高材生,你到别处看看吧。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但苏秦不死心,他又苦心积虑地写了十封奏章,向秦惠文王兜售自己的谋略,不过最后都石沉大海,不见回音。

苏秦在咸阳住了一段时间后,资金耗尽,囊中羞涩,见没人理会他,于是只好踏上了归乡的旅途。

他失望地回到家,想要获取一些来自家的温暖,但兄嫂,弟妹,妻妾,甚至是七大姑,八大姨,东西两院的邻居都讥笑他。

苏秦的嫂子说:“周国人的习俗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事业。如今你丢了老本行,非要去动动嘴皮子赚钱,穷困潦倒也怨不得谁。”

面对大家的讥讽,苏秦发出一声感叹:“读书不能显富贵,那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呢?”按照常理来讲,说出这么一番话后,肯定是要弃学从商,或者干点别的东西,成就一番事业。

但苏秦却不,他还要继续读书,俗话说:“非常之人,就有不同之处。”苏秦在鬼谷子门下学了这么多年,也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书贵精不贵多。努力读懂一本书,也会有很大的造化。

所以在家那段时间,他闭门不出,苦心钻研,终于悟出了纵横的道理。

苏秦读的这本书,叫做《阴符》,是一本了不起的旷世奇书,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启发。

为了成功参悟纵横的道理,苏秦读书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但人的精神毕竟有限,苏秦也会因为读书累了,趴在桌子上睡着过。

有一天,苏秦正在读书,他从困倦中突然惊醒,醒来发现被扎了一下。原来是他发明的一招关于读书的“绝世武功”——锥刺股。

通过这种略带自虐的学习方法,苏秦终于参悟了一本书。一本书参悟下来,苏秦差点没残疾,大腿上扎得鲜血淋漓,体无完肤。

放在今天,这种自虐的学习激励方法,固然是不可取的,但那种学习的精神,就算再过一千年,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苏东坡就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钥匙。

一年多的学习,不仅提高了苏秦游说的技巧,就连经国韬略都大有长进,他说服两个弟弟为他凑足盘缠,再次踏上了周游列国的旅途。

这次,苏秦一直往北走,来到了燕国。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国力最为弱小的一国。它地处东北一隅,南边与齐国接壤,西边与赵国接壤,北边是游牧民族。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燕国除了与北边的少数民族时有摩擦外,与其他诸国向来平安无事,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安定。

就这样,苏秦来到燕国,在燕国住下。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努力显示自己的才能,最后终于将自己的名字传遍了整个燕国,也传到了燕国君主燕文公的耳中,他得以召见。

当时,燕文公开门见山地问道:“听说先生为敝国设计了一条强国之路,望先生详示。”苏秦先是谦虚了一阵,然后口若悬河地说道:“燕国东有朝鲜,北有林胡,西有云中,南有易水,方圆一千里,甲兵数十万,是一个天府之国。”

见燕文公听得津津有味,面带得意之色,苏秦继续说道:“近年来,燕国在大王的治理下,国家太平无事,没有干戈相争,我到过不少国家,没见过像贵国这样的乐土,这还得靠大王的圣明啊。”

燕文公虽然看出苏秦是在拍马屁,但他还是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个巧舌利嘴之人,他用眼神鼓励苏秦继续说下去,可这时苏秦却话锋一转,不失时机地说道:“不知大王有没有看到对燕国不利的因素?这些年来,燕国没有遭到别国攻击,大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燕文公一脸茫然地看向苏秦,等待他接下来的话。

苏秦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据我分析,燕国之所以不受兵祸,完全是因为赵国在南面充当了屏障。最近,秦国和赵国正在打仗,他们两国相互牵制,损耗国力,这就是燕国太平无事的原因。”

燕文公听到后点了点头,显然非常赞同苏秦的说法。

这时,苏秦又说:“现在诸侯之间大凌小,强欺弱,尤其是秦国,想要吞并诸侯,一统天下,所以燕国不可以高枕无忧。然而,秦国要想打燕国,就必须跋涉好几千里,即使到了燕国的城池,也无法长期坚守下去,所以秦国目前还不会对燕国怎么样,但赵国就不一样了,号令一下,不到十天,就能到达燕国的东垣。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这百里内的危机。”

听到这里,燕文公神情肃穆,他问道:“先生可有什么高见?摆脱这一局面。”

苏秦见火候已到,这才端出了自己的主张:“以我之见,大王应该和赵国结为合纵联盟,互为一体,然后我再去联络其他各国,大家拧成一股绳,团结起来对付秦国的威胁。”

燕文公一听,高兴地拍起巴掌来,秦国和赵国一直都是他的心病,现在有了解决方法,自然要抓住这份机遇,他兴奋地对苏秦说:“先生就把燕国当成自己的国家吧,我愿举国相随。”

苏秦心里既欢喜,又感动。自从出山以来,屡遭挫折,受尽白眼,这还是第一次被人礼遇和认可。他信誓旦旦地说:“大王要是愿意和赵国结为联盟,我愿为大王去面见赵王,说服他和大王合纵。”

