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春秋战国,什么最贵?人才啊!

春秋战国,什么最贵?人才啊!

公元前900年,西周王朝正一步步走向末路,但孕育在中原大地上的农耕、宗法、礼乐却熠熠生辉。散落在西周统治之下的各诸侯国,在多年的休养生息中蓄积力量。

那个时候,世界上还没有秦国的踪影。

从中原向西走,再向西走,一群擅长养马的人过着以畜牧业为生的日子。几年后,周孝王前往西北的牧场巡视马匹饲养情况,得知一个叫非子的人极擅养马,经考察,周孝王非常赏识非子,命其主管牧场的马匹。没过多久,非子凭借养马之功获封土地,嬴姓血脉开始绵延。

东周末代国王周赧王,指天痛斥秦国为“养马的家奴”。来源/电视剧《大秦赋》截图

后来,秦襄公因以兵力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有功,秦国被封为诸侯,获赐岐西之地。也是从这里开始,一直在为周王室养马的西北小国,得以与中原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秦国的故事,开始发生了。

很快地,华夏大地进入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看中原各国,可谓强国林立,而秦国作为“半路出家”的诸侯国,不仅实力尚弱,还要与西戎战斗。自古“弱国无外交”,秦国在其他霸主眼里,与北方少数民族无异,不足为惧。

但历史已经告诉我们,长时间的战争证明了秦军堪称“虎狼之师”,他们不仅在西北站稳了脚跟,更于秦穆公时代称霸西戎。

但是,毕竟秦国“家底”太薄,偏安一隅的秦国一度落入百年之衰。

时间又过了几百年,秦国仿佛拿了历史给予的“主角光环”剧本,它非但没有灭亡,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都在咸阳。此后,秦废分封、行郡县,车同轨、书同文,奠定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基本雏形。

秦军军阵。来源/电视剧《大秦帝国崛起》片段

恐怕当时任谁也想不到,最终笑傲群雄的竟是那个偏居西北的养马小国。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分析,秦国究竟做了什么,为何能实现开天辟地般的“逆袭”?

人才,不是21世纪才缺的

秦穆公时期,秦国迎来了一个发展小高潮。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不听蹇叔劝阻,执意远袭郑国。秦穆公自以为占据了晋国丧乱的好时机,志在必得,却不料其意图被一个贩牛商人识破,无功而返,途中又惨遭晋军伏击,全军覆没。

影视剧中的秦穆公。来源/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截图

经此一役,秦穆公如梦初醒,不但没有降罪给手下的三位将军,还将过错揽到自己身上。他认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用人之道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

为了记住这次教训,秦穆公向朝臣发表了《秦誓》,其中框定了春秋时期秦国的用人标准:一要有德,忠于国君、爱护百姓;二要有才,学识渊博、可堪国用;三要勇于直谏,敢于对君主的不当言行匡正规谏。

可以说,秦穆公重才,秦国兴。

但往后的一百年,秦国又衰。此时的历史进入战国时期。秦孝公继位时,秦国排在七雄之末,为“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秦国又成了被羞辱的对象。秦孝公看着国家这般立于大争之世,痛心疾首,思来想去,觉得问题还是出在人才上面。

秦孝公。来源/电视剧《大秦帝国裂变》截图

秦孝公“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发布“求贤令”大力招揽人才: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

秦孝公的这般求才之心,让秦国遇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卫国人商鞅自荐入秦后,在秦国大行变法,破除井田制、重农抑商、鼓励垦荒、推行郡县、统一度量衡……汉代王充将商鞅变法评价为“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商鞅。来源/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截图

再一次,秦孝公重才,秦国崛起。

七雄格局从此处开始发生变化。从秦孝公开始,秦国以咸阳为都,以内部变法为起点,“赳赳老秦”走上了称霸天下的道路。而贯穿始终的,是各方人才在这片土地上绘制的辉煌成就。

秦国如何引才、待才

秦国与其他列国相比,确实对人才更有吸引力,厚禄、包住都是小意思,只要你愿意来,秦国甚至可以为你提供官至宰相的晋升之路。可以说,成为“秦漂”,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我们不妨从“秦漂”的源头说起。他国人才入秦的渠道很多,大体有四类:

