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汉武帝和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什么关系?是他的后代吗?

汉武帝和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什么关系?是他的后代吗?

刘秀和汉武帝刘彻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不过两人在谥号上,有点承接关系。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在名义上承接西汉,继承刘邦血脉的皇朝正朔,可实际的社会环境和政治主张,却已经是和西汉相去甚远,加上东汉的都城建在“洛阳”,与长安相比,东汉的政治、军事位置位于中原之东,因此称东汉。

在汉光武帝驾崩后,汉明帝及东汉朝廷给刘秀讨论着上谥号,因为刘秀是继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之后第三位“武功”伟大的皇帝,而且刘秀还是从底层升上来的,经历了大小战争的亲征皇帝,比之刘邦都毫不逊色,于是朝廷倾向于给刘秀“武”的谥号。

从“格局”的角度来看,刘秀乃是不严格意义上的“开国皇帝”,因为西汉早已经被王莽“终结”了,虽然后世历史不怎么提起“新朝”,只论西汉、东汉,但是新朝确实是存在过,刘秀等人也是崛起于“新朝末年”而不是西汉末年。

但刘秀也还是刘汉皇族的一员,脱离出身说功绩并不合适,所以类似于他的祖先刘邦“太祖高皇帝”这样的谥号,他肯定是获得不了了,权衡之下,给他安排一个“武”的谥号,那是最贴切的。

因此给刘秀的谥号用上“武”字,是妥当的。

可接近又有一个问题来了,刘秀除了有一个已经被追为“太祖高皇帝”的祖先,他还有一个被追为“武”(汉武帝的谥号单一个字)的祖辈汉武帝刘彻,所以谥号“武”已经被用了,如果拥有这个“武”谥号的皇帝功绩并不突出,东汉朝廷还敢给他改一下,但问题是拥有这个谥号的,乃是伟大的汉武帝刘彻,那么刘秀就不能再是汉武帝。

这种事情让汉明帝很郁闷,他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以前留下的“谥号”就是这么几个,如果再没有合适的,那么就只能自己造一个了。

虽然这是难题,但总有人能够解决,于是朝臣们发挥才智,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使用“双谥号”,于是这便重现了“双谥”,也叫做叠谥,在先秦时期,这种双谥号的情况常见,比如“秦昭襄王”、“秦庄襄王”,这些便是双谥号。

之所以之前想不到这样,那是因为双谥号乃是周代常用的,西汉时期并没有这样沿用,这就导致众人对此十分犹豫,可文字上的事情,本质就在于人自己能够自洽,当没有办法的时候,双谥就是最好的办法。

就这样,刘秀的谥号就诞生了,他被定谥为:汉光武帝。

相比西汉皇帝的单字谥号,刘秀的谥号确实是有点长了,但从字面的意思上来讲,还是可以让百姓有很直接了当地认知,比如他们可以理解为刘秀有“光复大汉”的功劳,,也是这个谥号,从思想上,更加确定刘秀和刘汉的继承关系。

“光”与“武”,光也是“谥法”里面有所记载的,正所谓:

“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所谓“能绍前业,这个“绍”字,就是继承的意思。

在《尚书》中,就曾有过:“绍复先王之大业”的说法,所以这个绍,其中所表达的“继承”的规格很高。

那么什么是“规格”呢?

这是文字特有的一种阶级性。

继承的事情,上至王公大臣,下至百姓之家,都是常有发生的,但是因为他们的地位不同,叫法也不一样,比如普通人家的继承叫做“遗”,而贵族和王公大臣的继承叫做“袭”,那最高统治者的评价自然是高很多的,所以统治者真正能把往昔辉煌再次重现的,就叫做“绍”。

而刘秀“绍”的是什么业呢?

绍的正是汉朝的武功大业,这个“武”,也可以理解为汉武帝时代的伟大,东汉朝廷认为,刘秀做到了当年汉武帝做到的事情,没有给汉武帝丢脸,因此,汉光武帝和汉武帝,在意义上是存在着联系的。

不过该说的是,这两位皇帝,在实际血缘上,没有关联。

即便是问汉光武帝本人,汉光武帝都会说他是汉武帝的后代,但是他所说的后代的含义,跟咱们现如今讲的血缘关系是不一样,他们所认为的后代,就是一个家族内部的前后辈关系,特别是东汉这个“汉”,在当时,与以前那个西汉是同一个汉。

