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曹丕以汉文帝为榜样,有当明君之心,为何成不了英明之主?

曹丕以汉文帝为榜样,有当明君之心,为何成不了英明之主?

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父子都是很有意思的人。曹操喜欢自比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而曹丕则喜欢以汉文帝刘恒为榜样,认为,“汉文帝之为君,宽仁玄默,务欲以德化民,有贤圣之风。”所以,曹丕当上皇帝后,在许多方面刻意仿效汉文帝,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代明君。

一、汉文帝的超级粉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英明的皇帝,在位期间,为政宽容平和,倡导俭朴,安民为本,轻徭薄赋,励精图治,吏治清明,从而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但与此同时,由于汉文帝为政宽容平和,也导致了诸侯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使刘氏宗室内部在皇权和王权的分割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并开始激化。文帝三年,济北王刘兴居佣兵叛乱,首开王国武装对抗汉廷之先例;三年后,淮南王刘长也曾试图起兵对抗朝廷。

在此背景下,贾谊上《陈政事疏》(即《治安策》),提出分割诸侯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主张。然而,汉文帝出于稳定政局,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考虑,虽然对贾谊的《治安策》十分欣赏,却仍然对同姓诸侯王采取姑息政策,从而导致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

到东汉末年,有些“文学诸儒”因此对汉文帝提出批评,认为“孝文虽贤,其于聪明,通达国体,不如贾谊”。

当时,曹丕还只是世子,但仍然站出来为汉文帝辩护说:“昔有苗不宾,重华舞以干戚,尉佗称帝,孝文抚以恩德,吴王不朝,锡之几杖以抚其意,而天下赖安;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若贾谊之才敏,筹画国政,特贤臣之器,管、晏之姿,岂若孝文大人之量哉?”

曹丕为汉文帝所作的辩护,归结起来有四个意思:一是汉文帝能以恩德对待外族或边远地区;二是汉文帝尊崇宗室老臣;三是汉文帝能广开言路、施行教化;四是汉文帝宽宏大量。

在曹丕看来,汉文帝身上的这四个方面,是优点,也是值得他学习的地方。因此,曹丕称帝后,便也在这些方面做不少努力。

1、抚以恩德

黄初元年,郑甘、王照及卢水胡人率其属来降。曹丕收到降书,十分高兴,特意在朝堂上将降书展示给群臣看,并说:“前欲有令吾讨鲜卑者,吾不从而降;又有欲使吾及今秋讨卢水胡者,吾不听,今又降。昔魏武侯一谋而当,有自得之色,见讥李悝。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

等到孙权遣使向曹魏称臣,蜀将孟达率众降,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后,曹丕又亲自写下:“前遣使宣国威灵,而达即来。吾惟春秋褒仪父,即封拜达,使还领新城太守。近复有扶老携幼首向王化者。吾闻夙沙之民自缚其君以归神农,豳国之众襁负其子而入丰、镐,斯岂驱略迫胁之所致哉?乃风化动其情而仁义感其衷,欢心内发使之然也。以此而推,西南将万里无外,权、备将与谁守死乎?”

黄初三年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诏曰:“西戎即叙,氐、羌来王,诗、书美之。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其遣使者抚劳之。”是后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

黄初三年八月,刘备上夷陵战败,蜀将黄权及南郡太守史合等三百一十八人退路被断,迫不得已只好向曹魏投降。曹丕特意下旨让荆州刺史好生招待黄权等,后来,曹丕又在帝都置酒设乐,亲自接见和安抚黄权等,不仅赐给黄权等财帛等物,还为他们“论说军旅成败去就之分”。黄权等人因此都十分高兴,彻底归附了曹魏。

2、尊崇老臣

杨彪是汉末遗老,对汉室十分忠心,因此曾被曹操列入必须清除的大名单之中。但曹丕称帝后,却准备任命杨彪为太尉。杨彪推辞说:“我曾经做地汉朝的三公,遇到社会动荡,对汉朝不能有一尺一寸的帮助;如今再做魏的臣子,对国家选用人材来说,也不光彩。”曹丕这才没有任用他。

黄初四年十月,曹丕又赐杨彪延年杖,可倚靠的小几,允许他穿布制的单衣、戴平常朝会用的皮弁冠上朝,任命他为光禄大夫,品级为中二千石;朝见时,班位仅次于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特许他在门前施用“行马”,设置吏员和士卒,以示优待和尊崇。

