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姜瓖起义:虞胤、韩昭宣起义失败“卖队友“,傅山何以全身而退?

姜瓖起义:虞胤、韩昭宣起义失败“卖队友“,傅山何以全身而退?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破了北京城,明朝的中央朝廷就此灭亡,也意味着明朝二百七十余年统治的结束。在中国历史中,王朝的终结总伴有一定的延续性,以表达对其的不舍。在明朝结束后,依然遵循了这个历史规律。

明朝终结后,清军入关,以勤王的名义攻打北京城,实际上是为了争夺北京城的拥有权,以巩固自己对全国统治的政治资本。而在江南地区,明朝的残余势力相继宣布地方亲王的继位,反清复明的运动也由此推向高潮。

在历史的记载中,江南地区一直是反清复明的主要战场,殊不知在山西地区,亦有相当规模的起义部队,以表达对明朝的不舍。

正是因为反清复明是明末清初时期,一种特有的民间运动,由此,其象征着当时的民间历史精神。倘若只讲南明政权的发展,反而以偏概全。在山西地区,以虞胤、韩昭宣为首的起义,亦值得为之一述。

一、虞胤与韩昭宣为何起义

在相关史料的记载中,关于虞胤与韩昭宣的记载较少,由此,对于一些地方,不得不进行一些猜测。但是为了完整的还原历史真相,尽可能根据史料所有,进行解读,防止以异谋正,混淆视听。

当明朝灭亡后,山西地区由于有农民军的活动,所以在此地区,反清复明的声势并不高涨。可是,在历史的记载中,确实有一批乡绅民众,依旧保持着对于明朝国祚的不舍,由此决定与清朝政府作对。内心还幻想着,明朝重新执政的政治泡影。

而在山西地区,以虞胤、韩昭宣为首的起义军,无疑是山西反清复明的重要一笔。所以,对虞胤和韩昭宣进行了解,对于山西地区的反清复明运动,亦可以知其大观。

1、虞胤的背景与猜测

“陈裔虞即虞胤”,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虞胤的原名本为“陈裔虞”。为何虞胤会改名,或许其是为了防止清军对其家人的骚扰,或许其是为了维护人际交往的需要。

倘若从虞胤来追溯相关历史,那确实是匪夷所思,牛头不对马嘴的过程。若通过“陈裔虞”来寻找,便才有所思绪。华阴万历进士、户部尚书陈谏,其有一子名“裔虞”,由此可知,虞胤的身份背景是明朝的官宦家庭,对于明朝保持不舍,也算情有可原。

可是虞胤并没有接过父亲的衣钵,选择出仕,而是在朋友程裼的举荐下,“作西宾教训”。虞胤为何不选择出仕,这个无从而知。可是从其事迹发展的表现来看,虞胤与江湖人士应当有扯不清的关系。其地位好比《水浒传》中的晁盖,因为其具有士家背景。

2、韩昭宣的“钢铁”关系

与虞胤相比,韩昭宣的祖辈历史更加辉煌。其祖父韩爌,曾官至大学生,而韩昭宣的其余祖辈,也都担任过不小的职位。六部官员有三位,知府、知州、通判等官职七位,可谓门府显赫。

在崇祯末年时期,韩昭宣没有继承文官之位,而是成为了武将,时任宁远兵备道。根据相关史料推测,其很有可能是吴三桂的手下。因为韩昭宣还接任过清朝的职位,“以投诚宁远兵备道韩昭宣为山东布政使司参议兼按察司佥事青州道”。由此,韩昭宣极有可能随吴三桂一道,投降于清军。

可是韩昭宣并不认同清朝的统治。在顺治三年(1626)八月时,韩昭宣因为执行解送青州府境内故明藩王及主要亲属进京的谕旨不力,使亲王得以逃脱,由此被革职逮问。但是如此大事,韩昭宣因为其强大的背景关系,并没有受到处罚。而是完好无损的回到了他的家乡——山西蒲州。

3、江湖人士,更胜一筹

韩昭宣回到家乡后,并没有放弃反清复明的梦想。与此同时,在山西华阴的虞胤得知韩昭宣回乡之后,两人取得了联系,并共同决定起事。

在其决定进行反清复明的斗争时,便需要确定地位的高低。虞胤的父辈,其职位大小亦不逊色于韩昭宣的祖辈;从年龄上推断,虞胤也应大于韩昭宣。以及之后的社会江湖关系比较中,虞胤的人际关系也应比韩昭宣丰富,由此虞胤更加适合作为起义队伍的首领。

二、乌合之众迅速覆灭

1、“聚众闹事”

在虞胤与韩昭宣确立关系之后,二者很快达成了共识,决定建立自己的起义队伍。可是在起义的过程中,其起义队伍并没有更好的谋略。但是为了符合起义的声势与需要,在几经思索后,其亦建立起了比较“正统”的起义队伍。

虞胤与韩昭宣选择以东逃到此的韩王为起义借口,并与南明永历政权取得联系。“私立伪韩王,行伪永历事”。在起义的名声上,虞胤与韩昭宣的队伍似乎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是其队伍的人数,却相对较少。从大局观上看,虞胤与韩昭宣的队伍无异于是“聚众闹事”。

