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濮阳之战把郭嘉打回原形:曹操两连败,郭嘉只说了八个字,这是捧哏还是拍马?

濮阳之战把郭嘉打回原形:曹操两连败,郭嘉只说了八个字,这是捧哏还是拍马?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那句话近来很少有人说了,那是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三国志》等正史了,看了正史就知道,郭嘉在曹操身边敲了十一年边鼓,最大的官职也不过是个“军祭酒”——原名好像是“军师祭酒”,陈寿为避司马师名讳,去掉了“师”字,后来又以“谋”代之。

陈寿作《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在卷十,仅在诸夏侯曹之后,郭嘉与程昱、董昭、刘晔等六人在卷十四,该传排名第一的是程昱。

郭嘉是有些本事,曹操对他评价也挺高,但是曹操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从不吝惜无成本的夸奖,荀彧、典韦、张辽、张郃、徐晃都被他比作张良、恶来、召虎、韩信、周亚夫,但是却没给郭嘉一个“绰号”,只是对郭嘉之死表示了惋惜:“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增邑八百户才凑够一千,说明郭嘉在建安十二年病逝前,只有二百户食邑,跟荀彧并不在一个档次上:建安十二年,曹操“增彧邑千户,合二千户。”

荀彧不但食邑很多,地位也极高:“太祖欲表彧为三公,彧使荀攸深让,至于十数,太祖乃止。”

曹操跟荀彧做亲家,给荀彧增加食邑,并想推举荀彧位列三公,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建安十二年前或建安十二年,由此可见,在曹操心目中,荀彧才是自己的左膀右臂,郭嘉不过是荀彧推荐来的“人才”而已。

正史中找不到郭嘉强于荀彧和诸葛亮的依据,咱们就来看《三国演义》,结果越看越闹心:兴平元年的濮阳之战,一战把郭嘉打回了原形,原来他的智谋远不及陈宫,甚至也不如曹操手下不是很出名的刘晔,“郭宇宙”原来只会顺情说好话,称其为“郭边鼓”还差不多。

濮阳之战在《三国志》中记载不多,但是曹操中计被困、被着火的横梁砸趴战马、烧伤手臂、差点烧光胡须,还差点被吕布活捉,在裴松之注引的《献帝春秋》等史料中却描写得很详细,《三国演义》的描述跟那些史料的记载相差不多。

曹操在濮阳之战中败得如此狼狈,跟随出征的郭嘉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倒是刘晔识破了陈宫的计谋并对曹操进行了劝谏,而郭嘉一言不发——他是从来不跟曹操唱反调的。

史料中的郭嘉很擅长锦上添花,曹操与袁绍作战前,荀彧提出“四胜论”,郭嘉扩展成“十胜论”,把曹操夸得都有些害羞了:“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三国志》的记载且放在一边不提,咱们还是来看看“三分虚七分实”的《三国演义》是怎么描述濮阳之战的。

兴平元年的曹操还不是很强,吕布也不是很弱,双方正面硬刚,吕布还是占了上风的:臧霸与乐进、张辽与夏侯惇捉对厮杀不分胜负,恼得吕布亲自出马,一杆方天画戟再加上臧霸张辽助攻,乐进与夏侯惇抵挡不住,被吕布追杀了三四十里才扎住阵脚。

张辽臧霸后来投降曹操,在曹营也算一流悍将,像他们这样或稍差一点的悍将,吕布有八个,这还不算陷阵营的高顺——吕布的八健将是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后六位比张辽臧霸略逊一筹。

曹操斗力不胜,就想斗智,后来在襄樊之战中丧尽七军投降关羽的于禁想出了一条“妙计”:“某今日上山观望,濮阳之西,吕布有一寨,约无多军。今夜彼将谓我军败走,必不准备,可引兵击之。若得寨,布军必惧。此为上策。”

按理说出主意这种事情,应该由“算无遗策”的郭嘉来做,但是郭嘉一声不吭,对于禁的“妙计”应该是持赞成态度的。

郭嘉赞成于禁的计谋,是因为曹操赞成,他不是田丰沮授,绝不会跟主公对着干。

既然没人反对,曹操也“从善如流”,决定亲自带着曹洪、李典、毛玠、吕虔、于禁、典韦六员大将,选马步二万人,连夜从小路进发去偷袭濮阳城西营寨——那并不是吕布的主力部队所在。

于禁跟陈宫的智商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他的“妙计”都在陈宫预料之中:“西寨是个要紧去处,倘或曹操袭之,奈何?曹操是极能用兵之人,须防他攻我不备。”

