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刘禅投降曹魏后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刘禅投降曹魏后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刘禅投降后,物质生活可以说是享尽荣华,不过就是在精神上颇受煎熬。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蜀汉自打刘备去世之后,仿佛一直是诸葛亮在苦撑全局,而后主刘禅基本没什么存在感。

当然,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至少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刘禅并没有什么作为。

不过呢,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即便是刘禅想有所作为,但也做不到,诸葛亮就如同一个溺爱孩子的老父亲一样,已经把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在这种情况下,刘禅只能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

但有一点很多人都会忽略,那就是刘禅能在这期间甘愿做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并达到一切“但凭相父做主”,也是需要很大肚量和格局的,历史上的其他皇帝,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仅从这一点来看,刘禅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无能之辈。

况且,在诸葛亮病逝后,刘禅还稳稳当当地做了30年的皇帝,在没有相父指导,且面临蜀汉内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这也充分说明,刘禅是有他自己的智慧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诸葛亮去世不久,蜀汉爆发的“魏延造反”事件,由于魏延与杨仪不合,导致双方大打出手,最终导致魏延被杀。

而在如何对待和处理杨仪上,刘禅就展现了他的聪明。

他没有完全听信杨仪所说的魏延谋反,而是在杨仪归来不久,便将其贬为庶民,同时安排蒋琬接替了诸葛亮的职责,这样一来,就让杨仪想独掌大权的美梦彻底落空。

并且,在扶持蒋琬上位的同时,为了避免蒋琬权力过大,刘禅又提拔了费祎为尚书令,这样一来,蒋琬和费祎就能相互制衡,不至于再出现一人独大的局面。

通过这些举措就能看出,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已经有意识的着手收回和控制权力,但他并没有采取那种十分激进的办法,而是相对温和的把权力逐步分散出去,最终达到大臣们能相互制衡的局面。

能有此等手段,怎么看刘禅都不像是一个昏庸之人。

而刘禅人生最大的污点,就是在邓艾兵临城下时,不做抵抗便出城投降,这也让不少人认为刘禅实在是太没出息了。

打不过归打不过,但好歹你抵抗一下嘛,怎么说投降就轻易投降了呢?

事实上,刘禅之所以主动投降,除了有他主观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蜀汉朝堂上几方力量最终博弈后产生的结果。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朝堂上分为两大阵营,一方是姜维等人组成的主战派,另一方面,则是益州人士组成的主和派。

最开始,主战派占据上风,一来有几个荆州集团的老将尚且健在,二来在刘禅身边,有陈祗这样支持北伐的宠臣在起作用。

同时,刘禅也有心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因此,当时他是十分支持姜维继续北伐的,在这种情况下,主和派的声音自然就被压制了下来。

但随着陈祗等人的去世,加上姜维北伐失败次数的增多,不仅蜀汉朝堂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战争,同时刘禅也对此开始动摇。

于是,以益州人士组成的主和派便逐渐占据了上风,并逐渐演变为投降派。

为什么益州集团会主张投降呢?这背后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诸葛亮主政期间,由于他主张“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的政策,这就导致不少益州本地士族没有晋升的途径,所以,益州人士对此十分不满。

二来,曹丕登基后,实行了九品中正制,这就让益州集团羡慕到眼红,为什么呢?因为在九品中正制下,士族是可以世代为官的。

一方面是在蜀汉没有晋升通道,另一方面则是看曹魏士族待遇大大提升,双重刺激下,益州本地的士族就坐不住了。

他们也想晋升,他们也想世代为官,但奈何身在蜀汉,只能是心向往之。

但随着姜维的屡次失败,朝中大臣也越来越多开始反对北伐,益州集团找到了机会,开始大肆宣扬主和的理念。

比如时任中散大夫的谯周,就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仇国论》,指责姜维是穷兵黩武。

而到了邓艾兵临城下时,谯周更是主动跳了出来,坚定不移的劝说刘禅投降,并且还信誓旦旦的表示,只要刘禅投降,曹魏方面必定会裂土封侯。

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三国志·谯周传》

在这种情况下,刘禅即便是心里有所挣扎,但奈何形势所迫,他也知道再打下去,蜀国最终还是会失败,因此,最终同意了谯周的提议,决定出城投降。

当然,虽说刘禅同意了投降,但并不是蜀国的所有人都同意,当时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湛请求背水一战,但遭到刘禅拒绝,最终因不愿受亡国之辱,先杀妻儿后自尽。

还有南中监军霍弋,也请求出兵护卫成都,但同样遭到了刘禅的拒绝。

就这样,刘备辛苦大半生建立起来的蜀汉政权,至此彻底灭亡,而刘禅也从此开始了他的另一段人生。

那么,刘禅投降之后,是怎么度过他的余生的呢?

