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封建礼教有一套很严格的身份等级秩序,其中有一条就叫“上不拜下”,就是身份尊贵的人,不会去跪拜比自己级别低的人。关于这条等级铁律,发生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主人公还是一“皇”一“王”,他们分别是大清圣祖皇帝康熙和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

故事是这样的,满清皇室为了表示对儒家文化的敬仰,自入关以后不仅给孔子改尊号,还多次去孔庙祭拜。

据传,有一次康熙到孔庙去祭拜,一切仪式都进行地好好的,但到了孔子墓前准备祭拜的时候,康熙却拜不下去了,因为墓碑上写的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按照封建身份等级划分,康熙皇帝是站在大清朝权力顶峰的人,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是不能给级别低于自己的“王”行跪拜之礼的。可问题是这个“王”是大圣人大教育家孔子,身为皇帝的康熙,到底拜还是不拜,事情顿时变得棘手了。

大成至圣文宣王

这件事情的矛盾点,一个是要让“皇”拜“王”,另一个是清世祖顺治皇帝此前曾经给孔子两次修改尊号,最后一次改为了“至圣先师”。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先理清楚“大成至圣文宣王”是谁给孔子加封的尊号,墓碑又是什么时候立的。

从孔子周游列国、广收学徒、著书立说,成为闻名各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开始,两千多年来,随着封建王朝对儒家学派的一再推崇,统治者们就用不断加尊号来表达对他的敬仰。于是,孔子就经历了尊号一直被修改的奇幻历程。

最开始,鲁哀公给孔子的敬称,也有说谥号的,是“尼父”,应该跟孔子的字仲尼有关。但这个敬称并没有被广泛使用,后世的帝王为了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不断给他修改尊号,汉平帝尊他为“褒成宣尼公”,隋文帝改尊号为“先师尼父”,唐玄宗尊他为“文宣王”……

除了“王”,也有过“帝”的尊号,西夏仁宗李仁孝给他上的尊号就是“文宣帝”。再后来,元朝的皇帝又把尊号改成了“大成至圣文宣王”,也就是孔子墓碑上写的内容。下一位给他改尊号的是嘉靖皇帝,尊他为“至圣先师”,之后清朝和民国也进行过几次修改。

回到之前的话题,孔子的墓碑是什么时候立的,碑文上写得明明白白“大明正统八年”。正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也就是说,这块碑是在嘉靖皇帝修改尊号之前立的,那时候广泛使用且被大家熟知的,就是自元朝时期一直沿用的尊号“大成至圣文宣王”。

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王”,跟封建等级中那个低皇帝一级的“王”,一定不是一个意思。因为给孔子上尊号“文宣王”的唐玄宗李隆基,本人不仅去祭拜过,还写了一首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作为纪念。

康熙大帝

再说一“皇”。

康熙皇帝是大清入关以后的第二位皇帝,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一代明君的潜质,他一生的功绩包括: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加强对新疆、西藏和蒙古的管理,开创了康乾盛世等等。后世对他的评价极高,将他誉为“千古一帝”。

除了政治军事方面的功绩,他还是一位热爱学习、兴趣广泛的皇帝,甚至在某些学科上表现得令人惊艳,比如在历法方面,他经过和一众大臣、学者共同监测,发现了《崇祯历书》的多处错误,并督促进行了修改,下令编撰了新的历法。

他对汉文化和西洋文化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汉文化方面,他推崇礼教,推崇儒家学派,曾经明确地表达过儒家学说是治国之本,这也就有了去孔庙祭拜的契机。西洋文化方面,他对几何、代数、天文、地理等等都兴趣浓厚,还会征召西洋人来教他学习。

他组织编辑出版的书籍,囊括了儒家经典学说、诗词歌赋、天文历法、几何算数、地理和地图等等,其中不乏《康熙字典》和《大清一统志》这种流传后世的宝贵经典。所以有人说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学识最渊博的皇帝,是一位学贯中西的皇帝。

但作为封建皇朝秩序的维护者之一,他还是不可避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他虽然熟读儒家经典,但那只是作为巩固皇权统治的知识准备,对于祭拜孔庙的意义理解还不够深,才会因为身份层级的问题,在孔子墓碑前出现尴尬的一幕。

孔庙祭拜

据《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戊寅日,衍生公孔毓圻率领各职官、族人在东郊跪迎东巡的康熙大帝。己卯日,康熙皇帝前往孔庙和孔墓祭拜,拜谒孔庙“上行三跪九叩礼”,到孔子墓前“酹酒,行三叩礼。”

按照这里的记载,康熙皇帝在孔庙三跪九叩,然后到孔子墓前先洒酒祭奠,又拜了三拜。那么对着碑文上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康熙皇帝怎么会放弃“皇不拜王”的身份等级执念呢?

故事据说是这样的:眼见着皇帝突然停了下来,跟着的一众大臣就蒙了,想不明白哪个步骤出了差错。但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了,皇帝是盯着墓碑上的字看过以后停的,问题就应该在这个“王”字上。按照封建等级划分,这是让皇帝去拜比自己等级低的“王”。

可仪式已经进行了一半,总不能半途而废,还好有人会想办法,既然不能降级跪拜,那就想个方法不降级吧。用一块布将那个“王”字遮了起来,这样的话,就当做是世祖皇帝给的尊号“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就这样,康熙皇帝顺利完成了祭拜仪式。

这样的结尾自然是皆大欢喜,既完成了祭拜仪式,又避免了帝王的尴尬。美中不足的一点是,要祭拜的是两千年前的圣人,不管中间经历过多少次追赠的尊号,始终都是孔丘孔仲尼一人,只因为被前朝的帝王送了个“王”的尊号就受影响,未免显得康熙大帝心胸不够宽广了。

故事已经久远,口耳相传间或已真伪掺半,但康熙大帝对儒家文化的重视,从他为政治国还是能窥见端倪。而孔子的影响力更是从国内到国外,千年而不衰。这个关于后世有为君王对古圣先贤的祭拜故事,还是留给诸位自行想象吧!

参考资料: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7144.html

等级,大成,墓碑,尊号,孔子,皇帝,碑文,康熙和,儒家,孔庙,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等级,大成,墓碑,尊号,孔子,皇帝,碑文,康熙和,儒家,孔庙,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等级,大成,墓碑,尊号,孔子,皇帝,碑文,康熙和,儒家,孔庙,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