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燕国在燕昭王时中兴,燕昭王中兴对历史的影响

燕国在燕昭王时中兴,燕昭王中兴对历史的影响

文-日尧居

导语:燕国一直都是战国历史上比较奇葩的一个国家,自从立国开始到被秦国消灭这个历史时间段里面,燕国基本上没有任何的重大事件发生。

这个国家对于中原格局的贡献比其他国家要小很多,并且这个国家的历史一直都是非常模糊的。

在战国时代,哪怕是像宋国、郑国、中山国这样的小诸侯国,国家历史记载的也是非常的详细,可是燕国却在立国之君召公奭之后出现了九代国君的历史空白。

而这个国家一直都是一个坚持王道的国家,可是却在燕昭王中兴之后,联合其他五个国家一起进攻齐国,将当时的齐王逼得毫无退路,甚至把齐国多年以来积攒的财富全部掳掠一空,这就有点不太符合这个国家一直以来所行走的道路了。

在燕昭王的时候是如何进行变法革新的呢?燕昭王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而燕国的这一次中兴对当时的历史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今天就来重点了解一下燕昭王中兴对历史的影响!

一,燕国又为什么要改变他一直毫无作为的状态?

实际上,燕昭王之所以进行这一次变法的更新有两个重要目的,第一个目的主要是为了复仇,为什么燕赵王中兴之后没有进攻其他的国家而偏偏选择了东海之滨的齐国呢?

有人说是因为齐国的国家财富积累的比较丰富,比较适合燕国的下一步计划,所以燕昭王才选择了齐国,但是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齐国虽然位居东海之滨经济一直都很发达,但是在当时,齐国的国家实力却是远远超过燕国的。

燕国目标对准了一个比自己强大很多的敌人,绝对不仅仅是因为看上了这个国家的财富,所以其实燕昭王最根本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对齐国进行报仇,一雪当年燕国被齐国欺凌的耻辱。

所以我们需要知道的历史事实是:燕昭王发奋图强的长期动机一直都是为了复仇。

这一点我们从后来乐毅给燕惠王的书简也可以看的出来,当时乐毅已经叛逃到赵国,他对燕惠王上说,他当年之所以代领燕国的军队进行伐齐,目的是因为燕国与齐国积怨甚深。

二、燕昭王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这一点我们从后来乐毅给燕惠王的书简也可以看的出来,当时乐毅已经叛逃到赵国,他对燕惠王上说说,他当年之所以代领燕国的军队进行伐齐,目的是因为燕国与齐国积怨甚深。

齐国曾经在很多情况之下对燕国进行欺辱,甚至攻占了燕国很多的土地城池,所以他才奉燕昭王之命在燕国进行变法革新,以此作为对抗齐国的基础。

而燕惠王的回复更能够说明问题,燕惠王说:“将军为燕破齐暴先王之仇,天下莫不震动。

意思是说,乐毅带领燕国军队打败齐国,等同于为燕昭王复仇,这样的做法不仅让燕国的臣民们十分感动也让天下人十分震惊。

从这君臣二人的对话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乐毅也好还是后来的燕惠王也好,他们对于乐毅伐齐这一活动的认知都是基于复仇的目的。

而在这件事情的事情,事后也没有任何的一个证据能够证明乐毅破齐这一行为是为了推崇燕国的道义和国策,甚至于燕昭王自己本身的德行也没有多少关系,它的根本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报复而进行的一场军事行动。

其实也正因如此,燕国在破齐初期并没有推行不切实际的王道德政,而是毫不留情的打败齐君数十万,攻下齐国全部城池,掳掠了齐国几乎全部的物资,应该说这是强力战争所遵循的必然规律,是无可厚非的。

三,燕国的这一次中兴对当时的历史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毕竟燕国的攻城掠地并不是为了统一,也不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国力,而本身就是为了去复仇,所以他会将利益最大化,将能得到的东西全部运往燕国,这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可以知晓乐毅伐齐的目的是为了为燕国报仇,那么乐毅伐齐这一历史事件所做的一切准备活动目的也都是为了复仇计划能够顺利的进行。

