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老臣许敬宗劝皇帝李治大义灭舅

老臣许敬宗劝皇帝李治大义灭舅

任见:老臣许敬宗劝皇帝李治大义灭舅-《大唐上阳》188

第四十七章 血腥构陷

既然你没有幕后,没有受人指使,那你为何要自杀呢?只有畏罪才会自杀啊,自杀说明你罪大恶极,背后肯定有人。你是怕把你背后的人挖出来,才选择自杀的。

背后的那个人就是长孙无忌,承认是他,不承认也是他。谁让你自杀呢?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188

吊而未死、自杀未遂的韦季方百口难辩,只好听由许敬宗摆布。

许敬宗搞定了韦季方,也搞定了李巢,与武照沟通,武照“怀疑”还有更多的幕后人物,有待于进一步办理此案,深挖细查。

许敬宗心领神会,说:“臣就此案第一阶段的办理情况奏报皇上,而后遵旨进一步办理。”

专案组组长许敬宗和副组长辛茂将,向李治禀报案情审理结果,说韦季方和李巢谋反案背后确有主谋,那就是长孙无忌。

“这怎么可能呢?”李皇上吃惊不过,话音都变了。

许敬宗坚定地忽悠李治,把汇报材料中记录的韦季方的供词再一次念给李治听。又由辛茂将补充汇报,指证长孙无忌。

过了一会儿,李治的语气变了,说:“舅舅为小人所迷惑,对朕有所猜忌倒有可能,但是,说舅舅谋反,不可能啊!”

李治不相信老舅会谋反,但对小人离间他,进而和小人有勾结,似乎有点怀疑了。许敬宗的话,他相信了一部分。

许敬宗趁热打铁,说:“这起案子,臣从头到尾,仔细阅卷,仔细查问,确定长孙无忌即系背后主谋。陛下请勿疑虑,以免危害朝廷啊。”

李治心中悲叹家门不幸,亲人们老是跟他过不去。

以前,高阳公主、房遗爱和三哥李恪、六叔李元景谋反,现在,曾经扶立、扶持自己的舅舅又谋反,本朕还有什么脸面见天下人呢?

“许爱卿,这事是真的吗?是真的吗?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朕怎么办呢?”

许敬宗看出,李治已经相信他的话了,进一步穷追猛打,陈明利害,说:“长孙无忌,与其他人不同,他和先帝一起打天下,又做了三十多年的首席宰相,威震天下,众望所归,他若是谋反,陛下还能拿他怎么办?幸亏苍天有眼,让吾等通过一件小案子,顺藤摸瓜,揪出了他这个大狐狸,捉住了他这个大奸臣。这,实在是朝廷的福气啊。”

历史书籍这样记载老许的不良言语:“臣始未推究,反状已露,陛下犹以为疑,恐非社稷之福。”还带着恐吓呢。

见李治沉吟不语,许敬宗就给李治举例子,大隋末帝杨广是如何被姻亲宇文化及所杀的,听得李治直冒冷汗儿。

时机越来越成熟,许敬宗催促李治立即下令逮捕长孙无忌:“毕竟前事不远,陛下不可犹豫。”

李治没有同意,他只是命令许敬宗再好好审理一下这个案子,把所有的证据都落在实处。

许敬宗暗地拜见武照,制定扩大化办案具体实施办法:借着这起案子,把那些反对派一网打尽。

三日后,许敬宗又上奏李治,说又审了一遍案子,发现更加严重。原来以为只涉及长孙无忌一人,又审才发现,这是一个牵连若干大臣的庞大的反朝廷阴谋集团。

许敬宗说:“提审韦季方,反复质问他:‘长孙无忌乃当朝国舅,先帝与今上都对他信任有加,他为什么要谋反呢?’韦季方招认,阴谋一开始也不是长孙无忌有什么反叛之意,是韩瑗挑拨他。”

许敬宗说,韩瑗曾经开导长孙无忌,当年您和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以及褚遂良三人合谋立李忠做太子,李忠已经被废,皇上也不信任您了,您还不早做打算啊?长孙无忌觉得韩瑗的话有道理,变得忧愁,恐惧,日夜苦思自救之方,继而就和韩瑗、褚遂良、来济、柳奭、裴行俭,还有于志宁等大臣策划谋反。

许敬宗说,陛下英明睿智,贬谪裴行俭到大西域边地,左迁柳奭和褚遂良,流放韩瑗和来济,又驱逐了高履行和长孙祥,长孙无忌认为,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遂和韦季方等谋反。

许敬宗说:“臣已依照韦季方口供,深入调查,发现事实和证据相互印证,相互吻合,非常明确,请准予逮捕收押,依法办理。”

到得此时,许敬宗不仅构陷了韩瑗,还特意牵涉了柳奭、褚遂良、于志宁等前朝旧臣,说他们都是长孙无忌的党羽。

李治听得汗毛一炸一炸的。原来这是个非同一般的案子,不是舅舅长孙无忌一个人的事情,差不多所有的元老大臣都和这个案子有牵连?