可刘秀属于刘邦的血脉后代,却不属于汉武帝刘彻。

刘彻乃是刘邦的曾孙,是刘邦的三世孙,而刘彻,是刘邦儿子刘恒这一脉的,原来叫做“代王脉”,后来刘恒当了皇帝,并且传承下去了,才成为了主脉,原本的主脉刘盈一脉,则是被陈平和周勃等人斩尽杀绝了。

刘秀祖上的血脉本来也属于“主脉”,不过到了汉武帝之后,就渐渐远离了主脉,那就是因为,刘秀的祖先是汉景帝的第六子刘发,被封国长沙,号长沙王,刘发的弟弟刘彻当了皇帝,加上“推恩令”,刘发这一脉注定会成为支脉,但要比高祖之子的后代们好得多。

按照祖宗说法,刘发是刘秀的“五世祖”,刘秀就叫做刘发的“五世孙”,刘秀可以把汉武帝叫做“五世叔祖”,但同样因为已经是“五代”之后的叔祖,血缘关系几乎等于没有了,因此刘秀和刘彻只能是传承上的关系。

而汉朝人也许想不到,汉朝的格局变化竟然如此激烈,刘发这一脉的后人都能当上皇帝了,按照汉武帝留下的政治遗产,不说让后代的子孙皇帝传承万世,再传个十代,估计问题也是不大的。

可西汉后期的“外戚干政”的习惯实在是太严重了,刘彻本人一直“提防”的外戚干政问题还是没防住,想当年刘彻为了避免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在刘弗陵登基后干政,都赐死了钩弋夫人,由此可见汉武帝的决心。

谁知道汉成帝直接将汉武帝苦心设计的局面给毁掉了,在他登基之后,他立即扶持母亲王政君的家族,后来导致出现了王莽这一个变数,在汉朝还算鼎盛的时候,篡夺了大汉的江山,还因为王莽一系列思想超前,实践和执行力却拉垮的计划把西汉给整废了,最后因为内外混乱,刘家的江山暂时被分裂。

这种乱世,对刘汉宗室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不过这种“灾难”,也是仅限于处在“上层”的刘汉宗室,跟刘秀这种处在“底层”的宗室无关,正相反,这种乱世对刘秀这种人是有益的。

所以刘发的子孙们,就崛起于新朝乱世。

刘秀说是刘发的血脉,但其实也不是嫡脉的。

因为推恩令的缘故,刘发的儿子们除了要另外分封“爵位”,还要在刘发死后,由汉朝廷来对他的封国进行“划分”,给予这些侯爷们相应的“封地”,刘秀的祖宗刘买,被封为了“舂陵侯” ,封地在如今的湖南宁远。

而“舂陵”这个地方,在新朝末年出了两位皇帝。

一位是同为刘发的五世孙的更始帝刘玄,另一位就是刘秀。

单从刘买这一支的血脉上来讲,刘玄的地位比刘秀更高,因为刘玄的曾祖父乃是刘买的长子,所以继承了舂陵侯的爵位,而刘秀的曾祖父刘外却不是刘发的长子,已经没有再次分封了,只是靠着宗室的身份做了一地的太守。

不得不说舂陵这个地方是神奇的,为什么会在新朝乱世中崛起,没有人说得清楚。

暂且不说刘秀,就光说更始帝刘玄,他就曾经因为杀人而不得不离开舂陵,后来带领着起义分子在平林正式起兵,所以他的崛起是带有一些“草莽风气”的。

刘秀的崛起轨迹和刘玄也是相似的,他们麾下的军士有着五湖四海的人,其实也有很多从舂陵带过来的人。

因为经过刘买几代子孙在封地的繁衍,舂陵乡这个地方已经有了很多刘家人了,说得高大上点,这都是皇室血脉,事实上同样也说明了,刘汉宗室的这份血脉在舂陵,并不值钱。

所以刘玄和刘秀麾下的队伍是强大的,他们极具凝聚力,而这股凝聚力和来自于骨子里的自信,在王莽对一切逐渐失去控制的时期,刘玄、刘秀纷纷起兵,响应推翻新朝的农民运动,一时之间,天下大乱。

也许是天命眷顾,刘玄和刘秀这两支部队合二为一后,屡屡取得胜利,刘秀也层层晋升。

打到了河南的“淯水”后,这支起义队伍就开始要建立政权了,按照能力和功绩来说,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更加突出,但众人还是选择了性格偏向懦弱的刘玄。

