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三国名将邓艾的死,警示一个什么道理?

三国名将邓艾的死,警示一个什么道理?

人的眼睛能看到纤细的毫毛,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名医能治好别人的病,却治不好自己的病。

名将邓艾能准确地预判到东吴名将诸葛恪的悲催结局,却无法预料自己的结局。

邓艾临死前无奈仰天长叹:想不到吴起的事又发生在我身上。

为何会这样?

人最大的弱点就是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身在名利场中,为争功名地位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我警醒,最后迷失了自我,无限地放大了自己的缺点,影响他人的利益和尊严而不自知,逐成从矢之的,遭众人陷害围攻,志不成而身已死,还累及妻儿,岂不悲哉?

为避免邓艾的悲剧落在我们身上,非常有必要对邓艾之死进行深度探究。

邓艾出身放牛娃,靠自学成才。他还在十二岁的时候,看到大山江河,就喜欢指指点点,说何处适合屯兵何处适合伏军,是一个小军迷。

他这个爱好一直保持,把各地山川地理画成图本,牢记于心。

虽然博学多才,但由于口吃,到四十岁了,还是农业局里一个小吏,连个农业局长都没有混上。

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机会去洛阳城汇报工作。这次他走了狗屎运,听取汇报工作的领导是司马懿。

司马懿慧眼识珠,很是赏识邓艾。邓艾向司马懿提出了关于屯田和兴修水利的方略,得到了司马懿的赞许。

司马懿将邓艾调到自己身边当秘书。

司马懿当时为魏国太尉,掌管魏国兵权。从此,邓艾的仕途一片光明。

邓艾首战是跟随西将军郭淮与蜀国大将姜维对阵,邓艾识破姜维的计谋,挫败了姜维的进攻,展示出非凡的军事才华。因战功被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迁城阳太守。

从此开启了邓艾辉煌的征战生涯。

后来又独自领军多次与姜维对阵,每次都能料敌先机,看透姜维的招数,让姜维得不到半点便宜,把姜维压得死死的。

甘露元年,邓艾与姜维战于段谷,大破姜维军。邓艾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蜀将十多名,斩蜀军以千计,声威大震,被封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县侯,增邑六千六百户,后又迁征西将军。

从以上可以看到邓艾,是个非常杰出的军事将领,略胜姜维一筹。而司马家族待邓艾不簿,累迁其官。

而邓艾在政治上也并非弱智,对权力斗争也很有见地。

当时吴将诸葛恪率兵围攻合肥新城,邓艾对司马师说:孙权已死,吴国大臣并未完全归附,名宗大族,皆有部曲,依仗兵势,山头林立。诸葛恪新掌国政,朝中没有主事人,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反而率顷国出兵于外作战,屯兵于坚城之下,士兵死伤数万,恪必因此遭祸获罪。

邓艾又举伍子胥,商君,吴起,乐毅四人皆因旧主死了,新主上任时,惨遭横祸的事例,说诸葛恪的才能比不上这四位大拿,判断诸葛恪不久必亡。

果然,诸葛恪回到吴国国都就被诛杀了。

邓艾根据吴国内形势和诸葛恪的做法,准确预判诸葛恪不久就会被诛杀,其熟悉高层权力斗争的程度非常人可比。

但知道不等于能做到。

司马师因眼疾发作突然病亡,将魏国兵权传给了弟弟司马昭。在钟会,贾充等人的帮助下,司马昭成为魏国大将军,接管了魏国军政大权。

魏国皇帝高贵乡公不甘大权旁落,奋起一搏,率几百宫人杀向司马昭府邸。司马昭令人当街杀死了高贵乡公。

在舆论上对司马昭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司马昭如果此时篡位,名不正言不顺,必然会遭到世家士族反噬。

见时机和条件尚未成,司马昭立了曹氏后人当魏国皇帝。自己要想取代曹氏,登上帝位,还得为魏国建立功勋,取得名望,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司马昭探知蜀国皇帝刘禅重用宦官黄皓,大将军姜维避祸沓中屯田。而姜维一改魏延定下的防守汉中的策略,不守险要关隘而守城,把兵力用集中在汉乐两城。

姜维的战略目的是当魏军入寇汉中,攻打城池兵疲之际,率大军反围魏军,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聚歼魏军入坚城之下。