李治长叹一声,不禁潸然泪下,说道:“舅舅果若异心,朕亦不忍杀之。若杀之,天下将谓朕何,后世将谓朕何?”

舅舅如果真的怀有二心,朕也不忍心杀。如果杀了舅舅,天下人会怎么议论朕?子孙万代将怎么议论朕啊?

听话听音,许敬宗敏感地听出来,李治已经认可了长孙无忌的谋反。

李治性格仁厚,也不是没有来由的。

当年,长孙无忌借刀杀人,故意把房遗爱谋反案办成大案要案,李治的六叔李元景、十五姑父薛万彻、七姐巴陵公主及姐夫柴令武、十七妹高阳夫妇等全被抓了起来,尽数下狱。长孙无忌还向房遗爱诱供,拉扯李治的三哥吴王李恪进入案子。

李治面对判决书,哭泣着说:“房遗爱等,应坐死罪,俱可依照谳词办理。惟朕之叔父、兄长、姐妹,朕欲免除其死,可以吗?”

兵部侍郎崔敦礼抗旨说道:“陛下虽念亲恩,究竟不可枉法。谋反不诛,如何惩后?”

其余多名大臣,也予以附议。

李治只好在长叹声中,流着眼泪,照准谳词,下诏执行。

现在,面对以舅舅为主犯的又一大案要案,许敬宗同样劝导李治“大义灭亲” 。

此时的许敬宗六十七岁,比李治的父亲李世民还大六岁,比长孙无忌大两岁,他做出长辈的模样,像哄小孩似的哄着哭泣的李治:“皇上如果有这些担心,请允许臣讲一讲汉孝文帝与其舅舅薄昭的故事,皇上听听。”

薄昭是汉文帝刘恒的舅父,也是自文帝做亲王的时候就追随的臣子,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帮着外甥进京打探消息。刘恒入长安登基,大局已定,吹捧、逢迎接踵而至,薄昭也成了朝廷红人。

薄昭飘飘然、昏昏然,逐渐恃宠而骄,横行霸道,迷失自我,奢靡无度,骄纵不法,在朝堂内外安插亲信,公然干涉朝政。

薄昭的侄儿薄贵在薄昭的封地太原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刘恒派大臣钟毓处置。钟毓调查之后回到京城,薄昭先为钟毓“接风” ,为钟毓敬酒,要了即将上奏的奏章过目。

薄昭一看钟毓在奏章上写道:“太原薄府,作恶多端。薄贵抢男霸女,鱼肉百姓,胡作非为,滥施非刑……遂惩恶扬善,处斩薄贵,释放无辜,解民倒悬” ,大怒,叱骂钟毓滥言谏君,欺骗皇上,斗胆斩除其侄,残害皇亲,令钟毓为薄贵披麻戴孝,并退良田、还徭役,上书认罪、收回条陈。

钟毓据理反驳,两人争论激烈。

薄昭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最后竟用刀将钟毓刺死。

钟毓被杀,汉文帝刘恒察知原委,处置皇舅薄昭,派相国张苍和大将周兴携带御酒前往薄府,设宴劝薄昭自决。

没想到,薄昭根本不想死,任凭张苍和周兴磨破嘴皮子,无济于事。

薄昭不仅不愿自尽,而且大骂皇帝刘恒。

刘恒对薄昭的骄纵不法无法容忍,下定决心赐死舅舅。于是,命文武百官穿起丧服,亲自带队,赴薄昭宅邸,举行哭礼——为活人办丧事。

薄昭看到万事皆休,方才自尽。

许敬宗说李治:“陛下非常在意后世对这件事的看法,情所至也。当时和后来,对孝文帝虽有各种不同的批评,但大部分意见认为文帝不耽于私情,能坚守法令,是一代明君。

“薄昭对文帝,功劳很大,而他所犯之罪,不过杀人而已。反看长孙无忌,蒙受先帝及皇上两朝大恩,却心生异志,阴谋推翻朝廷,颠覆社稷,其罪较之薄昭,有过之而无不及。幸而邪恶的阴谋败露,让朝廷及早发现,所有嫌犯均已逮捕。

“事到如今,叛徒坦承不讳,陛下还犹豫什么?立刻决定,已不算早。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危之机,间不容发。目今情势,刻不容缓。无忌乃一袅雄,臣恐皇上迁延不定,延误时机,一旦发生意外,变生肘腋,悔无及矣。”

许敬宗把话说到这一步,李治心中的疙瘩基本上解开了。

案情,看起来脉络清晰,处罚,理由十二分的充分,足可以让天下人心服口服了。

只是,到了这个地步,李治一个昏头货色,还是不肯召见长孙无忌当面询问对质,不知他的糨糊脑袋是怎么运作的。他只是不准许敬宗拘捕长孙无忌,进行审问。

不做审问,仍然得做处置。

李治颁下诏书,削去长孙无忌的太尉头衔和赵国公的爵位,贬其为扬州都督,命令把他押解到黔州安置。

押解长孙无忌往黔州,李治又特别颁发诏书:各州兵马,严密警戒。

黔州在今天的湖南沅水和澧水流域的上游一带,包括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彭水区域和贵州东北的一部分。