之所以选择刘玄,不因为别的,就是他们仍旧以“身份”来定义地位,而在这几个“第一代舂陵侯”的后代里面,选择一个地位最高的,那绝对就是刘玄了,毕竟当时只要是有刘汉皇室参加的起义队伍,打出的旗号都是光复汉室,显然选刘玄更符合标准。

刘秀兄弟其实是有点意见的,但是形势比人强,所以他们兄弟两无法直接提出来,而刘玄也看出了他们兄弟两的不满,为了安抚刘秀兄弟,刘縯也被赐予了重任,任大司徒,也算是给足了面子,既然可以和谐相处下去,那就暂时继续合作了。

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刘玄这个政权被称为“更始政权”,其本人被称为更始帝。

因为手底下的能人很多,有一部分宗室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政治理念和治军理念上,都有很清晰的思路,这也让更始政权越来越顺利,刘縯立下的功劳也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刘縯的能力正式掩盖过了身份的差异,所以他更得人心,这也导致刘玄开始感到害怕了,因为刘縯也是刘买的子孙后代,要说资格,不比他差多少,如果能力比他高出太多,那么刘玄就危险了。

与此同时,刘玄手下也有很多人有杀掉刘縯的呼声,趁着一次刘縯手下勇将刘稷对更始帝有不满言行的时候,刘玄发动了兵变,杀掉了刘稷和刘縯,等于是一下子把“舂陵刘家集团”给一锅端了,这件事造成了刘秀的分裂。

大哥被杀,更始帝也没有放弃对刘秀的虎视眈眈,因为刘玄占据着大义,刘秀没有办法和刘玄正面抗衡,刘秀只能率领部下远走,也是这种困难的环境下远走,让刘秀找到了河北集团的支持,刘秀一下子有了雄厚的根基。

河北集团给了刘秀很大的助力,先是大量的财富支持,而后是充足的人才支持,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吴汉、耿弇、寇恂、景丹、王梁、盖延、耿纯、任光、李忠、邳彤、万修、刘植十二人都是来自于河北集团,这些人,都是刘秀站稳脚跟的资本。

后来刘秀一步步反推,与赤眉军两路夹击除掉了更始帝,经过河北集团的“拥护”后的刘秀,开始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刘秀带领着手下的将领平定国内的其他割据政权,最终一步步统一天下,重新建立“汉朝”。

刘秀除了消灭了其他政权,成为了中原最强大的政权,随后还稳定了外部局势,震慑了匈奴,开辟了一个不逊色于西汉内外环境的世道,功绩也可谓是非常之大了。

所以在东汉建立的时候,跟刘秀有着同样功绩的祖辈皇帝,也只有汉高祖刘邦,就算是汉武帝,也仅是击败匈奴,却没有横扫国内对手的功绩,从这个角度来看,刘秀的存在确实是强大的,东汉朝廷说他光复了汉朝的荣光,重现了汉武帝时期一般的功绩,这是合理的。

但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对国内的“门阀”的态度上,刘秀却是比不上汉武帝,汉武帝的心中乃是皇权至上,根本不会被门阀所裹挟,但刘秀却是被门阀所裹挟了,这也导致东汉和西汉的开局是不同的,刘秀借力河北豪强集团,也奠定了东汉皇权始终势弱的无奈局面。

结语:

刘秀这个皇帝在后世人的评价中是呈现“两极化”的,有人说刘秀乃是千古一帝,功绩不输于刘邦,但也有人说刘秀乃是“千古罪人”,不仅没有对匈奴赶尽杀绝,还对匈奴表现出“包容”的态度,这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匈奴大面积迁入中原,为后来的“五胡乱华”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和刘秀同样的是,汉武帝被后世人的评价也是两极化的,有人说汉武帝北伐匈奴,打得匈奴抛弃漠南,此乃千古功绩,但也有人说汉武帝制造血案,巫蛊之祸连自己的太子皇后都逼死,加之长年穷兵黩武,让百姓苦不堪言,他乃是一个“暴君”。

其实这两位皇帝的评价两极化,正体现了“人红是非多”的道理,没有一个伟大的人是没有缺陷的,所以他们也是因为功绩太大,不得不说一句“同病相怜”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7493.html

因为,什么,关系,刘秀,汉武帝,谥号,东汉,刘邦,开国皇帝,刘彻,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什么,关系,刘秀,汉武帝,谥号,东汉,刘邦,开国皇帝,刘彻,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什么,关系,刘秀,汉武帝,谥号,东汉,刘邦,开国皇帝,刘彻,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