当年吕布还挺谦虚,他听从陈宫的建议,让高顺带着魏续、侯成引兵往守西寨,郝萌、曹性、成廉、宋宪,把偷袭的曹操包了饺子,要不是典韦挺身而出,飞戟和大戟并用突出重围,“三国”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典韦飞戟救曹操,《三国演义》的描述和《三国志》的记载完全一致,这里无须赘述,咱们还是看接下来的斗智。

曹操偷鸡不成蚀把米,陈宫一计已成再施一计,那就是让濮阳城中富户田氏诈降,把曹操骗进来瓮中捉鳖。

陈宫此计只能说一般,但是用来对付急于求胜的曹操是足够了,前提是能瞒过“能把诸葛亮吓得不敢出山”的郭嘉郭奉孝。

郭嘉当时可能智商不在线,面对并不难识破的陈宫之计,他还是一言不发,倒是“汉室宗亲”刘晔(汉光武之子阜陵王刘延之后)看出了问题:“布虽无谋,陈宫多计,只恐其中有诈,不可不防。明公欲去,当分三军为三队:两队伏城外接应,一队入城方可。”

刘晔也不敢扫曹操的面子,他这个主意,并不能防止曹操失败,但却能救曹操一命,而曹操最信任的郭嘉,此时居然也没提出补充意见——他身为军师祭酒,于禁和刘晔的活儿,原本是应该由他来干的。

郭嘉短路,曹操悲催,在濮阳城内被吕布用方天画戟拍了一下脑袋。曹操后来被“头风病”折磨半生并夺走性命,极有可能就是在濮阳城被吕布拍出了脑淤血。

典韦顶烟冒火救出曹操,曹操脱险回营后仰天大笑:“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

曹操两次中计前都一言不发的郭嘉终于开口了:“计可速发。”

估计曹操是对手下的智力失去了信心,他干脆自己拿主意:“只将计就计,诈言我被火伤,已经身死。布必引兵来攻。我伏兵于马陵山中,候其兵半渡而击之,布可擒矣。”

老板想出妙计,别人还没开口,郭嘉马上抢夸:“真良策也!”

在整个濮阳之战中,郭嘉就说了这八个字,前四个字捧哏,后四个字拍马,而曹操两次中计,郭嘉都懵然不觉,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他的忠诚与能力了。

当然,濮阳之战郭嘉只说了捧哏与拍马的八个字,这只是演义小说的描述,在《三国志》中,郭嘉也是为曹操最后生擒吕布出了主意的——《郭嘉传》说那是郭嘉的建议,《荀攸传》则说郭嘉是附议荀攸。

《三国志》卷十和十四的记载基本一致,那番话由谁来主说,熟读三国史料的读者诸君自有明断:当年曹操的前线参谋长(谋主)是荀攸,军师祭酒郭嘉当然不能抢话。

我们细看《三国志》,就会发现荀彧荀攸给曹操出谋划策更多更有效,郭嘉的好主意也不少,但是他跟二荀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管怎么说,郭嘉都不是曹营头等谋士,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写出的《三国演义》(该书原本就叫《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没有把郭嘉吹得太神,尤其是曹操在濮阳城连吃两场败仗,郭嘉一点好作用都没起,只是在曹操确定战略战术后及时捧哏拍马,对战局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曹操很强,所以他的谋士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濮阳之战遭遇两连败,主要责任自然要由曹操来负,但是郭嘉在这么重要的战役中居然只说了锦上添花的八个字,这就令人费解了:在您看来,郭嘉的智谋,在三国时期属于几流?他跟荀彧、荀攸、贾诩、诸葛亮、庞统、法正、鲁肃相比,能胜过哪些人?如果郭嘉多活几年,能都取代司马懿去跟诸葛亮斗智斗勇?郭嘉和诸葛亮对决,最终胜负将会如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62028.html

张辽,陈宫,三国演义,吕布,荀彧,曹操,原形,两连败,濮阳之战,郭嘉,故事传记,陈宫,吕布,荀彧,曹操,郭嘉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张辽,陈宫,三国演义,吕布,荀彧,曹操,原形,两连败,濮阳之战,郭嘉,故事传记,陈宫,吕布,荀彧,曹操,郭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张辽,陈宫,三国演义,吕布,荀彧,曹操,原形,两连败,濮阳之战,郭嘉,故事传记,陈宫,吕布,荀彧,曹操,郭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