而此刻蜀国君臣不和,姜维远离汉中避祸于沓中,汉中门户洞开。

司马昭自小跟随父兄征战,久历战阵,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岂会错,况且此刻他急需一场大的胜利,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声望。

于是他决定一改以前对蜀国防守的策略,举大军进攻蜀国,要一举灭掉蜀国。

他这个决定却遭到众大臣的一致反对,唯有钟会一人懂得司马昭的意图,坚决支持。

邓艾自被司马懿赏识后,就打上司马家族的标签,如果没有司马懿的赏识,邓艾纵有盖世才华一辈子只能在农业局当个小吏,哪会有今天的高官厚禄。

但奇怪的是,当司马昭征询邓艾的意见,邓艾也和众人一样反对。

司马昭内心多么渴望这个自己家族一手扶起来的战将能懂得自己的良苦用心,支持自己,担当起这次进攻蜀国统帅之责。

而邓艾不但不支持,还反对自己出兵,让司马昭心里哇凉哇凉的,对邓艾不免生产生一丝失望之意。

邓艾作为司马昭的亲信干将,没能领会领导的意图,不支持给予自己平台领导的决策,犯了大忌,给自己埋下了祸根。世人宜深戒之。

司马昭让主簿师纂与邓艾沟通,把自己的想法让邓艾知道,邓艾才同意领兵伐蜀。

论资历战功,本来邓艾是最适合的主帅人选。但司马昭出人意料的任命钟会为主帅,率十余万大军直扣阳平关,进攻汉中。原因就是钟会是司马昭伐蜀最坚决的支持者。

同时命邓艾为副将率3万军前往拖住姜维主力,诸葛绪为副将率三万军拦截姜维。一拖一拦,目的是不让姜维回援汉中,让钟会主力大军,攻下汉中,然后乘胜进逼成都。

司马昭这个战略可圈可点。

关健是钟会首次带这么多兵,他能性胜任吗?

司马昭深知钟会之能,知道他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果然,钟会率大军出征。路途上有一桥塌陷。钟会查明是许仪领队修的,便一刀将许仪斩了,晓喻三军。

许仪是谁?那可是魏国大功臣许褚的儿子。

于是三军震竦。

看来钟会没少读兵书,深谙孙武杀人立威带兵之法。

果然,钟会顺利攻下阳平关占领汉中。

但姜维也不是省油的灯,邓艾和诸葛绪没有绊住他。

在得知汉中已失,便与廖化,张翼集中五万兵力紧守剑阁。让钟会大军止步于剑阁前。

钟会见无法攻下剑阁,产生退意。

司马昭因钟会大军占领汉中,从蜀国夺回被曹操弄丢的汉中,声望如日中天,加九锡,封晋公。

司马昭政治目的基本上已达到,同意大军退回。

邓艾不愧为名将,不但具有极高的军事战术素质,还有极高的战略眼光。

他此刻向主帅钟会提出了一惊天战略计划。

他不赞同退军,说现在应趁敌人受到重大失败之际,是最有机会彻底消灭之。由他率一军偷渡阴平,出江由,剑指成都,直捣蜀国的腹心,姜维防守剑阁大军必然回救成都,此时钟会就可举兵拿下剑阁,由大路进军成都。如果姜维大军不回援,成都兵力空虚,破敌必矣。

这个计划惊险之处在于,从阴平至江由,要翻越七百余里荒无人烟之地,山高谷深,极为艰险,一旦粮食运不过来,就危险了。如果蜀军得知消息,在山道设下伏军,偷袭的魏军必然全军覆没。

这其实就是魏延奇兵出子午谷的翻版。

但钟会不是诸葛亮,他深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兵法精髓。他同意邓艾的奇袭计划,还派了自己手下一个叫田章将领协助邓艾。

在邓艾偷袭成都的路上,有几个细节与邓艾后来遭杀身之祸有关。

邓艾率自己本部三万兵,整装待发时,曾力邀诸葛绪与他一同奇袭成都。但诸葛绪根本不鸟他,说自己没有接到这样的命令,便率自己手下三万兵奔剑阁与姜维汇合去了。说明邓艾平时与同事也相处不来。

钟会派心腹田章将军跟随邓艾,很明显有监督邓艾之意。但邓艾不管不顾,而是把田章往死里用。他命田章为先登勇士,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田章嘴巴不说什么,只得服从军令,但心里肯定有疙瘩。