燕文王哪有不愿意的道理,他巴不得苏秦早点出发,最好明天就出发。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燕文王举行了盛大的国宴,为苏秦饯行。宴会上,苏秦见到了美丽,聪慧的燕王后,对她一见钟情,十分倾慕。不知不觉中,燕国在苏秦心中的分量又重了一些。

要说啊,这人的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苏秦在赵国的游说非常顺利,他直陈利弊:赵国的位置最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联合六国,制衡秦国,成就霸业。赵王被他忽悠得大为信服,同意加入合纵的队伍。

争取到赵国的支持后,苏秦根据对象的性格差异,采用不同的游说方式,合理施展,将六国拉到同一条船上。

大约公元前330年,苏秦来到洹水之滨,召集六国特使相会,正式成立了合纵联盟。大家公推苏秦为纵约长,同时兼任六国宰相,佩戴六国相印。这一刻,他的游说生涯达到了巅峰,终于圆了衣锦还乡的美梦。

苏秦完成合纵之后,北上赵国回去复命,恰好途径洛阳,也就是他的家乡。望着家乡的方向,他感慨颇多,出门在外这么多年,也该回去看看了。

这次回去,可吓坏了家乡了父老乡亲,那些邻居见到他,都匍匐在地,恭恭敬敬地伺候。苏秦笑着对嫂子说:“大嫂过来,我问你件事。”

大嫂听后赶紧过去,战战兢兢地听着,仿佛一个罪人在接受审判。苏秦问道:“当初你对我傲慢无礼,如今怎么变得这么恭顺?”

嫂子哪敢正视回答,一句“位高多金”就粉饰了过去。苏秦见此情形,由衷地感慨道:“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这是苏秦面对事态变幻发出的由衷感言,告诉我们,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自强。

后来,六国合纵的消息传到了秦国,秦国朝野震恐,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向山东扩张,而且此后的15年间,基本没有派兵出函谷关一步,合纵联盟也起到了威慑的作用。

但是,六国联盟本身的基础并不牢固,大家是为了共同抵御秦国的威胁才走到了一起,而各国面临秦国的威胁大小又不一样,有的国家显得迫切一些,有的国家就不那么迫切,加上六国之间实力并不相等,诸侯之间一直有一些宿怨,所以很难使他们真正团结一心。

秦国正是看到了六国之间的这些矛盾,所以采用了“连横”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六国的合纵。

由于赵国是纵约发起国,秦国对其恨之入骨,于是就派人到齐国,魏国活动,挑拨齐,魏两国和赵国的关系,结果齐,魏,秦一起攻入了赵国。

到了这一步,六国联盟已经名存实亡,对秦也起不到制约的作用。

因为赵王是受苏秦的影响,首先发起合纵运动,如今却遭到两个纵约国的攻击,一肚子气全撒在了宰相苏秦身上。

苏秦觉得很没有面子,请求赵王让他出使燕国,说服燕王派兵一起攻打齐,魏两国。

然而,就在苏秦到达燕国之前不久,秦国也对燕国进行了拉拢。秦惠文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燕国太子为妻,双方正式结成了亲家。

这一年,燕文王去世,由太子即位,也就是燕易王。当时,燕国忙于治丧,边境稍有松懈,齐国就对燕国发起了进攻,夺下了10座城。

苏秦来到燕国时,刚好碰上了这件事。此时的燕易王,正在为丢城折兵而烦恼,听说苏秦过来,高兴坏了,像是遇见了救星,他不客气地说:“当初先生周游列国,先父进行了资助,如今齐国违背盟约,进攻赵国,又进攻燕国,先生能去齐国为燕国讨回失地吗?”

听完燕王的话后,苏秦的脸红到了耳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他很快就恢复镇静,拍一拍胸脯保证说:“燕王请放心,对于先王的知遇之恩,赴汤蹈火我也要报,我这就去齐国,讨回失地。”

说实话,10座城池要想讨回,谈何容易!苏秦虽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他也算是豁出去了。因为燕国是第一个支持他的国家,也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加之他心里还藏着燕太后,所以早就把自己当成了燕国的一份子。

到了齐国以后,苏秦立即求见了齐王。

齐王问:“先生这次来敝国,有何见教?”苏秦听到后向齐王拜了拜,回答说:“听说大王最近获得了燕国的10座城,特来向大王道贺。”

齐王虽然觉得苏秦的道贺有些唐突,但还是很开心。

就在这时,苏秦突然仰天长叹,抹了一把眼泪,对齐王说:“大王啊,齐国就要大祸临头了,我今天顺便也为大王吊丧!”

齐宣王看见苏秦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实在摸不着头脑,于是好奇地问道:“先生刚才还向我祝贺呢,怎么突然又吊起丧来了?”