投降之初,刘禅就传令给坚守剑阁的姜维,让他也向钟会投降,而姜维迫于无奈,只能先假意投降,但他在得知钟会也有谋反之心后,便决定利用钟会进行复国,期间他还写信给刘禅,让他忍耐几日,自己必定会光复蜀汉国祚。

但可惜的是,姜维的计划最终并没有成功,并且还把自己的性命搭了进去。

而刘禅也在司马昭的强令下,举家搬迁至洛阳,在这里,他被封为安乐公,并且享受了极高的待遇。

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三国志》

从这个待遇中就能看出,司马昭对刘禅可谓是极其厚待,不仅封刘禅为安乐公,还赐他食邑万户,另外,刘禅的子孙也均被封侯。

要知道,在三国时期,能食邑万户的人并不多,能混个几千户的食邑,就相当不错了。

比如司马昭本人,他在接替哥哥司马师的权力之后,食邑也不过是二千户,一直到混到晋公这个位置上,才算是有了万户的食邑。

而刘禅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不仅没有被司马昭直接处死,反而封赏如此之厚,不得不说,司马昭还真是大方得很。

当然,封赏归封赏,司马昭对刘禅还是有不小的防备之心的,“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就是很好的例子。

话说刘禅在来到洛阳后,司马昭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招待刘禅,而在,某次宴会上,司马昭故意安排了几个蜀地女子,跳起了蜀地独有的舞蹈。

熟悉的舞蹈加上熟悉的音乐,顿时让在场的几个蜀汉臣子大为伤感,也就不免泪如雨下。

但刘禅却在这个时候,全神贯注地观赏舞蹈,神态怡然自得,表情十分放松,根本看不出任何思念故国的情绪。

此时,司马昭就试探地问刘禅“思蜀否?”,而刘禅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在这里开心得很,根本不思念蜀地。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汉晋春秋》

刘禅的反应,让司马昭十分满意,之后他再次试探,而刘禅的表现,更让司马昭觉得他是一个胸无大志之人,因此也就不再对他怀疑。

至此,刘禅在自己的封国内,安安乐乐地度过了余生,一直活了公元271年,也就是司马昭死了六年后,他才去世。

所以,若是单论物质生活,刘禅在投降之后还是过得相当不错的,司马昭给他了极高的待遇,让他得以过上了十分优越的生活。

但在享受优渥的物质生活同时,刘禅的精神世界,却备受煎熬。

为什么呢?首先,他的投降,给成都带来了一场灾难。

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虽说有些动摇,但从内心来讲,他并不太愿意投降,但无奈的是,当时他身边没有支持他的人。

比如诸葛瞻,黄崇等主战派,均战死绵竹,而姜维则被困剑阁,而整个成都,基本上都被像谯周这样的投降派占领了。

况且,谯周还用道德绑架逼迫刘禅就范,在这种情况下,刘禅也别无他法。

原本,刘禅的想法,是在自己投降后,成都的官民能得到妥善安置,最起码不会被魏军肆意杀戮,但事与愿违,成都的官民在他投降后迎来了一场灾难。

不仅刘禅的儿子太子刘璿全家被杀,姜维的妻子儿女也死在了乱军之中,另外,还有关羽一家老小,以及不少主战派的蜀汉官员将领,均遭到了屠戳。

这些还是在蜀汉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落了个如此结局,而那些地位较低的,以及平民百姓,其遭遇就更不用说了。

而在史料中,就记载刘禅的后宫遭到了邓艾的洗劫,邓艾把刘禅后宫的妃子逐一赏给了自己的得力部下,其中有一位李昭仪不堪受辱,直接自尽了。

总之,在刘禅投降之后,整个成都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并没有出现他预想的那种“投降保平安”的场景。

而这一点,就让刘禅在心理上极为愧疚,毕竟不管怎么说,这一切都是因他而起,是他将蜀汉的官员和百姓,推到了这么一个境地。

另外,在被封安乐公后,刘禅过的也是胆战心惊,他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司马昭会在某一天对他下手。

不要觉得司马昭干不出这种事,他连皇帝都敢当街弑杀,而杀一个亡国之君的刘禅,那基本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之所以没有杀刘禅,主要是活着的刘禅,对当时的司马昭还有用处。

第一个作用,是显示自己在曹魏政权中的无上地位,让天下人都看看,刘禅的生死是自己说了算,要杀要留,全凭自己做主。

第二个作用,则是笼络人心,当时刘禅虽降,但蜀地总得派人去治理,如果过于虐待刘禅或者是杀了他,那么难免会激起蜀地百姓的愤慨之心,这样就增加了治理蜀地的难度。

而优待刘禅,就可以让蜀地的人看到,自己曾经的君主还活得好好地,这样就减少了蜀地百姓反抗行为的发生。

第三个作用,就是做给东吴看的,当时的东吴,虽说实力远不如曹魏,但若是曹魏想强行吞并,也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所以,司马昭利用刘禅在投降后被优待,就是给东吴传递一个信息,你看,投降多好,好吃好喝好招待,还没有性命之忧,赶紧投降吧。

哪怕是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最起码,也能从侧面瓦解东吴宁死不降的决心。

正是因为刘禅有这些作用,因此司马昭才没有对他下手,但刘禅自己也清楚,他的死活,完全在司马昭的一念之间,说不定哪天就被司马昭拉出去咔嚓了。

因此,他才不得不在宴会上表现出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他真的不思念故国吗?肯定不是,但事已至此,只能是先想办法活下去再说了。

所以,为了能活着,刘禅可谓是如履薄冰和战战兢兢。

总而言之,刘禅投降之后的余生,物质生活方面确实过得相当不错,司马昭出于各种目的对他十分大方,但在精神层面刘禅可以说是备受煎熬,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投降给成都官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让他愧疚无比,另一方面则是担心司马昭对他下手而胆战心惊,总之日子也不好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7511.html

姜维,投降,诸葛亮,刘禅,谯周,蜀汉,益州,曹魏,余生,杨仪,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姜维,投降,诸葛亮,刘禅,谯周,蜀汉,益州,曹魏,余生,杨仪,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姜维,投降,诸葛亮,刘禅,谯周,蜀汉,益州,曹魏,余生,杨仪,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