邓艾手下有个叫田续的将领,在看到山崖陡峭,无路可走,要滚下有可能会被摔死,心生惧意。

邓艾不但不鼓励他,而是当众羞辱他,致使他心怀狠意。后来杀死邓艾父子的就是这个田续。

邓艾与他的军队历尽艰难险阻,以折损一半的代价,终于出现在江由城下。江由守军开门投降。

邓艾率军攻击到成都门户绵竹。蜀国卫将军诸葛膽,太迷信他老爹的诸葛亮阵法之威了,不是据城而守,而是在城下摆开兵阵势迎敌。

邓艾命令他儿子和司马师纂,分左右两路掩杀,被诸葛瞻击退。

邓艾大怒,大声喝斥他们,要斩杀两人。两人返身再战,将诸葛膽斩杀。

师纂是司马昭的心腹,特意安排在邓艾这支军队中任司马,是邓艾这支部队的二把手。邓艾亦不留情面,高声斥骂。师纂心中自然不爽。

邓艾性格刚急,与同事相处不来。对领导的心腹不知道拉拢抚慰,要么给他们干最累最危险的活,要么厉声斥骂。

俗语说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也要看主人。他不懂这些人情世故。

对自己手下的管理方式过于粗暴简单,不懂得打一巴掌再给一个枣子。

《亮剑》中的李云龙就做到高明,刚骂过炮手柱子,马上变脸一笑,你打掉敌军指挥部,奖你一瓶二锅烧酒,柱子心中顿时一热。

与同事关系不好,对部下过于苛刻,一旦失势时,不但没有帮你,些人反而还要踩你。

师篡后来诬告邓艾谋反,欲置其死地而后快,田续手刅邓艾,与邓艾这种不给脸的处事方式有极大的关联。世人当戒之。

邓艾打下绵竹,如果他绕到姜维大军后面,与钟会大军前后夹击,歼灭姜维大军后,与钟会合兵一处,攻打成都。钟会作为主帅,灭蜀之功两人共享,钟会自然高兴,断不会有后来有诬陷邓艾之举。

而邓艾要把灭国之功自己一人独吞,直接率自己仅余一万人进军成都。

如果刘禅能抵抗几天,固守待援,等姜维派兵回援,邓艾以区区一万兵力,决无攻下成都之理。

然而令人意想不的是,邓艾还未到成都,刘禅就派人过来递交降书了。

邓艾大喜过望,心情激动得无以复加。这灭国之功就这样轻易地落到自邓艾一人手上,他的功劳远远超过了主帅钟会。

作为伐吴主帅的钟会此刻的心情不知有多郁闷。

魏国朝廷的封尝下来了:

邓艾为太尉,增邑两万户。

钟会为司徒,增邑一万户。

邓艾官职在钟会之上,食邑比钟会多一倍。

钟会脸拉长了,开始找邓艾把柄,不整死邓艾,还有何面目立于世上。

然而邓艾立此大功,心里却有点飘了,哪里会想到有人敢去害他,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他未经请示,擅作主张,以天子的名义,封刘禅行骠骑将军,蜀国的太子为奉车,诸王为驸马都尉。安排蜀中官员的位置。封师纂为益州刺史,牵弘等为益州诸郡太守。

这些事是你邓艾能做的?谁给你这个权力?这是把司马昭当稻草人了,司马昭当然不高兴了。

邓艾又上书,要封刘禅为扶风王,封刘禅的儿子为侯,厚待他们,目的是让东吴皇室知道,归顺魏国可以享受优厚待遇。

然后修善船只,举大军沿江而下,同时派人给东吴孙氏晓以利害。就可以兵不血刃,搞掂东吴。

邓艾提出如何搞掂东吴,早在司马昭计划之中。只是安排什么人去执行罢了。

而邓艾却上书朝廷,提出这个计划,由邓艾带兵主持,消灭东吴这个泼天大功自然归邓艾了。

邓艾就据有灭两国之功,三国就在他手上统一了。邓艾必然声震朝野,光芒盖过了司马昭。

而司马昭虽然权倾朝野,并不是皇帝,只是魏国的大将军。而邓艾是太尉,如果邓又立下了灭吴之功,司马昭这个大将军之职就只得让位给邓艾了。那司马昭还怎么掌控魏国?