曹丕对前朝遗老杨彪都能如此尊崇,对宗亲曹仁以及忠于曹魏的王朗、贾诩、刘廙、辛毗、刘晔、华歆等人的尊崇,就更不用多说了。

3、广开言路、施行教化

曹丕称帝,前后仅有七年,但在这短短的七年时间里,曹丕为了广开言路,施行教化,下了不少相关诏令。

比如,黄初元年秋七月,曹丕下令曰:“轩辕有明台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于下也。百官有司,其务以职尽规谏,将率陈军法,朝士明制度,牧守申政事,缙绅考六艺,吾将兼览焉。”

黄初二年正月,曹丕下令各郡国人口满十万者,每年必须向朝廷举孝廉一人,如果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则不受郡国户口人数的限制。又下令在鲁郡修起孔子旧庙,置百户吏卒以守卫之,并在其外围盖了许多室屋,“以居学者”。

再比如,黄初五年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同年五月,规定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公卿可以“因奏疑事”,曹丕“听断大政”,君臣一起“论辨得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秦代以来有所谓“秘祝”之官,凡有灾异就移过于臣下。汉文帝即位后,下令废止诽谤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胆提出不同的意见,诏曰:“秘祝之官移过于下,朕甚弗取,其除之。”

而曹丕也曾下过类似的诏令。黄初二年六月,戊辰晦,出现日食,有关部门奏请罢免太尉。曹丕下诏曰:“灾异之作,以谴元首,而归过股肱,岂禹、汤罪己之义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职,后有天地之眚,勿复劾三公。”

当然,曹丕以汉文帝为榜样,并不是盲目崇拜。他不仅希望从汉文帝身上学习优点,还努力从汉文帝身上吸取经验教训。

曹丕认为,汉文帝杀薄昭、幸邓通、俭而无法,舅后之家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黄初三年九月,曹丕还曾特意下诏令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禁止妇人干政。

总之,作为汉文帝的超级粉,曹丕在许多为政举措上力求仿效汉文帝,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汉文帝一样的英明帝王。然而,曹丕终究还是未能成为像汉文帝一样为后人称赞的明君,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二、曹丕为何成不了明君

我们之前提到,曹丕为汉文帝辩护时曾列出了汉文帝的四大优点,从总体上看,前面三点曹丕都学的不错,是个好学生,但在第四点上,即宽宏大量上,曹丕就学得不尽如人意了。

延康元年六月,曹丕刚刚即位为魏王,就治兵于东郊,准备南征,中郎将新平霍性上疏劝谏,年轻气盛的曹丕勃然大怒,“竟杀之”,后来虽然有悔意,但人死已不能复生。

曹丕喜欢游猎。黄初元年,长水校尉戴陵劝谏曹丕不要经常外出弋猎,曹丕大怒,判戴陵“减死罪一等”,即死缓。

鲍信的儿子鲍勋性情刚正,在其担任太子中庶子时,不顾曹丕求情,处死犯罪的郭夫人之弟,因而得罪了曹丕。曹丕称帝后,鲍勋又多次谏诤,更加激怒了曹丕。后来,因为鲍勋也劝谏曹丕不可经常外出游猎,曹丕竟然借机直接杀了鲍勋。

黄初二年秋八月,孙权为了应对刘备的进攻,向曹魏示好,派人遣还之前在樊城之战中投降关羽的于禁。曹丕表面上对于禁客客气气,但暗地里却使了手段,命人在曹操的陵墓前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前去拜谒曹操陵墓时,见到画作,终于羞愧得病死去。

曹丕对臣子如此,对自己的亲兄弟曹植也是如此。曹植曾因为与曹丕有夺嫡之争而被曹丕嫉恨,曹丕称帝之后,对曹植严加防范,只是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曹丕不敢大开杀戒,只好数次将曹植徙封,使他离朝堂越来越远。

此外,曹丕还曾不顾贾诩、刘晔等人的劝谏,分别于黄初三年和黄初六年两次大举出兵东吴,最终都无功而返,劳民而伤财。

正因为此,所以《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评论曹丕时说:“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陈寿的言下之意就是,曹丕虽然天资聪慧,文采风流,但缺乏宽宏大量,目光也不够长远。而一个既缺乏宽宏大量,又目光不够长远的帝王,自然也就无法成为一代明君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7702.html

曹丕,称帝,方面,尊崇,榜样,曹魏,汉文帝,黄权,贾谊,杨彪,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曹丕,称帝,方面,尊崇,榜样,曹魏,汉文帝,黄权,贾谊,杨彪,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曹丕,称帝,方面,尊崇,榜样,曹魏,汉文帝,黄权,贾谊,杨彪,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