所以说,燕昭王中兴最根本的动机并不是为了提高燕国的影响力,也不是为了发扬自己的仁义道德,而单纯的只是为了报燕国多年以来积累的仇恨,这其实给予了历史非常深的影响。

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他打破了合纵原有的意义,我们知道苏秦之所以提出合纵这一历史观念,就是为了对抗日益强大起来的秦国。

因为当时的秦国太过于强大,任何一个国家在单打独斗方面都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在单挑没有胜算的情况之下,苏秦选择了群殴,也就是将山东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一个国家,这才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理论合纵。

也正是由合纵开始纵横家的地位在战国时代才越来越重要,自此之后,连横,远交近攻等等的这一系列理论才逐渐地登上历史舞台。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合纵最开始的意义是针对山东六国的,可是当燕昭王中兴,乐毅伐齐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之后,合纵却不单单只局限在抗秦的活动当中,因为这一历史事件最大的支持者就是秦国,它的合纵也是除去齐国之外的另外六个国家。

四,燕昭王和燕国的天时地利人和

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为这不仅表明着合纵的意义被扩充了,更说明山东六国之间的联合已经出现了巨大的缝隙和裂痕。

合纵已经是即将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一种学术,这其实标榜的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燕国的这一行动对历史的推动是极其有作用的。

而燕昭王的第二个目的,其实也是为了推行自己的王道德正,或者说,推行燕国一直以来奉行的王道政策。

实际上燕昭王虽然在他统治时期进行了变法革新,但他毕竟是燕国的君主,从他降生在燕国的帝王之家就已经决定他所接触的必定是王道的教育,而王道在燕国又扎根极深,绝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可以被改变的。

这种斩草除根的活动,也绝对不是一个君主可以实施的所以燕昭王实际上并没有跳出王道这个怪圈,他也没有想过要跳出去。

所以对于这个君主来说,复仇是一个目的,但是这个复仇必须要建立在自己的王道基础之上,所以乐毅发起就出现了一个契机,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在当时的战场之上,燕国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它不仅有其他五个国家的支持,有自己国内名将的带领,就连齐国的君主也已经是不得人心,所以齐国国内可以说是一片混乱,形势对燕国是大有好处的。

五,燕惠王为何会向乐毅低下高贵的头

可是在这样战争顺利进行的情况之下,燕国对齐方略却忽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以即墨等两座城池的死命抵抗为契机。

因为就在这个时候,燕国忽然在齐国采取了与开始时的复仇活动大相径庭的王道德政,这种王道德政能在齐国推行五年之久而没有变化。

与其说是乐毅的自作主张,宁无说是燕国王族的王道理念旧病复发,燕昭王又有了要做天下圣王的大梦所至。

因为没有燕昭王的支持甚至决策,作为一个战国时代著名的统帅很难想象乐毅会自觉自愿地推行一种与实际形势极为遥远的迂腐德政。

乐毅再对燕惠王的回书中回顾了伐齐之战,说得最多的是攻打过程,以及如何在齐国获得了大量财富,并且如何运回了燕国,对于五年的王道却没有说一句话。

假如乐毅是立挺燕惠王推行王道,乐毅能否不置可否呢?或者乐毅会不会不置可否呢?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同时,同样一个令人深刻怀疑的事实是,实际上在乐毅叛逃燕国之后,燕惠王是向乐毅致歉的。也就是说,燕惠王低下了他高傲的头颅像一个臣子道歉。

可是,乐毅却并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回到燕国,那么,乐毅为什么坚决不回燕国,而且是终身不回呢?

