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孔子问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他为师

孔子问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他为师

孔子,一个中国人提到最多的圣贤,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创办私学,收平民弟子,古代所有的私塾都挂着他的画像,所有读书人都崇敬他。孔子的思想深远,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同时也影响了东亚,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孔圣人。

孔子一生留下了很多著作,《论语》相信每一个人都学习过,这是孔子的弟子和后人们根据孔子的言行而整理出来的一篇处事著作,里面包含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孔子曾经在路上遇到一个7岁的孩子,听到“天上有多少颗星”的回答,拜了这个孩童为师。那孔子是怎样一个人?那么我们就了解一下这个圣人。

孔子其人

孔子本名孔丘,出生在鲁国一个贵族家庭,他父亲六十六岁才有他,母亲是他父亲的妾,年纪相差很大,三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他们被父亲的正妻赶出了家门,于是母亲带着他去曲阜阙里,家道中落,母子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自幼聪慧,好学,他一心学习做学问,他的志向也是成为有学问的人。

鲁昭公十年,孔子步入仕途,做了鲁国的一个小官,此后他认识了一个叫做郯子的人,俩人很谈得来,孔子向他了解古代的官制,启发了孔子想创办私学的念头,鲁昭公十七年前后,孔子开始办起了私人学校。

鲁国发生内乱,孔子不得不逃亡到齐国,自然学校也办不下去了。等孔丘回到鲁国,他的观点和当时朝廷官员的理念不合,只是一个小官,始终无法融入官场,这让孔丘很困惑,也很痛苦。

他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在哪里?最终他还是选择出仕,修经和教学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到了四十他看清了自己的人生的目标,所以四十岁被称为不惑。

鲁定公十四年,已经五十五岁的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之前他担任鲁国大司寇,让鲁国出现了短暂的修明,因齐国设计,送了八十名女乐给鲁国的当权者,君臣都迷恋女乐,不理朝政,季氏与孔子产生了矛盾。

季氏不想再任用孔子,他在鲁国待不下去,于是带着弟子离开鲁国。

游历各国让孔子更加了解民众的疾苦,这是一段非常落魄岁月。孔子多次死里逃生,带着弟子一路游历各国,传播自己的儒家思想。

孔子游历了14年,有对世态的失望,更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慨叹。在十四年的路途中,孔子遇到了很多人与事,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路遇神童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论语》中的一句名言,一句简单话语,包含着丰富道理,是孔子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悟到。

孔子在莒国曾经发生过一则故事,一年冬天,孔子周游列国讲课,在路上恰巧看到一个孩子在画画,挡住了孔子的去路,他就下车去看这个孩子做什么。

走近一看这个孩子画了一座非常逼真的城池,孔子怕自己踩坏了这个画,就绕道旁边。没有想到这个孩子还生气了,对孔子说:“这里有城门,你为什么不走,要绕路走?

孔子听了觉得这个孩子很有趣,于是说:”我不忍心踩坏了你画的城门,所以绕道而行。没有想到这个孩子理直气壮地说:“画城门就是让你们走的,不然我还画了干吗。”

孔子一听觉得这个孩子很有意思,于是想考考他,说:“你画的城门这么小,我们这些大人怎么通过呢?”这个孩子听完愣了一下,很快就拿起路边的树枝,跑到孔子面前,画了一个虚无的门,对孔子说画好了。

孔子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意思,邀请他一起前行,想在路上考考他,这孩子也没有拒绝,和孔子一行人一起前行。孔子和这个孩子一路前行,在路上俩人打了个赌,表示他们两个各出一道题考察对方,如果有人没有答上来,那么就要拜另一个人为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对孩子问道:“你可知天上有多少星辰?”这个题目其实也没有正确答案,孔子只是想为难一下这个孩子,心想:“这个你答不出了吧。”心中有一点小得意。

这个孩子从容不迫地答道:“天有一天一夜星辰。”孔子听到这个答案以后,彻底佩服这个孩子的智商,虽然不是标准答案,但是这个问题考察的是孩子的应变能力,不是聚像到具体数字。

一个七岁的孩子可以这样回答已经非常不错了,让孔子心生佩服。接下来这个孩子向孔子提问:“你脸上的眉毛一共有多少根?”

面对这个问题,孔子却答不出来,于是孔子对众人说:“我要拜你为师,我从你身上学到了东西。”孔子于是真的拜了这个七岁的孩子为师父。

这个小孩是莒国的一个神童,叫项橐,比同龄人老成很多,学识渊博,他可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老祖宗。这个孩子随着年纪的增长天赋也慢慢地显示出来,在七岁时遇到孔子,俩人相互提问,结果孔子拜他为师,可见他的智慧,后世多用天才来形容他。

成年之后的项橐不负众望,成了一个有才能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孔子的思想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他用自己的很多亲身经历,来讲述一个道理,让你能够一目了然的看清这件事的本质。

其实孔子和天才项橐之间的辩论,孔子完全可以碾压这个孩子,但是他并没有和孩子争一个输赢,他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可以从一个孩子身上也可以学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从而悟出一些道理,于是他拜了这个七岁孩子为师。

小结:

孔子一生都在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他一生都在学习,在他看来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都要学习,这是这样学习的精神,才成就了孔子的丰富思想,让他成为一代圣人。

千年之后他的思想在中国以及东亚地区传播,影响着这块土地上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7419.html

城门,小孩,带着,父亲,项橐,孔子,弟子,思想,孩子,鲁国,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城门,小孩,带着,父亲,项橐,孔子,弟子,思想,孩子,鲁国,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城门,小孩,带着,父亲,项橐,孔子,弟子,思想,孩子,鲁国,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