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上阵杀敌属无奈,世代为兵为果腹,谈三国“职业军人”的思维逻辑

上阵杀敌属无奈,世代为兵为果腹,谈三国“职业军人”的思维逻辑

东汉末年后,军阀的割据、政权的对立、包括政权的不断更迭,使得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可以说长时间处在一种社会动乱的情况下,连年的征战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便是军队上人员的消耗。有资料显示,东汉年末到两晋时期,登记在册的百姓人口锐减,公元前184年左右全国人口约五千万,而西晋建立时人口则在五百万上下。军队大量消耗的代价是农耕的退化,大量粮草被军队征收,百姓时常难以得到食物上的满足。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汉乐府的这首诗歌不但生动的体现了征战为百姓带来的痛苦,更点出了在当时环境下军人的一种无奈之情。这些“职业军人”,便是世兵制内的兵士。三国时期已经完成自征兵制到由家兵发展而成的世兵制的转变,因此,军人的无奈更多是对“世兵制”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

一、“世兵制”对军人及其后代的束缚,士兵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路

1、家兵至世兵的转换

家兵这一制度出现的确切时间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东汉末年,以“家兵”这一概念出现的兵种在世家大族乃至军阀间已经算作常见。“家兵”,广义上来讲即为各大家族间豢养的士兵,细分下来则有地主之家兵、军阀之家兵。这些兵种多数以各大家庭的仆从或宾客组成,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作为招募而来。

有些家兵在不需要征战时会回归农田,少部分的会进行军事上的训练。由于本身职业的限制,即大部分的家兵由奴仆或者随从兼任,可以说家兵这一概念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军队,而到了后期家兵也逐渐被各种其他职位取代。但保留下来的,就是少部分的那些不需要回归农田进行耕作的、会需要军事演练的家兵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产生的士兵专门以斗争为生,并且不需要进行田间劳作,虽然在当时的角色依然是“民”,但已经逐渐与“民”的身份剥离了。家兵的世代性使得这些特殊的军人在征战方面更有专业性,以家庭为单位的渲染使得后续到来的新的士兵血液更好训练和操纵。

而在汉末连年的征战对军队人员的损耗极大,每一次的战争结束后都需要大量的士兵作为补充。在这一前提下,会有大量的百姓为此试图逃脱服兵役,同时迫于时代的混乱,这些损失掉的兵员不能立刻找回,因此,固定的军源成为了军队实际操控者的首选。家兵的世代性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军队有足够的后备替补,因此,世兵制一定程度上是家兵制的演化。

2、身为世兵制将士的局限

世兵制的产生极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军队人员得到后续补充的保障,而世兵制“世代为兵”对于在内编制的士兵而言则成为一种极大的束缚。在和平年代,士兵无疑是一种在待遇和工作上相对于田间劳作更为轻松的职业,但身处于三国时代,军阀与军阀、政权与政权的碰撞成为主流,军队的连年征战对于每一个士兵都是生理与心理上的考验。

世兵制的产生使得这些军人的后代或者兄弟失去了选择性,当自己的父兄牺牲或是从军队中退役,他们必须舍弃掉和平的生活投入到战场上。在另一方面,世兵制内的人员社会地位更为低下,与招募成为士兵的那部分不同,无论是在军队内或是社会上,“军户”都相当收到歧视,甚至到了宋朝,军户还需要面部刺字,以防止逃脱,也从心理上打压这些人的逆反和自尊。在另一个角度上,这些人可以称作官方的用以战争的奴隶。或者说,世兵制内的人员相当于世代的战争物品。

正是这样的局限性导致了很多因为世兵制进入到军队体系的士兵存在着消极心理,但在战场上又是在为自身的性命拼搏。作为外因,世兵制从主要方面影响了士兵的心理,但为了防止得到武装训练的士兵暴动,世兵制对于军人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在某些方面,对于这些人员的福利也令其内心更加矛盾。

二、世兵制的直接与隐藏福利:士兵为何对此难以舍弃

1、直接福利

古代的交通并不发达,军队作战往往需要累月的长途奔波,三国时期曹操攻打东吴,便是由于其士兵的奔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失利。而对于士兵来说,长期离家很容易造成情绪上的不满,也容易导致妻离子散。

