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新安函谷关——汉武帝地域政策与大关中布防方略的重要支点

新安函谷关——汉武帝地域政策与大关中布防方略的重要支点

【原创】文/摄影:孙成岗

新安函谷关建于汉武帝时期,因此又名汉函谷关。历史上的函谷关非常有名,但时光的流水早把这里的险要和繁华抹平,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辛亥革命的元老张钫先生出资在原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复,使这里留下了关楼、阙台等设施。当时由于财力有限,修复后的遗址也只能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古代关隘的存在,不足以还原它的本来面目。

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强了对重要遗址的保护力度,2012年6月,对这里进行了考古发掘,找到了古道的遗址,在关城东墙附近发现了排水渠、马道和水口遗迹,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性修复。2014年,作为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项目的一个遗产点,它成功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

进入景区大门,沿着竹林间的小道向北越过涧河,有一条复原的古道由东向西直通关楼。古道一侧是山,一侧是水,两旁有月季和蔷薇点缀,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

前行两百多米,缓缓拐过一个弯,远远望去,一座青砖覆面的关楼扼守在古道中间,两侧高高的关墙拱卫着关楼向东西延伸,从空中观察,它们与关楼组成的图案,就如英语的大写字母H,牢牢控制着洛阳西出长安的门户。东关墙南北两侧的前端各有一个阙台,它们都模仿了灵宝秦函谷关的形制,命名也延用了秦函谷关的典故,南阙台根据“紫气东来”的传说,取名望气台,北阙台沿用“鸡鸣狗盗”的典故,称为“鸡鸣台”。“紫气东来”与“鸡鸣狗盗”等历史掌故的发生地在灵宝秦函谷关,并非在这里,如此命名,也许是为了强调新旧函谷关之间的传承关系。

关楼的中间是夯土,外侧包砌的是青砖。它原本有上、中、下三层,最上层早已坍塌,现在只能看到中、下两层。中层的谯楼又名敌楼,是守关将士瞭望观察和巡逻士兵遮风避雨的场所,它的四门洞开,宛如一座四面相通、彼此对称的“十”字形窑洞。下方有一个供行人通行的拱形通道。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往来洛阳长安的行人和货物,必须在这里接受守关士兵的检查,只有持有政府颁发的路引才能从这里通过。

春秋战国时期,函谷关建于灵宝,西汉时期为何东移至离洛阳较近的新安?对此,当地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

公元前114年的某一天,一位名叫杨仆的楼船将军向汉武帝建议,把函谷关从灵宝迁至新安。众所周知,函谷关是我国最早建置的雄关要塞,它以西的地区称为关中,以东的地区称为关东。杨仆出生的河南省宜阳县位于关东,当时是朝廷严加防范的关外地区。作为一名大将军,他以自己是关外人而感到羞耻,因此,向汉武帝提出了迁关的请求,并表示愿以自己的家产作为移关的费用。汉武帝考虑到杨仆多次立有大功,因此同意了他的请求,下旨将函谷关东移300里,置于今天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的东关村。如此一来,位于新旧两关之间的宜阳就变成了关内,杨仆也就自然成了关内的关中人。这一说法缘于东汉末年的学者应劭,最早见于《汉书武帝纪》的相关注释,它一直流传至今并成为新安汉函谷关的由来。

楼船将军是西汉时设置的水军将领名称。从历史上看,杨仆的军功主要是平定南越和东越,与卫青、霍去病等人相比,军功并不显著,况且移关的费用也绝非一个水军将领所能承担得起。因此,这一传说很难经得起推敲。实际上,汉武帝之所以决定移关,主要是出于汉朝地域政策与大关中布防方略的考虑,通过将关口外移来增益拓广关中的范围,增强朝廷依托关中、控制关东的能力。后人把这一向东扩张的做法称为汉武帝“广关”。

灵宝的函谷关地处东西唯一通道的咽喉,地势险要,峡谷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春秋时期晋国把它当成阻挡西面秦国入侵的天险,战国时秦国占领函谷关,以此作为抵御六国侵犯的门户。此后在地缘上就有了关东、关中、关西的称谓。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主要社会矛盾表现为东西对抗,朝廷奉行关中本位的策略,依托关中,控制关东,在确保国都安全的基础上控制整个国土。秦与六国的对抗以及后来的楚汉之争就是这一对抗的具体体现。

西汉早期,朝廷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关中实力,主要通过控制人员往来、严控马匹流入中原、强制富豪迁至关中等措施加强对关东的防范。到了汉武帝时期,则通过广关、向周边开疆拓土来扩大关中的地理范围,向东推延函谷关就是其中的一个举措。

实际上,汉武帝“广关”并不仅限于函谷关一个地方。广关后大关中的边界普遍向东推延,北部由黄河一线推进至太行山一线,中部由旧函谷关推进至新函谷关,南部由四川盆地东南缘推进至滇桂、黔桂间的山地。东扩后,大大扩大了都城防御体系的圈层范围,对关东地区形成居高临下之势,增强了朝廷依托关中控制关东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效力。

函谷关东移有利于朝廷对战略要地洛阳的控制。关中地区容易防守,但不利于进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一旦洛阳被叛军占领,关中的大军就会被困在豫西的大山之中,无法迅速出击平定叛乱。函谷关东移至新安后,洛阳以西的门户大开,一旦有事,朝廷军队就可以直逼洛阳,从而使异己势力再也无法以洛阳为据点威慑朝廷。

不过,函谷关东移之后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函谷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地处崤函道的要冲。崤函道是连接关西关东的交通要道,它分为南北两条路线,秦函谷关位于两条路线交汇后的西段,可以确保对崤函通道的控制。东移之后的函谷关只能控制北道,这就使关中的防御体系出现了一个缺口。为此,汉武帝在旧函谷关所在地设置了弘农郡,并将进入关中的另一条通道武关附近的地区划归其管辖,从而堵住了这一缺口,以此强化对关中东出通道的控制。

曾经的函谷关是秦国防御东方诸侯西进的战略要冲,是汉武帝大关中战略的重要支点。到了东汉时期,随着都城东迁洛阳,它又成为国都西出长安的门户,成为丝绸之路西行的第一关。如今,沧海桑田,昔日的雄关漫道只剩下残缺的关楼和修复后的夯土,变成人们抚今追昔、怀古幽思的场所,曾经的庄严肃穆,曾经的喧闹繁华,还有那些金戈铁马,都已经远远地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65205.html

关中,方略,关东,控制,汉武帝,地域,新安,朝廷,政策,函谷关,见闻记录,关中,杨仆,关东,汉武帝,函谷关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中,方略,关东,控制,汉武帝,地域,新安,朝廷,政策,函谷关,见闻记录,关中,杨仆,关东,汉武帝,函谷关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中,方略,关东,控制,汉武帝,地域,新安,朝廷,政策,函谷关,见闻记录,关中,杨仆,关东,汉武帝,函谷关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