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帮汉武帝削除了藩王,为何最后却被灭族?

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帮汉武帝削除了藩王,为何最后却被灭族?

公元前134年,就在汉武帝忙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长安城内,来了一个山东大汉。

这个人,名叫主父偃。

因为当时汉武帝正在忙着接见各地的读书人,准备建立一套高效的选拔制度,并且确定新的国家思想。所以接下来,当主父偃上书之后,汉武帝也按照惯例,接见了主父偃和另外两位文人。

但是谁都没想到的是,这次接见,将会彻底改变汉朝的历史。

对于这次见面,史书上并没有多少记载。我们只知道,在这次见面之后,汉武帝只说了一句话: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你们这帮人之前上哪儿去了?为啥现在才来呢’?

就因为汉武帝的这句话,后来还有了一个成语,叫做相见恨晚!

那么,主父偃的到来,为啥会让汉武帝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呢?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推恩令的提出者,主父偃最后为何会全家惨死呢?

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扒一下主父偃的人生经历,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汉武帝说相见恨晚,并不是啥好事。准确来说,汉武帝其实一直在等一个人,一个像主父偃这样的人,能够替他背锅的人。

据史书记载,主父偃出身贫寒,家里也没啥背景。不过从姓氏来看,主父偃其实很有可能是当年那位赵武灵王的子孙!

这事在正史上虽然没啥记载,但却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当年赵武灵王退位之后,自称赵主父,也就是赵国的太上皇。后来,虽然赵国父子之间内讧,赵武灵王也被活活饿死。但是主父这个词,就就此留了下来。再后来,赵武灵王的一脉子孙,便以主父作为自己的‘氏’。

这就是主父这个姓氏的来历。

从战国中期到汉武帝时代,这期间历史还真不算长。而主父这个姓氏,也不是啥大姓,没啥背景。所以除了赵武灵王子孙这一脉之外,其他人改姓主父的可能并不大。这样算下来,主父偃自然大概率就是赵武灵王的后代了。

当然,到了汉武帝时代,这点祖上的身份,肯定啥也不是了。而且,如果真要论起来,估计当时很多汉朝老百姓,祖上都曾经阔过,都是某一个国家的王族后裔。这种身份,其实也没啥意义,所以司马迁老爷子写《史记》的时候,才没多写这么一笔。

虽然可能是王族后裔,但是到了主父偃这一代,他们家早就不剩啥了。想要靠血缘关系做官,这就不太可能了。所以,主父偃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有所成就。

但问题是,因为他们家这时候没啥背景,主父偃在学习这条路上,也没有啥领路人,只能自己乱学一通。主父偃小时候,正好赶上文景之治。那时候连察举制都还没出现,所以也没有大家公认的教科书。更不可能像隋唐之后,大家只学四书五经就可以。

于是,主父偃少年时代的学习经历,就显得很奇葩。他先是去追随纵横家,学习纵横家的学问。然后主父偃发现,学这玩意儿在战国时期很管用,但是在汉朝真的没啥用,因为汉朝官方根本就不认这个。

所以再之后,主父偃就又先后学了儒家的《春秋》,道家的《易经》,以及其他各种诸子百家的学问。

就这样,学了一大圈之后,主父偃也算是成了一个学富五车的人。但结果,这时候主父偃却发现:就算自己学的再多,自己依然没有出头的机会!

因为当时汉朝选官,看的不是你读书多不多,而是主要你家祖上是谁。在汉武帝推行察举制之前,汉朝主要有四条选官渠道。一是王侯将相的后代,可以直接接班。而这种王侯将相后代,也占据了当时汉朝绝大多数的权力位置。

第二种,就是你特别有才,被地方政府举荐。这种能被推荐的,都是几十岁的老人,和主父偃不沾边。第三种是出身地方小吏,但是政绩不错,可以得到政府推荐,和主父偃也不沾边。

而第四种,则是你家里有钱,可以捐一笔钱给国家,然后国家给你一个官,让你有资格去皇帝身边当侍卫。

这四种渠道,不管哪一种,都和主父偃没啥关系。

所以,这样一来,主父偃之前的努力,真的就等于是没啥用了。而且,之前游学过程当中,主父偃虽然走过了很多地方,但是却没有明确的师门。严格来说,他其实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学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哪一个学派的人,都不认可他。

此时的主父偃,已经四十多岁了。虽然学富五车,但却没有任何出头的机会。

直到公元前134年。

在这一年之前,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因病去世。窦太后去世之后,汉武帝开始独掌大权,然后就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

而在这些改革当中,汉武帝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治国思想。

之前汉朝一直推行黄老之道,这种黄老之道,虽然可以确保国家稳定,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同时,这种治国思想,非常不利于中央集权。而如果汉武帝想要打匈奴,想要完成一系列改革,那就必须得先完成中央集权。

所以接下来,汉武帝开始从全国范围内,召集各种学者。汉武帝出题考试,这帮学者进行策论答辩,写一下他们各自的治国理念。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那位大儒董仲舒,就逐渐脱颖而出,被汉武帝选中了。在这之后,才有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情。

