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明代独一份,上打三公,下打小吏——老朱为何钟情于打屁股?

明代独一份,上打三公,下打小吏——老朱为何钟情于打屁股?

大家应该都有童年挨打的记忆(什么?你没有挨过?那你走开!捂脸)由于淘气,小编小时候被打到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亲生。长大以后我才明白,原来自己不是特例,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并且,中国的打屁股文化竟然是源远流长。

因为这个制度不仅仅曾经是个民俗约法,在朱明时代更是上升为国家制度,老朱把这种打屁股文化称之为——廷杖!

一、廷杖文化的渊源

古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宗法家族时代祠堂里大多供有执法棍,用来责罚犯错的子弟。家如此,很多化家为国的王朝同样如此,而挨打的人也就扩大到了治下民众。

之所以说是民众,是因为赵宋之前,中原王朝有着刑不上士大夫的传统,毕竟赵匡胤标榜的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如果扒了裤子打屁股,还怎么让这些士大夫去管理民众(士大夫:我不要面子的嘛!)。

当然,这也和统治者的风格有关,作为军二代的老赵骨子里还是有一些贵族范儿的,(这种贵族气度放在今天也可以称之为好面子);而到了推倒蒙元,再定乾坤的老朱身上就不一样了。

老朱是从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战争中熬出头的,他知道没有权利的痛苦——毕竟他忍受了几十年。所以他选择怀疑一切,他无时无刻不在彰显自己的权威,他不能容忍士大夫分享自己的权力——这是爷们拿命博出来的。

于是,他做了一件事,将共治天下的士大夫打落凡间,从此这些人也只是朱明统治下的屁民。

老朱是怎么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力的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制度——廷杖。

二、廷杖制度

廷杖,这个词可以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木棍对罪犯拷掠处罚。

它的出现对于中国专治皇权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前朝同样有打板子的情况,但属于个例。到了老朱的年代,这个制度趋于常态化,并成为帝王手段之一。

历史记载,刑部尚书林俊死前给皇帝上书说:“成化间,臣犹见庭挞三五臣,容厚绵底衣,以重毡迭帕,犹卧褥数月,瘀血始消。正德时,逆瑾用事,始令去衣受杖。”

去衣受杖,这是一个多么屈辱的场景,士大夫的荣耀在脱下裤子打屁股的那一刻被丢的一干二净,一旦违背皇帝的旨意得到的将是廷杖,老朱用强权实现了自己的意志。廷杖之下老朱紧紧的将权力收回,然后,他也失去了忠诚——廷杖之下存活的恐怕很难有几个铮铮铁骨!

廷杖制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于人肉体的摧残,更可怕的是极大的摧残了人的精神。这种制度下,曾经世卿世禄的官僚士大夫再也不能保持人格的独立,再也没有曾经与皇帝共治天下的从容,可以说上自亲王文武百官三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商贾小吏,没人可以在三木之下保持人性的尊严。

自从廷杖诞生之后,文武众臣全部成为了皇帝的门下走狗或者说家奴,他们在没有一丝独立的尊严,一丝抗争的权力。

从权力的殿堂跌落凡尘,一根神奇的棍子作用竟然可怕如斯!

三、廷杖的淫威

老朱对了打板子这件事似乎情有独钟,同时也是研究颇深,甚至为此研究出了一整套理——历史记载,廷杖执行时必须有皇帝的心腹宦官确认监督,其他官员陪坐,大厅两侧左右站30名锦衣卫和宦官增加威势。

行刑时,先由宦官宣读罪臣的判定结果,之后罪臣被捽伏倒地,用麻布把他从肩膀以下绑住,使他不能转动。再把他双足用绳索绑住,由壮士四方牵拽握定,只露出臀部和腿部,接受廷杖。

廷杖一般是由栗木制成,击人的一端削成槌状,且包有铁皮,铁皮上还有倒勾,一棒击下去,行刑人再顺势一扯,尖利的倒勾就会把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撕下一大块来。这种情况下被处罚的大臣根本不可能完好的出来,轻则重伤数月不得动弹,重则不治身亡。这种设计似乎根本没有计划让这些违背皇帝意见的人活着!

似乎,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老朱的意思:

听话,可以活;不听话,就得死。

这才是老朱真正钟情于廷杖的原因,他需要权力,他需要服从,但唯独不需要异见者。

廷杖不过是一种形式罢了!

PS: 据历史记载,朱明历史上第一个接受廷杖的人是开国元勋永嘉侯朱亮祖,朱亮祖没能挨过去。。。

这以后的三百年朱明的官场虽也有几分铁骨,但“膝盖软”的奴才却多了很多。虽不算万马齐喑,却也不远矣!

明代的骇人听闻的秘密警察制度——老朱与他的盖世太保们

蒙元股份劳资纠纷引发的破产——强大的蒙元帝国与修河民工的恩怨

胡惟庸花样作死,逼得朱元璋变更政体,中国末代丞相的火箭式陨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892.html

朱明,钟情于,权力,衣受,历史,皇帝,中国,宦官,制度,老朱,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明,钟情于,权力,衣受,历史,皇帝,中国,宦官,制度,老朱,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明,钟情于,权力,衣受,历史,皇帝,中国,宦官,制度,老朱,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