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秦灭韩之战:代理郡守主动投降灭母国

秦灭韩之战:代理郡守主动投降灭母国

前言

自三家分晋,进入战国时代以来,群雄并起,争霸大战风起云涌,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就已经开始受到各大国的重视。很显然,天下一统是势在必行,但是到底谁能够实现这一伟业,刚开始并不清楚。

直到秦国“商鞅变法”大成,这一形势就开始逐渐明朗。之后,仅历经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三朝,秦国的实力就已经冠绝天下,一统天下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地落在秦国的身上。

▲始皇帝嬴政

公元前247年,从赵国回归咸阳,年仅十三岁的王子政继承王位,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从此开始了天下一统的历史征程。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到前221年,仅历时9年时间,即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的山东六国,最终完成了历代秦王的宏愿,实现了天下的统一。

而这一伟大史诗的开篇之作,就是在公元前230年实现了对韩国的攻灭。韩国的灭亡,直接置魏、赵、楚于岌岌可危之地。从而加速了山东六国的灭亡,真可谓意义非凡!当然了,攻灭韩国,亦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众多复杂多诡的激烈交锋。

▲公元前350年的韩国地理位置图

秦国东出,困在“三晋”

秦国东出之际,面临的最大难关,并非韩、赵、魏中单独中的某一国,而是每次攻伐,受到的均是韩赵魏三国的联合抵抗行动。虽然三国在平时同样有矛盾,但在面对西部秦国的战争中,往往相互支持,配合行动。这给秦国东出以巨大的制约。

因此,秦国东出之策,旨在同时对三晋进行打击,而这种策略在秦昭襄王时,已建立起对三国集体的战略优势。这种优势,是秦国能在后续东出过程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坚实基础。

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对三晋主动发起的较大的战争中,对赵4次,对魏4次,对韩反而没有,可见,秦国东出的障碍,并非位居要害的韩国,而是处于外围的赵、魏等国。

秦国统一策略的不断变化

秦国东出的最大障碍虽然在三晋,这一点当毋庸置疑,然而秦国对三晋的攻伐,亦并非死板固执。历代秦君为实现东出,都在根据自己的国势进行着策略的不断调整,最终的目的,皆围绕东出函谷关为中心展开。

▲战国三晋

比如早在秦孝公的时候,秦国的策略思想是,中立楚韩、联合齐赵、削弱强魏;到了秦惠文王的时候,则变为,连横弱楚;后来到了秦武王、秦昭襄王的前期,以魏冉为丞相的秦国朝廷,则开始主张蚕食诸侯,削弱三晋;到了昭襄王后期,范雎做了丞相后,又变为远交近攻的策略。

得益于历代秦君的披荆斩棘,到了秦王嬴政执政后,凭借秦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在李斯、尉缭为谋臣的支持下,秦国开始进行最后统一天下的准备,国策变更为“拉拢分化、各个击破”。前后上百年的时间,秦国历代国君,因势利导,灵活施政,后来不断地证明,这些措施不仅可行,而且成效非常显著。

大秦终于迈开统一的步伐

1、谋定而后动

秦王嬴政继位后,相继铲除了嫪毐、吕不韦两大集团势力,在亲政的过程中彻底摆脱了掣肘。此时的秦国,相比山东六国,已经拥有了绝对优势,接下来对于秦国而言,只需思考,如何利用有利的形势,花费最小的代价,迅速完成统一。

▲李斯

李斯提醒嬴政:“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尉缭同样向嬴政提出了统一的方法:“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

2、第一敌手:秦赵攻伐战

战国中后期,赵国在秦国东出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不仅仅简单是一个障碍,而且一度成为谁能统一天下的重要一方。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兵强马壮,国力强盛,是诸侯列国中,少有的有一统天下能力的大诸侯。

因此,秦国在东出攻击韩魏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赵国可能对其造成的重要影响。因为,一旦秦国在东出过程中,产生重大损伤,极有可能被赵国乘人之危,不仅统一天下出现变故,甚至将面临亡国之危。

在“长平之战”前,秦国的国策战略中,清晰表明了,秦国有意避免与赵国交锋对峙的态度。然而,上党郡的投赵,激怒了秦国,以致爆发秦赵间的重大军事冲突“长平之战”,此一战,对秦赵两国造成根本性的国运影响。赵国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资格,而秦国在一统天下的征程上亦再无顾虑。