第一,荐举入秦。以这种途径入秦的人,其才能已被某些秦臣认可,所以当时机恰当时,秦臣便会向君王举荐此人。百里奚、蹇叔、甘茂都是这么来的。

第二,应招入秦。这类人才属于优秀到难以掩其锋芒的高度,晋国人由余就是直接被秦穆公一眼相中,想方设法地引入了秦国。

第三,自荐入秦。如果觉得自己是才,就可以直接向秦王陈述自己的主张,凭借才华获得施展抱负的机会。商鞅就是与秦孝公面谈四轮、成功进入秦国人才库的经典案例。

第四,派遣入秦。为了引进真正的可用之才,战国时期,各国会以“借用”或交换的方式,吸纳别国人才为自己效力,比如赵武灵王派楼缓、仇液相秦。

秦孝公深度表白商鞅。来源/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片段

人才进来后,秦国定然不会亏待他们。秦国的“重才”之风,是由上而下的。秦穆公招引西戎重臣、晋人由余入秦,与他相连而坐,吃饭时也相互递送美味;秦孝公与商鞅促膝而谈,允许商鞅“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秦昭王与范雎商谈国事,派人用专车去接范雎,见到真人后还要赔礼道歉,称自己很糊涂、不聪明。

范雎。来源/电视剧《大秦帝国》截图

如果说,秦君的礼遇还停留在“面子”上,那秦又是如何在“里子”上激励人才?那就是通过授封勋爵提高人才地位。官至秦相的卫人吕不韦、获封“武信君”的魏人张仪、“纲成君”燕人蔡泽等,都是享受到了全方位人才保障的“秦漂”大才。他们获封的君、侯,是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级别的爵位,受封者可在其封邑范围内向居民征收赋税,每户每年需上缴二百钱,千户侯每年的租税收入可达二十万钱。

战国时期,封君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但其他国家大多以本地贵族为福利享有者。据学者统计,魏国封君中,除了乐羊以外,其余全是宗室;齐国除邹忌外,封君也均为田氏族人;楚国封君亦是以楚国贵族人士为重;赵国、韩国封君甚至不见“外臣”。

唯有秦国,除了在太后当权时才有一些外戚与宠臣获封,秦封君都以有功的将相大臣为主。

有人根据“秦相表”统计,从公元前328年秦置丞相起,至秦始皇时期,共有22位秦相,17人国籍可考。其中,除了樗里疾是惠文王同父异母的弟弟,魏冉、芈戎、向寿是王室外戚外,剩下的13人皆是彻头彻尾的异乡人。这种现象在战国时期,几乎不可见于其他国家。

秦国俨然成了战国人才的“孵化基地”,但凡想要施展抱负,人们很可能会考虑到秦国开创一番天地。

“秦漂”的创新大事业

内政、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科技……各国人士来到秦国,在诸多领域成就了后来的大秦帝国。

其中,秦在政治、军事、外交领域的成就显著,如商鞅变法、甘茂平乱、张仪纵横等,但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经济、文化、科技成就,也非常值得一提。

郑国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秦王嬴政即位后,秦国一统天下已成大势,对其他诸侯国的兼并计划逐渐提上日程。韩国实力孱弱,却又极其抗拒为秦所并,走投无路的韩桓王想出了“疲秦”之计。韩桓王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秦王在泾水与洛水之间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但真实目的是要借此将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耗在水利工程中,使其无法东进攻韩。

韩桓王对自己的计划很自信。来源/电视剧《大秦赋》截图

正巧,嬴政和大臣们也在筹谋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而年事已高的水利专家李冰又远在蜀郡,眼下正缺一个有才干的水工。听了郑国的想法,嬴政大悦,迅速征集了大量人力与物力,供郑国修渠调遣。

时间一久,“身在秦营心在韩”的郑国就露出了狐狸尾巴,其作为间谍的真实意图被嬴政识破。郑国极力为自己辩解:“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这句话一下子说到了嬴政心里,为了大秦的功业,他继续命郑国主导水渠修建,对其加以重用。

十年后,以郑国的名字命名的“郑国渠”竣工,这一宏大的灌溉工程“渠成而用溉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一向落后的关中农业,迅速发达起来,虽然这里固有的气候环境仍旧缺少降水,但是一套勇于创新、精心修筑的水渠足以让关中贫瘠的土地变得富庶甲天下。

郑国。来源/电视剧《大秦赋》截图

由于郑国渠首开引泾灌溉的创新先河,这套灌溉系统不仅庇佑了秦国百姓,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郑国渠的基础上,汉代修白宫渠,唐代修三白渠,宋代修丰利渠,元代修王御史渠,明代修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修龙洞渠……

直到今天,以老渠为基础,不断完善、扩充、更新的关中灌区,仍在享受着几千年前水利工程的福利。也恰恰是天时、地利、人和——秦国重人才、秦地有空间、郑国有能力,这才有了成就郑国的郑国渠,更为百姓带来了扎扎实实的好生活。