司马昭当然不会让这种局面出现。他让监军卫瓘告戒邓艾:这个事要上报讨论,不宜马上进行。

邓艾还不明白其中的利害,上书抗辩说,等朝廷讨论通过,书信往返就会耽误时机。春秋大义,只要有利于国家,可以独断专行。

邓艾言外之意就是他不会等到朝廷下旨,就会施行灭吴行动。

司马昭鼻子都气歪了,这个邓艾还蹬鼻子上脸了。邓艾的行为脱离了司马昭的掌控。既然驾驭不了,就只要将他除掉。

司马昭是个连皇帝都敢杀的狠角色,还在乎邓艾这个征西将军、太尉。

司马昭对邓艾起了杀心。

而这时,伐蜀主帅司徒钟会,右将军胡烈,益州刺史师纂上奏弹劾邓艾图谋不轨。

司马昭就命监军卫瓘去邓艾营中宣布邓艾罪名,将其抓捕。

邓艾并没有抵抗,束手就擒。他手下的士兵也没有反抗。

监军卫瓘派人将邓艾父子锁进囚车,送往洛阳。

邓艾被拿下,钟会手握二十万精锐,又有降将姜维相助,便准备造反。

钟会的想法是即使拿不下长安、洛阳,也可以退回益州,像刘备一样做益州之主。

钟会太小看司马昭了,司马昭早已带大军到长安监控他了。而且他料定钟会掀不起大浪。因为钟会手下将领大都是司马昭的人,且父母妻儿都在洛阳,而将士思乡心切,决不会依附钟会。而姜维的蜀军因战败而降,根本没有战心。

果然钟会,姜维一开始行动就被魏军围住,乱刀砍死。

邓艾手下士兵见钟会被杀,赶紧把邓艾父子接回营中。

监军卫罐心思缜密,他虽是朝廷派出的监军,实际他是司马昭在军中的代表。

钟会谋反被杀,就说明钟会等人是诬告邓艾,邓艾实际无罪,那么司马昭下令以谋逆罪逮捕邓艾就是错误的,必然会遭到朝中大臣的诟病。

卫瓘得帮司马昭消除隐患,就将邓艾手下将领田续叫来,说你报仇雪耻的机会来了。让田续带兵去杀掉邓艾父子。

邓艾在京城洛阳的儿子全部被掉,妻子和孙子被发配到苦寒之地。

司马昭虽不是个气度恢宏之主,但却是有能力,有野心的人。他在下一盘大棋,又把曹操,刘备,孙策孙权辛苦打下的地盘收归己有,再交给自己的儿子打理。

司马昭是一个高明的棋手,邓艾只不过是他手中一颗棋子而已。当这颗棋子,失去掌控,影响自己布局时,就会毫无犹豫将这颗棋子抛弃。

而邓艾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司马昭的一颗棋子,而是自恃才能和功劳把自己当成棋手。但他没有当棋手的根基。所以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在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时,千万不要去争当棋手,否则自己就会成为弃子。

性格决定命运。大凡有点本事的人,往往眼高于顶,看不起同僚,不把下属当人看,随意践踏他们的尊严。

魏延是这样,邓艾比魏延更甚。和同事处好关系,给下属应有的尊严,照顾他们的情绪,是立身之本。

邓艾贪功,不会与人合作共享,只顾自己,毫无利他人之心,才会成为众矢之的,落魄时众将都把他往死里踩,没有一个人愿帮他。

所以有好处要懂得与他人分享,得到一个大西爪,一个人吃,会把自己撑死的。

邓艾灭掉蜀国后,依仗功劳,不把他人和领导放在眼中,做出了超越自己职权的事,这是大忌。

邓艾知道很多名将悲残结局,轮到自己时依然走他们的老路,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缺少一面镜子,缺少一面审视自己内心的镜子。

孔夫子说:一日三省吾身。诚哉斯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8135.html

什么,名将,姜维,司马懿,警示,邓艾,诸葛恪,蜀国,魏国,将军,知识科普,姜维,司马昭,邓艾,钟会,魏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名将,姜维,司马懿,警示,邓艾,诸葛恪,蜀国,魏国,将军,知识科普,姜维,司马昭,邓艾,钟会,魏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名将,姜维,司马懿,警示,邓艾,诸葛恪,蜀国,魏国,将军,知识科普,姜维,司马昭,邓艾,钟会,魏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