同样还是在这一年,因为汉武帝让全国学者过来出主意,主父偃作为一个读书人,自然也来到了京城这边。而到了京城之后,主父偃则是玩上了当年纵横家的那一套。

他先是找到了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请卫青帮忙引荐自己。但是当时汉武帝正忙着召见各路学者,所以就把这事给忘了,暂时也没召见主父偃。

然后,主父偃又学习其他学者,向汉武帝上书,通过上书的方式,向汉武帝阐述自己的思想。而接下来,等到汉武帝收到这份上书之后,很快就重视了起来。

不得不说,主父偃确实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他的这篇奏疏,在《史记》当中有明确记载,有兴趣大家仔细读一下。从这篇奏疏当中,我们就已经能看出来:当时主父偃其实已经不仅仅着眼于如何打败匈奴,而是考虑打败匈奴之后,国家该如何治理的问题了。

同时,在主父偃上书的时候,还有另外两个人也一起上了书。一个叫徐乐,一个叫严安。和主父偃一样,他们当时也开始考虑国家的统治问题,而且都非常有见解。

对于这几个人,汉武帝都非常欣赏,因为他们确实很有才华。

而且,最关键的是,像主父偃这样的人,在当时是非常稀缺的。一个好的治国大才,未必能干好一个小官的工作,但却可以从宏观上思考很多问题。比如说之前汉文帝时代的贾谊,汉景帝时代的晁错,都是这样的大才。

而如今,到了汉武帝这里,汉武帝就觉得,主父偃他们三个人,也是这样的大才。

像这样的大才,除了可以替皇帝出谋划策之外,其实还有一项重要能力,那就是替皇帝背锅。就像当年的晁错一样,可以借这种人的手,去推行一些皇帝不方便推行的政策。等到事情做完之后,再把锅甩给这种人。

所以,在那一天,汉武帝才会迅速召见了主父偃和其他两人,并且说了相见恨晚这句话。除了因为这几个人,确实很有才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替汉武帝背锅。

这一年,是公元前134年。距离主父偃被族灭,仅仅只有八年时间而已。

接下来,主父偃仿佛摸透了汉武帝的心一样,每次上书,都能让汉武帝眼前一亮,然后汉武帝就会再次提拔他。就这样,在短短一年之内,主父偃被提拔了四次,一跃成为了汉朝中央的重要官员。

而接下来,尝到甜头的主父偃,开始全力琢磨汉武帝的心思。凡是汉武帝想做,但是以皇帝身份又不方便做的事情,主父偃都会主动提出来,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建议实施。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剧情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主父偃提出了大名鼎鼎的推恩令。所谓的推恩令,就是指以后各大诸侯国,老国王去世之后,国王的所有儿子,都可以分到一部分地盘。而不用再像以往那样,只有老国王的嫡长子,才能继承封地。

就这样,主父偃用一条阳谋,把削藩这件事,彻底从中央和诸侯王的矛盾,转化成了诸侯国内部的矛盾。而推恩令,也成了所谓的千古第一阳谋。这条计策,在当时的条件下,确实堪称无解!

能想出这种办法的主父偃,确实是一个超级牛人。

当然,推恩令这事,也不是主父偃凭空想出来的。在他之前,汉朝其实就已经有了类似的手段。早在汉文帝时期,贾谊就提出了“众建其国而少其地”的思路。而主父偃的推恩令,则是在贾谊的思路上,更进了一步。

执行推恩令之后,西汉诸侯国的问题,基本上被彻底解决了。但同时,那些被分地盘的老刘家的诸侯王,也就彻底恨上了主父偃。而接下来的几年里,主父偃则又是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先后做了好几件得罪人的大事。

就在推恩令执行几年之后,随着卫家逐渐崛起,以往的两大外戚世家,王家和窦家,都开始衰落了。而这时候的汉武帝,便想要废了自己的皇后陈阿娇,然后改立卫子夫做皇后。

但是废后这种事情,显然很得罪人。陈阿娇虽然无法生育,算是一个重大缺陷。但除此之外,其实也没做什么特别出格的事情。最多就是扎两个小人,想要重新赢回汉武帝的宠爱而已。

所以,对于汉武帝想要废后这个念头,很多朝堂大臣,其实都不太支持。

但这个时候,主父偃却再次站了出来,主动提出应该废后。有了主父偃的提议,接下来汉武帝自然也就顺水推舟,废了陈阿娇的皇后之位。

这位汉武帝的初恋,既是皇后,又是当年那位窦太后的外孙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也代表了窦家这股力量。所以在这之后,主父偃把已经衰落的窦家,以及其他站在陈阿娇身后的政治力量,也给彻底得罪了。

废了陈阿娇之后,又过了两年,诸侯王当中唯一实力比较强的燕王,又出事了。这位燕王本人私生活太混乱,而且严重违背了伦理道德。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人家的私事,之前大家一直也没把这事捅出来。