大唐时期车马不通,舟船难行,黔州是个非常偏僻的地方,也是前废太子李承乾流放及死亡的地方。

长孙无忌毕竟是李治的亲舅舅,甥儿向天下展现仁慈,不忍心看着舅舅受苦,因此命令仍按一品大臣的待遇发放食物和生活用品。

李治时期,唐朝一品官的配给是,每日:白米二升,面粉一升,粳米、高粱各一斗五升,粟米一斗,油五升,盐一升半,羊二十头,猪肉六十斤,鱼一尺长者三十条,酒九斗,醋三升,干枣一升,蜂蜜三合,葱、韭、干豆、蒜、生姜、胡椒、紫苏各一合,梨七个,木炭十斤。京僚五天发一次,地方官十天发一次。

在偏僻洪荒的黔州,发这么多东西,长孙无忌全家老小、侍女仆妇能够保持原在京师长安的生活水准?理论上可以,实际地看,绝无可能。

黔州苦寒,人尽皆知。一品官的后勤物资发放,除了少数粗粮杂物,当地是完不成的。从京师运,谁给他运啊?

因而,李治给予舅舅的贬谪待遇,无非是他自己的心理安慰、情感救赎罢了。

任见先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李皇上远贬舅舅长孙无忌,也是为摆脱傀儡皇帝地位的努力。

李治多年来,甚至登基以来,受着挟制,权力运作和日常生活并不怎么自主,并不怎么爽快。他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舅舅长孙无忌的存在,所以他才借台阶骑驴,不管是不是实案冤案,把老舅弄出朝廷再说。

李治受到挟制的另一个源头,是皇后武照,李治或许是清楚的。但一方面武照处于上升期,一方面武照打理朝政对他李治有所助益,暂时让他省心省力。现在武照的“力” ,他还是可以“借”的,借皇后之力把舅舅之力“转移”出去,还是可行的,于是,唐廷就出现了“长孙无忌谋反受到处置”的局面。

所以,李皇上和武皇后的未来命运走势,大唐朝廷大臣显贵之间厮杀斗争的血雨腥风,到此并未煞戏,而是刚刚开场。

武照要进一步巩固权力,扩张权力,清洗、理顺了内宫之后,自然要对外廷进行重组与整合,把反对她的人清除出去,把拥护她的人安置进来。

打击反对派,武照在战略上,是把持皇上,玩转李治,在战术上,是分两步走的。

第一步,清除反对派中势力相对较小的褚遂良、韩瑗、来济,把他们贬往地方,已经完成;第二步,清除反对派的核心力量长孙无忌,也已实施。

武照的干法,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一步步让反对派心中留存一点幻想,逐步丧失斗志,最后坐以待毙,避免了打击过猛、打击面过大造成的政局不稳。

长孙无忌已经倒台,现在武照再没什么顾忌了,终于可以施展手脚,把反对派一网打尽了。

于是,长孙无忌谋反案的调子刚刚确定,长孙无忌刚刚受到了处置,许敬宗又上奏李治:无忌谋逆,本拟与褚遂良、柳奭、韩瑗共同举事。而后,柳奭曾经配制鸩酒交给废后王氏,唆使其毒害皇上。王氏未找到投毒的机会。另外,于志宁假装与世无争,实亦勾结长孙无忌,系其党羽。

李治于是下诏,追夺褚遂良的爵位,销除柳奭、韩瑗的官籍,免掉于志宁的官职。

这样一来,所有当年未曾追随武照的元老重臣几乎无一漏网了,连一言不发、三缄其口、惟恐惹祸上身的于志宁也未能幸免。

在武照立后的大典中,李治还命于志宁担任副使呢。于志宁自己也坚信,遇事不出头,开会不发言,在朝廷中不选边站队,是自我防护的最好方法。

可是,武照看问题眼光敏锐而又非凡,她认为,于志宁沉默,就是赞同长孙无忌。

在武照的眼里,不赞成,就是反对。她只认黑白两色,中间地带的灰色,等同于黑色。所以,在断掉长孙无忌政治命运的同时,她要将于志宁也清理出去。

老于这个时候已经七十一岁高龄,被免职后,尚在觳觫呢,李治在武照的授意下,又贬他去做荣州刺史。

荣州,是今天四川自贡的荣县,一个出咸盐的地方。

这还不够。三个月后,武照敦促李治下令许敬宗等进一步追查长孙无忌谋反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730.html

舅舅,李治,陛下,案子,孙无忌,柳奭,皇帝,许敬宗,韩瑗,韦季,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舅舅,李治,陛下,案子,孙无忌,柳奭,皇帝,许敬宗,韩瑗,韦季,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舅舅,李治,陛下,案子,孙无忌,柳奭,皇帝,许敬宗,韩瑗,韦季,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