苏秦止住哭声,回答说:“大王啊,我曾听别人说过,一个人就算肚子再饿,也不会吃乌喙这样的东西,因为乌喙虽然可以暂时填饱肚子,但不久后便会中毒。大王取得燕国10城,而燕国又与秦国结姻,到时候他们一起攻入齐国,齐国不就危险了吗?这和吞食乌喙是一个道理。”

齐宣王听见后,脸色大变,忙向苏秦行了个礼,说道:“先生所言在理,寡人之前竟没有想到这一层,如今10城已得,又该如何是好。”

“大王要是真能听我的计策,应该立即归还燕国那10座城,,燕国不费一兵一卒就拿回10座城,必然大喜过望,秦王得知后也必定高兴,到时候齐,燕,秦三国亲善,大王要号令天下,谁敢不听?”

齐宣王被苏秦说得心服口服,心想:“反正那10座城也不是齐国的,为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呢?”就这样,齐国归还了那10座城,苏秦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自那以后,苏秦成了燕王宫的座上客,他经常找机会和燕太后见面,两个有情人你来我往多了,总有暴露的那一天。

那时候,燕易王十分愤怒,不再信任苏秦,甚至对苏秦敬而远之。这种态度上的变化,让精通世故的苏秦深感不安。

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要离开燕国。一天,他对燕太后说:“先王文王和你们母子对我大恩大德,我今生都报答不完,如今待在燕国,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我想去齐国,齐国是燕国的大敌,我暗中在齐国做一些有利于燕国的事,借此削弱齐国。”

燕太后虽然有一万个舍不得,但他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这次作为间谍潜入齐国,虽说有莫大的危险,但苏秦相信,凭借自己的才能,以及齐王的信任,暴露身份的可能性并不大。

只是还有一点让他担心,那就是燕国大夫们不会相信自己,肯定会在燕王的耳边说坏话。

对于这一点,他通过一个小故事,就能轻松地解决。

说是有一户人家,妻子与人私通,打算毒死丈夫,侍妾知道后,假装摔倒打翻了毒酒。结果丈夫很生气,惩罚了侍妾。最后这位侍妾既救了丈夫,又保全了妻子……

苏秦正是通过这个故事,将自己比喻成侍妾,说服燕易王,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就这样,苏秦假装因为自己和燕太后的事得罪了燕王,逃到了齐国。

齐宣王原本就很欣赏苏秦的才华,这次更是直接让他做了齐国客卿。而苏秦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就赢得了齐宣王对他的进一步信任,逐渐在齐国站稳了脚跟。

此后的日子里,苏秦基本是在齐国度过的,他一边为齐宣王出谋划策,取得信任;另一边又不失时机地把燕国的利益放在首位。

每当齐宣王要做出不利于燕国的决定时,苏秦都会展示自己的辩才,加以阻挠。最后不仅让齐宣王打消了念头,还让他认为苏秦对齐国是忠心耿耿的。

由于齐国和燕国之间的国力悬殊,所以苏秦一直等待一个时机,一个使这种差距缩小的时机。

后来,齐宣王驾崩,齐湣王即位,这个机会也终于来到。

齐湣王和齐宣王一样,都非常重视苏秦的才华,还让他做了齐国的宰相。一天,齐湣王将苏秦找来,问他要如何安排先王的后事。

苏秦说:“为了表达大王您对先王的一片孝心,应该尽齐国所能,进行厚葬,让先王在九泉下,也能体现大国之君的雄风。”

结果,齐湣王果然中计了,他大兴土木,将许多珍宝拿去陪葬,导致国库空虚,民怨沸腾。不仅如此,苏秦还让齐湣王大修宫殿,大修花园,使齐国的国力被逐步掏空。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秦在齐国生活也有一些年头了。这些年里,他深受齐王的信任,地位也越来越高。因此,齐国的许多大臣对他怀恨在心,最后,收买了一个亡命之徒,让他伺机刺杀苏秦。

这天,苏秦像往常一样,乘坐马车去皇宫面见齐湣王。突然,路边窜出一位蒙面黑衣人,手持利刃向苏秦刺去。

可能是因为刺客太过慌张,苏秦没有立即毙命,他忍住疼痛,吊着最后一口气来到王宫,对齐湣王说:“我就要离开大王西去了,希望大王为我报仇。”

齐湣王快要哭出来了,他说:“先生请放心,我一定派人找出此刻,处以极刑。”

这时苏秦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大王不必兴师动众,只要把我拉到街上,处以五马分尸的刑罚,并发布告示说,苏秦是燕国的间谍,这样,刺杀我的人就会主动出来领赏。”

齐湣王答应了苏秦的请求,按照他所说的去做,果然,那名刺客看到告示后,高高兴兴地前来领赏,最后被抓住处以极刑。

苏秦的死,以及他在齐国所做的一切,算是报答了燕国的知遇之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5869.html

道理,国家,宰相,成功,燕国,秦国,六国,苏秦官,燕文公,精神,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道理,国家,宰相,成功,燕国,秦国,六国,苏秦官,燕文公,精神,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道理,国家,宰相,成功,燕国,秦国,六国,苏秦官,燕文公,精神,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