不过,赵国虽然经历长平的惨败,但是国力依然不弱,位居三晋之首。秦王嬴政继位后,对于三晋的征伐,赵国依然处于首要被削弱攻击的地位。

▲李牧石像

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秦军在平阳大破赵军;十四年(前233年),秦将桓齮率军东出上党,越过太行山,深入到赵国后方,击败赵军,斩首十万,赵军大将扈辄被杀,此战,攻取了赤丽、宜安。秦军进逼赵都邯郸之际,北部边防名将李牧受命,带领赵国全部军队,全力抗击秦军。在李牧高超的军事艺术指挥下,赵军在肥下大败秦军,桓齮仅率少数亲兵突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

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兵两路攻赵,在李牧的带领下,赵军与秦军在番吾相遇,秦军再次大败。秦王政十五年,秦军第三次进攻赵国,面临旱灾的赵军,粮食补给困难,但在李牧的带领下,实施速战速决的战术,先后在番吾和漳河附近有一次击败秦军。可见,秦王政执政初期,对赵的攻伐,取得的进展非常有限。不过善于总结经验,灵活变通的秦国,很快找到了转变局面的办法。

3、抓住要害,一举突破困局

凭借绝对的战略优势,秦国对如何攻灭六国,开始有了清晰的思路。韩国、魏国是统一大业的首要障碍,因此攻灭韩魏成为首要任务。然而,要灭韩、魏,夺取南阳地区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南阳的核心地区——野王(今河南沁阳)。

▲野王

野王的战略意义在于,秦国可以以此为基地,实施对上党征伐,上党如果被秦攻下,那么韩魏必然告危,韩魏如果灭亡,北方的赵国便会失去屏障,结果势必独力难支,灭亡只在旦夕之间。其实,早在公元前263年,秦将白起就攻取了南阳的部分地区,前262年,又攻取了野王邑。据有野王的秦国,相继于前256年,攻下韩国阳城、负黍,前246年,攻下成皋、荥阳,前247年,秦将王齕彻底夺取了全部的上党地区,之后又连取韩国十三座城池。

因此,攻灭韩魏,到嬴政时期,已经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只差“临门一脚”的功夫了。

4、南阳郡守投降秦国,回头攻灭韩都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韩国南阳代理郡守“腾”主动投降了秦国,并献出了南阳全部属地。对于“腾”的重大功劳,秦王政毫不怀疑,不仅接受了他的投降,还直接任命“腾”为内史一职。

▲韩国灭亡后的郡治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依秦王诏令,率领秦军突然渡过黄河南下,开始进攻韩国都城所在地——新郑,已到强弩之末的韩都并未形成有效抵抗就被攻克,韩王安被俘虏。至此,韩国全部地区皆被秦国占领,历时173年的韩国被彻底灭亡。韩都所在地新郑,被秦置为颍川郡。

5、三晋即亡,天下归心

韩国的彻底灭亡,加速了魏国和赵国灭亡的进程。对于魏国而言,在秦国攻取韩国的成皋、荥阳之后,秦国疆界就已经东临魏国都城大梁。前225年,秦国派遣王贲攻击魏国,善于因地制宜的秦军,直接掘引黄河之水倒灌大梁城,魏王不战而降,魏国灭亡。

三晋仅存的赵国,其实已经先于魏国灭亡前三年,遭遇第一次亡国,前228年,王翦率领秦军攻克邯郸,赵王迁被俘虏,但是赵公子嘉远逃代地,自立为王,意图重建赵国。前222年,独木难支的代王嘉被王贲攻灭。赵,复国彻底无望,至此,便正式亡国。

▲赵国灭亡后的郡治

三晋灭亡之后,楚燕齐亦先后被灭,秦国终于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大使命。

总结

所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进入春秋战国后的东周,前后历时长达五百多年,期间,群雄并起,战乱频频,可以说是民不聊生,天下的统一几乎不可避免。承载着统一使命的秦国,前后历经七代秦王,代代不倦,孜孜以求,通过制定实施灵活的战略战术和内政外交策略,不断夯实增强相对六国的绝对优势。这成为秦国能够成功实现统一天下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战国时期秦国统一策略的演变》《秦取野王与秦灭三晋》《秦内史“腾”考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63126.html

嬴政,主动,投降,诸侯,武王,秦国,三家分晋,代理,天下,赵国,观点评论,韩国,赵军,秦国,赵国,秦军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嬴政,主动,投降,诸侯,武王,秦国,三家分晋,代理,天下,赵国,观点评论,韩国,赵军,秦国,赵国,秦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嬴政,主动,投降,诸侯,武王,秦国,三家分晋,代理,天下,赵国,观点评论,韩国,赵军,秦国,赵国,秦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