秦之爱才,传承至今

如果郑国没有被韩桓公派入秦国,如果秦国没有重才的制度,如果嬴政心胸狭隘,如果关中平原没有因地制宜的地理条件……或许,这众多偶然中的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不会有后来为人称道的壮举。

从秦穆公开始,经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到嬴政一统天下,秦国崛起的故事表面上看和当下的逆袭“爽文”有一拼,但是具体展开分析,其过程充满了偶然与挫折,而拨开层层面纱,我们看到了秦能一统天下的必然性,处于必然性之核心的,正是秦国一以贯之的引才、用才之策。

人才是缔造传奇的根源所在。

曾经的秦国之都咸阳见证了秦统一六国,更在郑国渠孵化的关中沃土上,继承了这片土地上关于“创新”与“爱才”的基因。

今天,这片土地仍然在以真诚的姿态,引凤来栖。

泾河岸边已没有郑国的身影,秦也早已消失在时间的尘埃中,但今天的秦地,早已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它们都在等待书写属于我们时代之辉煌的人才。

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也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陕西启动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这一平台不仅是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也是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赌点”的关键之举。

陕西创新驱动总平台秦创原总窗口就设在西咸新区。来源/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什么是“秦创原”——“秦”代表有着如秦国爱才般精神传承的土地,承载着“赳赳老秦”们祖传的“拧劲儿”;“创”是创新,要在创业、创造和创优中不断创新;“原”象征着刨根问底的研究,意在打造创新驱动高原高地,推动创新成果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秦创原的核心,是人才。

在这个平台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各市可以各得其所、各取所需。为什么?

因为,秦创原所作的一切工作,都在为人才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在硬件设施方面,目前西咸新区共有创新载体93个(包括产业园区54个、写字楼39个),规划总面积2216.85万平方米,主要分为标准化厂房、产业研发用房、写字楼宇和配套用房四类。

与硬件配套的,还有各项服务。新区内将于今年年底前,推进已投用的产业园区、写字楼宇公共交通全覆盖,并在园区引入专业化管理团队,推进产业园区市场化运营,完善优惠政策,降低入园企业运行成本,鼓励优质企业“拎包入住”。

今年9月,西咸新区集中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宜居环境和创新载体等一批政策,为秦创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来源/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新区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与方向,将立足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放大秦创原总窗口优势,统筹新区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全力推动新区产业向集群化归聚、链条化培育、园区化承载转型跃迁,驱动“两链”深度融合“关键支撑”。

其中,新区“两链”融合的产业方向,具体围绕支撑陕西省23条产业链发展,助推新区包括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科技研发、临空经济、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和都市农业在内的“6+1”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至2023年,这里将建成多个“双创”服务平台,形成更加完备的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

能源金融贸易区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示范区域,已经吸引一批创新型企业聚集。来源/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根植于西咸新区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将有利于做大新区现代化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做强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并进一步推动现代产业创新发展。在这一平台的作用下,将有更多的产业被放在其合适的地方,有利于精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强化科技攻关,提高新区产业能级。在这里,有良好的产业发展软环境,更多的企业将在此得到实惠,从而助力新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亩均效益。

人才将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展宏图。“秦创原”将打造科技经纪人队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双创”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人才保障,并在重点领域建设多个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其他新型研发机构。

为了更好地吸纳人才,从今年起,陕西也将连续三年设立秦创原高层次人才引用专项资金,用以加强和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引用工作。专项资金将采取“政府资助+用人单位配套”的方式进行支持,以进一步助力创新创业人才在秦创原总窗口创办企业,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据悉,西咸新区近期获批陕西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将着力打造人才洼地和创新高地。

位于空港新城双创产业园正在加速聚集一批临空喜好型创新型企业。来源/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在这片曾见证了秦国丰功伟绩的土地上,西咸新区“秦创原”正在全力打造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的创新平台,着力构建“两链”深度融合、产业加速成长的前沿高地。这里正在为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平台,力求打造人才新高地。

新的画卷,正在西咸新区缓缓展开。忆往昔,各方人才不远万里赴秦,在这片土地上遇伯乐、成事业;看今朝,秦创原引凤来栖,只待英才落脚、书写明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8862.html

什么,秦孝公,诸侯国,秦穆公,历史,来源,秦国,人才,中原,电视剧,秦孝公,秦穆公,秦国,秦创原,郑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秦孝公,诸侯国,秦穆公,历史,来源,秦国,人才,中原,电视剧,秦孝公,秦穆公,秦国,秦创原,郑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秦孝公,诸侯国,秦穆公,历史,来源,秦国,人才,中原,电视剧,秦孝公,秦穆公,秦国,秦创原,郑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