直到这个时候,汉武帝已经控制了全国,打算彻底解决诸侯王的问题。所以这位燕王,也被盯上了。再之后,燕王就被麾下的人举报,然后主父偃就在朝堂上揭发了这件事。

最终,这件事以燕王自杀,所有封地全部被收回而结束。

经过这件事之后,汉武帝彻底解决了燕国,自然是又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但是主父偃这边,那就彻底把燕王这边的大臣,全给得罪死了。

再之后,就在燕王自杀的同一年,卫青在北方草原上大获全胜。此后,主父偃便提出,要在河套地区,建造一座巨大的朔方城,以此来作为抵御匈奴的堡垒。

客观来说,建造这座朔方城,确实好处极大。自此之后,汉朝就彻底控制了河套地区。但问题是,想要建造这么大一座新城,需要花费海量的人力物力。

显然,这又是一个得罪人的主意。虽然对国家很有好处,但那些利益受损的人,可就因此恨上了主父偃。

搞定了朔方城之后,接下来,主父偃又马不停蹄的开始搞齐王。套路基本上都和之前燕王差不多,大概就是说齐王私生活不太好,然后汉武帝就派他去做了齐国的相国,全权负责查这件事。

而主父偃去了齐国之后,很快,那位齐王也自杀了。而齐王自杀之后,齐国自然也被汉武帝趁势收了回来。

就这样,主父偃一年之内,搞掉了两位诸侯王。

因为先后参与了这几件事,主父偃就逐渐成了汉武帝的一把刀,而且越来越锋利。而主父偃在朝堂上的权势,自然也就越发炙手可热。所以接下来,大臣们开始纷纷给主父偃送礼,开始巴结主父偃。

对此,主父偃来者不拒。

而对于主父偃的这种行为,曾经有人劝他,让他尽量收敛一些,以免未来被打压。但是主父偃却说:自己之前一直很不得志,如今上来了,自然要嚣张一些。大丈夫如果不能享受钟鸣鼎食的待遇,那就直接被鼎煮了好了。

除此之外,当时主父偃还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吾日暮途远,故倒性暴施之。显然,主父偃自己其实知道,自己这么做的危害。而且他更知道,自己这么做,未来用不了多久,一定会被清算,还不如趁着当下,好好享受一下。

搞掉齐王和燕王,建议修造朔方城,这些事情,同时发生在公元前127年。连续做了这几件事之后,主父偃固然威势大涨。但同时,他本人也彻底犯了众怒,已经离死不远了。

所以,就在主父偃前往齐国上任之后,以赵王为首的一些老刘家宗室成员,纷纷上书汉武帝,举报主父偃贪污。原本这事其实也不算大,汉武帝可能早就知道这件事。但如今,汉武帝需要用这件事,来平息诸侯王们的怒火。

于是,就在那位齐王自杀,齐国被收回之后不久。汉武帝马上下令,将主父偃抓起来审讯。然后,大家又给主父偃扣了一顶帽子,说主父偃逼迫两位诸侯王自尽。

最后,主父偃就戴着贪污和逼诸侯王自尽的帽子,被汉武帝处死。而且,就连主父偃的全家,也都被汉武帝给处死了。

这就是主父偃的结局。

历史上真实的主父偃,其实就是汉武帝的一把刀,替汉武帝解决了很多不方便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推恩令,更是被誉为千古第一阳谋。在当时的条件下,几乎可以完美解决诸侯王的问题。

所以,对于汉朝整体来说,主父偃确实是有功的。

但同时,为了做事,主父偃确实得罪了太多人,所以最后注定会死。这个结局,就像之前的晁错一样。

不过,在这个故事当中,最惨的其实并不是主父偃,也不是那些诸侯王。主父偃本人好歹享受了好几年的荣华富贵,至于那些老刘家的亲戚,只要自己不作孽,最后结局也都不差。只是封地被拿走了而已。

最倒霉的,其实是主父偃他们家的亲戚。

主父偃得势的时候,他们家亲戚基本上没得到任何好处。直到主父偃去齐国做官,他才主动给自己家人很多钱。然后,没过几天,他们所有人就都跟着主父偃一起被杀了。

所以,后世很多人猜测,主父偃这么做,说不定就是想报复自己家人。可能就是因为当年主父偃求学落魄的时候,他们家人完全不管。所以后来,主父偃才用这种办法,报复了他们全家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74385.html

因为,国家,地方,汉武帝,历史,汉朝,赵武灵王,思想,祖上,主父偃,主父,汉武帝,陈阿娇,赵武灵王,主父偃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国家,地方,汉武帝,历史,汉朝,赵武灵王,思想,祖上,主父偃,主父,汉武帝,陈阿娇,赵武灵王,主父偃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国家,地方,汉武帝,历史,汉朝,赵武灵王,思想,祖上,主父偃,主父,汉武帝,陈阿娇,赵武灵王,主父偃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