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五国伐齐时,赵国出力仅次于燕国,原因有哪些?

五国伐齐时,赵国出力仅次于燕国,原因有哪些?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齐闵王)派兵消灭宋国。而在战国中期,除了消灭宋国,齐国还和燕国、秦国、楚国、三晋多次交手。在此基础上,齐国势到达巅峰。齐湣王意欲吞并二周,成为天子。但是,到了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湣王逃入莒,被楚将淖齿杀死。

在乐毅伐齐时,不仅燕国全力以赴,对于赵国来说,也是出力颇多。在五国伐齐开始之前,赵惠文王把赵国相国的大印授给了乐毅,也即积极参与到五国伐齐的谋划中。等到战役开始之后,赵国名将廉颇于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震诸侯。那么,问题来了,五国伐齐时,赵国为何积极参与,削弱齐国对赵国有什么好处?

首先,在五国伐齐时,赵国出力可谓仅次于燕国。这不仅体现在五国伐齐之前,赵惠文王积极参与,把赵国相国的大印授给了乐毅(这也为乐毅之后投奔赵国埋下了伏笔)。到了公元前284年,齐国遭到重创之后,秦国、韩国、魏国都将兵力撤回,而赵国则继续在齐国攻城略地,比如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就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震诸侯。

对此,在笔者看来,五国伐齐时,赵国出力仅次于燕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五国伐齐的导火索是齐国消灭宋国,而宋国恰恰就是赵国的盟国。早在赵武灵王即位后,就努力构建了赵国、韩国、宋国的三国同盟,以此抗衡魏国、齐国、秦国等大国。为此,赵武灵王还采取了联姻等手段,以此巩固自己和宋国、韩国之间的关系。

通过构建了赵国、韩国、宋国的三国同盟,赵国得以顺利消灭了中山国,获得了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因此,对于齐国来说,吞并宋国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赵国的利益,也伤及了赵国的颜面。为此,赵国自然愿意加入到燕昭王策划的五国伐齐之战中,以此通过削弱齐国,来找回自己的颜面。另一方面,除了吞并宋国,齐湣王(齐闵王)之前还有攻打赵国的打算,只是因为苏秦的谋划,所以未能真正实施。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欲自立为帝,又恐齐国反对,于是便尊齐湣王为东帝,自立为西帝,并约定五国伐赵,瓜分赵国。由此,攻打赵国和并称东西二帝,一度成为秦昭襄王和齐湣王之间的共识。对此,燕昭王恐赵国灭亡后齐国愈强、燕国愈弱,于是便让苏秦阻止了这次军事行动。因此,在五国伐齐之前,赵国差一点就要被齐国、秦国等大国围攻了。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可能结果就是“五国伐赵” 了。基于此,为了防范接下来的风险,赵惠文王决定先下手为强。

进一步来说,赵国削弱齐国,目的也是为了自保,防止自己成为下一个齐国。如果不能重创齐国,后者早晚会报复赵国。所以,在五国伐齐时,等到魏国、韩国、秦国的大军都撤退时,赵国依然不肯撤军,继续由廉颇来攻城略地,从而巩固自己的战果。换而言之,即便齐国日后成功复国,赵国也因为攻占的疆域,得以方便对其施加压力。

除此之外,只要削弱齐国,赵国才能全力对付秦国。从赵惠文王的角度来看,秦国不断蚕食三晋的疆域,这和赵国的利益形成了严重冲突,也即秦赵两国虽然同宗同源,却是早晚会有一场大战。在此之前,赵国不能接受背后还存在一个虎视眈眈的齐国。在赵国之前,三晋之中的魏国,正是因为两线作战,这才走向衰落的。

最后,在战国初期,魏国率先变法,在魏文侯、魏武侯时期称霸中原,一时间无人能敌。可是,魏惠王在位期间,东败于齐国,西败于秦国,最终让魏国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宝座。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魏国的教训历历在目。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如果赵惠文王不想重蹈覆辙的话,必须要重创齐国,即便不能彻底消灭齐国,也要避免齐国继续威胁赵国的后方,这才符合赵国的长远利益。

当然,有利有弊,在五国伐齐时,赵国出力仅次于燕国,这让齐国怀恨在心。等到长平之战时,齐国虽然没有趁火打劫,却也不愿意在粮草上支援赵国。虽然从山东六国的角度来看,齐国这是目光短浅的行为。可是,赵国积极参与五国伐齐的行为,还是令齐国上下颇有意见,从而甘愿在秦灭六国之际作壁上观。综上,削弱齐国,符合赵国的利益,在齐国和燕国两败俱伤之后,赵国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后方,这促使其可以全力和秦国争霸,促使战国七雄在后期形成了秦赵对抗的格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6967.html

乐毅为,燕国,秦国,宋国,赵国,赵惠文王,原因,齐湣王,魏国,齐国,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乐毅为,燕国,秦国,宋国,赵国,赵惠文王,原因,齐湣王,魏国,齐国,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乐毅为,燕国,秦国,宋国,赵国,赵惠文王,原因,齐湣王,魏国,齐国,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