世兵制中,曹魏实行的是世兵制下的士兵女儿只能嫁给同样作为士兵的男人,而曾嫁给士兵随后丈夫死亡的寡妇婚配也由官府出面分配。对于兵士来说,世兵制下的他们地位卑微,有极大的可能没有办法找到妻子建立家庭,而对于古人来说,这又是一件涉及到人格和面子的大事,因此这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兵士解决了难题,也可以抚慰到一部分人。而在解决了这些兵士的家庭问题后,曹魏又实行以家属为人质,迫使兵士努力杀敌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看对于这些士兵的家人又是一种另类的保护。

而在其他政权,尤其是东吴方面,有过尝试实行家属随军,也就是兵士的家人跟随军队一同征战,但在后勤加以帮助。相对于吧家属作为人质的政策来说,这样的方法有一丝的人性化,兵士不必忍受家人不在身边的苦恼,也不必担心常年在外征战家人离散。但从另一方面讲,一旦战争落败,兵士的家人也极有可能被敌人俘虏,因此东吴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两种对待兵士家人的方法上摇摆。而无论哪种方法,世兵制的兵士都因此或多或少解决了一些难题,这样在现代看来算作“福利”的政策也让一些有怨言的兵士心内充满矛盾。

不可否认的是,以决策者的角度,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拴住兵士,以便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军源。而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兵士对于自身的职业更加无可奈何,只是这样的无奈由被强迫的无奈转变为对福利的无奈。

2、隐藏福利

我们已经知道,三国到两晋时期,战乱一直是当时社会的主要危害,世家大族有比较充足的财产基础,所以面对这样的战乱可以勉强维持。但对于以农耕为生的农民来说,连年的战乱不但会毁坏耕地,战乱造成的举家搬迁也会使得一个以“男耕女织”为单位的小农家庭生活举步维艰。

世兵制所使用的“士民分离”的制度,令兵士难以体会到这种苦恼,且相对于不停田间劳作勉强果腹的农民来说,军队的粮食存在有稳定的供给,在战争停滞的几年间,兵士除了日常的操练不不需要消耗过多的体力劳动就可以吃饱。并且,与其他职业不同的一点,兵士所要付出的税收很少甚至没有,而一家农民除了要缴纳金钱上的税收,每年还要缴纳各种粮草给官府。

而上文中所提到的婚嫁来说,正常家庭的婚嫁在三国时期更加艰难,战争导致男性青壮劳动力大量流失,妇女嫁人后丈夫由于战争离世,往往象征着一个家庭的死亡。而世兵制解决了这项问题,不但如此,其他职业的百姓面对婚姻选择的困难,在兵士这边,由于兵士子女婚嫁兵士子女的政策也减少了一半。

虽然在性命和自身的选择上,兵士身不由己,但与当时其他百姓相比较来说,这些没有被世兵制提到的隐藏“福利”也十分诱人。也由于这些或多或少的福利,兵士也逐渐的选择对这一种不公正的制度少有怨言。在思想并不发达的时代,能够果腹才是生存的硬性指标,其他人还在为一口饭奔忙时,世兵制下的兵士能享受到食物,也是这样的理由,这些“职业军人”才可以为执行者效力。

作为一种为了政权巩固产生出来的军队制度,世兵制的产生存在着必然性,但对于由于世兵制而存在的兵士来说,虽然这一制度似乎对他们有着不同的福利,但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劳动的剥削,也是一种人格上的打击。没有一个人愿意有战争,而对于兵士来说,他们上阵杀敌比普通人更加无奈,因为他们没有资格去选择;而另一方面,兵士的职业又让他们可以生存,可以果腹,这带来的就是精神与生存上的矛盾。

世兵制的兵士不得不杀敌,不得不生存,这是封建制度的局限性。随后南北朝到唐宋,虽然制度有所改变,但对于兵士、军户的剥削更加严重,更加暴露了这一制度对人民的损害。三国“职业军人”思想上的无奈与矛盾,更是后来历朝历代将士的思想矛盾,而时代的局限性也使得这一压迫持续到很远,因此,只有打破封建制度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625.html

士兵,职业,世代,军人,人员,政权,思维,谈三国,军队,军阀,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士兵,职业,世代,军人,人员,政权,思维,谈三国,军队,军阀,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士兵,职业,世代,军人,人员,政权,思维,谈三国,军队,军阀,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