合理的答案只能是乐毅对燕国王道传统的危害认识已经非常的清楚,明知无力改变而不愿做无谓的牺牲。

所以我们需要面对的历史事实是,燕昭王从来没有改变自己推行王道的基础和职责,他的执政作风也一直就是坚守王道德政的。

所以,在燕国,他推行的是不以战争的规则解决战争问题,而是以渔阔辽远的王道化解残酷的战场斗争,这其实是燕国在战国时代的一个基本过程。

六,燕昭王实际上就是想通过乐毅伐齐这么一个过程去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大家想一想,燕国破齐六年之久,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灭亡齐国,这里面最深的根本就是因为燕国的王道仁政。

因为对于燕国来讲他也是一个800年的老诸侯,他对于天下的图谋不可能是没有,所以他如果想要让燕国长久的存在于中原,就必须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此基础上,齐国又是一个与燕国积怨甚深的国家,燕国对齐国的复仇已经成了既定的状态。

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之下,齐国就成了燕国推行自己政治主张一个最好的对象,因此,燕昭王的变法中兴另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推行自己的王道仁政。

其实还有一个历史事实能够佐证这个观点。那就是在战国时代,与燕国有着深仇大恨的不只是齐国,还有赵国。

整个战国时代,燕国的焦点大多是对赵的事端,也就是说,除了燕昭王对齐国的复仇时期,燕国的斗争轴心始终是对赵之战,甚至可以说,相比于齐国,燕国人民更痛恨的是赵国。

七、可是为什么燕昭王并没有选择去攻打赵国而是选择了齐国呢?

那是因为齐国有推行王道政治主张的基础。从战国时代开始一直到结束,齐国所推行的一直都是吏治,他为数不多的变法也都是吏治变法,而吏治变法与王道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

所推行的都是一种缓缓图之的行政政策,落脚点就在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对于战争是并不做最基础的打算,这与燕国是极其相似的。

而赵国这不一样,从战国之初开始赵国就是一个十分崇尚武力斗争的国家,对于行政上面的改革是不置可否的。

所以赵国本身并不适合推行王道政策,这一点心明眼亮的燕惠王不会不知道,所以,之所以选择齐国而不选择赵国,也是有它既定的历史原因存在的。

所以综合上述的叙述来看,燕昭王之所以推行自己的变法,根本目的一是为了对齐国进行复仇,毕竟是在他执政的历史时间段内,受到了齐国的侮辱和践踏。

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势必要采取复仇政策来加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对齐国的战争一直都是燕昭王所谋划的根本。

而另一个重心就是为了推行自己的王道主张。实际上每一个君主想要在战国时代立足,都必须有极具代表性的政治主张。

像是秦孝公的商鞅变法,秦惠文王时期的连横,秦昭襄王时期的远交近攻,等等的这一系列政策都是一个君主的代表。

而燕昭王本身也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想要对一个国家进行图谋或者对整个中原地区进行图谋,绝对不能够没有自己的政治决策。

而他本身呢,又是一个深受燕国王道影响的君主,因此推行王道政策是这个国军的不二之选。

所以实际上,燕昭王只是把齐国当成了一个踏板,也把变法当成了一个踏板,他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加固国内的王道统治。

至于对抗齐国,或者是后来的对抗赵国,那都是在他发展道路上不得已的选择,这也是这个国家为什么灭亡的原因。

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要通过战争去解决战争,所以乐毅伐齐但是没有破齐,而燕国在战国之时也从来没有吞并过任何一个诸侯国,这也是这个国家的悲哀。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等

本文由日尧居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64671.html

进行,国家,历史,燕国,合纵,影响,目的,乐毅,中兴,齐国,观点评论,燕国,燕惠王,燕昭王,乐毅,齐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进行,国家,历史,燕国,合纵,影响,目的,乐毅,中兴,齐国,观点评论,燕国,燕惠王,燕昭王,乐毅,齐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进行,国家,历史,燕国,合纵,影响,目的,乐毅,中兴,齐国,观点评论,燕国,燕惠王,燕昭王,乐毅,齐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