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萧何与刘邦识于微时,帮刘邦平定天下后,却为何要自毁名誉?

萧何与刘邦识于微时,帮刘邦平定天下后,却为何要自毁名誉?

刘邦一统天下后,将一直帮他的萧何排在第一位论功行赏。可韩信死后,萧何为了保命,只好将家产全部捐出,还自毁名誉,只求刘邦能放他一马。谁知道,刘邦知道他的用心后,竟然真的对他不再刻意怀疑。

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也只是个普通的官吏,但萧何却多次凭着职权保护刘邦。当刘邦要去别处时,萧何还给他送了500钱践行,两人的情谊很是深厚。

后来,刘邦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两人在打天下的路上,也是并肩作战。

当将领们进入咸阳后,都是忙于争分金帛财物,而他却首先收取秦王朝文献档案,将其珍藏。这样的做法,让刘邦详尽地了解了天下的地理位置以及人口等诸多方面的利弊,为刘邦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

在楚汉相争期间,萧何虽然没有像韩信、曹参等人那样在前线冲锋陷阵,但他留守关中,作为后方保障团队,安抚民众,为前方人员做好补给工作,为了胜利做出努力,让刘邦多次转危为安。

而刘邦也知道他的能力,就默许他将来不及汇报的事情,先行酌情处理,等刘邦回去后再汇报。

除了心思缜密,足智多谋外,萧何也很会识人,颇有才能的韩信,就是他推荐的。而韩信也确实有才干,与萧何、张良为开国三大功臣。

汉五年时,刘邦平定了天下后,开始论功行赏。他认为功劳最大的非萧何莫属,封萧何为酂侯,给予的食邑也最多,特许萧何带剑穿鞋上殿。

可汉十一年,刘邦在邯郸平反叛时,韩信也在关中谋反,而吕后采用了萧何的计策,杀了韩信。但这一举动,也让萧何处在了风口浪尖。因为刘邦对他的疑心日益加重了。

当时,有个叫召平的人,对萧何说道:“皇上在外风吹日晒地平乱,韩信又谋反,皇上肯定对您有所怀疑,所以才专门设置了卫队。皇上的用意不是保护您,而是监视您。您的祸患从此开始了。”

于是,萧何选择了“放低自己”。他不仅将自己的财产,都捐给了军队,还采用低价或赊借等败坏名声的手段,来买地。

对于一个文官来说,又没了家产,名声也败了,这让刘邦心里的顾虑也少了几分,而且刘邦也明白萧何贬低自己的用意,也就不再刻意提防他了。

孝惠二年,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而他的后代即使因为犯罪而失去侯爵封号,天子也总会寻找萧何其他的后代,续封为酂侯。

故事出自《史记》,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是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他从普通人一步步走到开国功臣,还得到了善终,可谓是能屈能伸,拥有大智慧。

周恩来曾对萧何的能力有所评价:

"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

而萧何也确实是心思缜密,足智多谋。最初起兵时,萧何的地位明明可以当领导者,他却把刘邦推了出来,除了他为了安身保家外,他还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到底应该适合哪个位置。

因为一直是在“后勤”工作,所以他得到了不少民心,不过,在除掉韩信后,他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因为刘邦对他虽仍以礼相待,但对他的防范却更多了,怕他“功高盖主”,起了野心想造反。

因此,萧何选择了“放下”。对国事尽量少参与,自己将名声“搞臭”变得十分“喜爱”钱,希望能让爱猜忌的刘邦,知道他贪图的不是权力,而放他一马。

只能感叹一句,萧何的政治头脑实在是了不起。

萧何的“自毁名节”是臣子的智慧,而刘邦也有拥有君主的智慧。

刘邦虽然一直派人“保护”萧何,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但他当看到萧何是如何自保的时候,为家人讨要官职,为钱做“亏心事”等,他就明白,萧何没有野心,也不会反,所以二人的关系才得以维系。

从历史上来看,有“功高盖主”、“得民心”、“被重臣支持”、“手握大权”等迹象的大臣,大部分都会让皇帝心中有所顾忌的同时,从而找时机将对方的势力消弱甚至让其消失。

所以,如何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并且能够在晚年时功成身退,是一件需要研究的学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8912.html

关中,因为,名声,天下,韩信,平定,保护,刘邦识,的能力,萧何,观点评论,刘邦,曹参,韩信,刘邦识,萧何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中,因为,名声,天下,韩信,平定,保护,刘邦识,的能力,萧何,观点评论,刘邦,曹参,韩信,刘邦识,萧何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中,因为,名声,天下,韩信,平定,保护,刘邦识,的能力,萧何,观点评论,刘邦,曹参,韩信,刘邦识,萧何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