2、“随波逐流”

虞胤与韩昭宣起义的人数虽少,但是却依旧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在当时的局势发展中,虞胤与韩昭宣的队伍并没有从此埋没于历史之中,而是等到了一个历史时机,使自己获得了暂露头角的机会。

顺治五年(1628)十二月初,清大同总兵姜瓖树旗反正。正是因为姜瓖具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当其宣布反叛时,反清复明的队伍群起而应之,准备在山西地区建立起明朝的政权。虞胤与韩昭宣也在此次机会下,获得了较大成功。

从最初的“乌合之众”,到“土人从之”“纠众三十万”,并攻克了蒲州、河津、临晋等重要城市。在此之后,虞胤与韩昭宣又纷纷分配名号。虞胤为“明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六省经略”,韩昭宣为“总督”。

在山西地区的起义,早期虽然取得了较大且迅速的成功,可是其失败也非常迅速。清军反应迅速,首先消灭了在大同的姜瓖,接着将矛头指向虞胤与韩昭宣。在运城地区,虞胤与韩昭宣的队伍进行了殊死的抵抗。最终因战斗不力,被清军破城,韩昭宣也在此次战斗中阵亡。

3、“江湖路远”

在姜瓖起义失败后,虞胤与韩昭宣的队伍亦遭受了重创,韩昭宣还在战斗中阵亡。但是虞胤在战乱中,存活了下来,并决定继续进行反清复明的斗争。总结之前的失败,是因为清军反应迅速,起义队伍没有行之有效的战略,导致了起义的失败。在此之后,虞胤的动作相对保守。

在重创之后,虞胤潜入暗中,继续发展起义队伍。其主要活动地区,为阳城、沁源山中,并与江湖人士,进行沟通与招纳,来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可是最后的结果是,负责联络的主要人员被捕,此次起义,最终以“胎死腹中”而结束。

虞胤听闻之后,带领相关人员归隐江湖,不再询问世事。而史料关于其的记载,也由此戛然而止,不知所终。

三、起义为何牵连傅山

在清朝政府抓捕归案的相关人员中,宋谦、王滉等供说了姜瓖之后,虞胤等人准备起义的经过。在供词之中,交代了大量有关人员的信息。

在虞胤发展自己队伍的过程中,其除了招纳相关江湖人士以外,还非常注重对士人的招纳。因为士人不仅与明朝还有牵连,其名声与智勇,也成为了发展起义队伍的关键。所以,当相关情报人员招供之后,还牵连了一大批文人士子。其中较有名声的,便是傅山。

傅山,原名鼎臣,字青主,号石道人、朱衣道人,山西阳曲人,太原府学秀才。其才艺广博,学问精深,擅长诗文、书画、医学,通晓经史、诸子、佛道,具有多方面的卓越成就。可是受虞胤起义的影响,傅山却因此下狱。但是傅山却在浩劫之中,幸运的存活下来。

四、傅山得以存活的原因

1、坚贞不屈的态度

在清朝官府的审问中,傅山并没有承认自己与虞胤起义队伍的关系。虽然,宋谦在供说傅山时,证据确凿,但是傅山并没有承认。“山敝衣蓝缕,转徙自匿,百折不回”。如此坚贞不屈的态度,使傅山等到了之后的转机。

2、医者仁心之德

傅山不仅对文学有深入研究,其在医学上的造诣,亦不同小可。如在傅山给宁夏巡抚孙茂兰的儿子看病之前,早就预料到其会生病,但是孙茂兰的公子未听。几日之后,果被言中,在傅山的医治之下,险象环生。

正是因为傅山高超的医术,以及其对病人的仁心,使其与不少具有权威的人士产生了关联。当傅山入狱之后,曾经获得傅山恩惠的人奔走相助,最终使傅山获得了解脱。

3、官员的奸猾

在罪名上看,傅山的证据已经坐实,已经无力还天。可是在其他人插手帮助下,傅山最终化险为夷,侥幸逃脱。如此,也展示了清朝政府官员的奸猾。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也被傅山一事拖出。

结语:

在探索虞胤与韩昭宣在山西地区的起义史实中,就会发现明末清初时期,明初遗民对于明王朝的不舍。但是率先起义或者推动起义的人,其背景都与明廷有关。其中的思明情节,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可是在起义过程中,虞胤与韩昭宣的起义并没有行之有效的谋略,反而随波逐流,爱好虚名,最终导致了起义的失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相关起义发展的本质。

不过,山西地区的反清复明起义,与南明政权遥呼相应,为明朝的崩塌,留下了历史哀叹的一声。在对王朝忠义的情节中,不只有一方百姓在振臂呐喊,而是全国地区的百姓,都在为明朝的崩塌,思绪万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74407.html

因为,地区,关系,明朝,山西,历史,虞胤,韩昭宣,队伍,队友,观点评论,明朝,傅山,虞胤,韩昭宣,山西地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地区,关系,明朝,山西,历史,虞胤,韩昭宣,队伍,队友,观点评论,明朝,傅山,虞胤,韩昭宣,山西地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地区,关系,明朝,山西,历史,虞胤,韩昭宣,队伍,队友,观点评论,明朝,傅山,虞胤,韩昭宣,山西地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