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马王堆发现“丝织品”,专家以此为根据,竟说:苏秦张仪不认识

马王堆发现“丝织品”,专家以此为根据,竟说:苏秦张仪不认识

很多朋友都喜欢诸葛亮、司马懿等斗智斗勇;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一段精彩的争斗,即战国七雄间的“纵横捭阖”,其代表便是鬼谷子的两个徒弟——苏秦、张仪。当然,这里说的依然与考古有关,“马王堆汉墓”中的文物除了素纱襌衣和转瞬即逝的莲藕汤外,考古队还发现了一批“丝织品”;考古专家以此为根据,竟然说:不仅重塑了苏秦、张仪的形象,还证明了《史记》、《战国策》的“错误”。

1972年,“马王堆汉墓”的发现瞬间引起考古界轰动,3座古墓共出土了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3000多件文物;除了素纱襌衣之外,最有价值的就是一批两千年前的“丝织品”,专家称之为“帛书”,其代表便是《五十二病方》。诚然,《五十二病方》证明了中医的千年传承,但专家还发现了另一部古籍——《战国纵横家书》;这里说明一下,这部帛书共二十七章,三百二十五行,一万一千多字,出土时是没有名字的,《战国纵横家书》是考古专家为了阅读方便,从新整理后的“释文”书名。

《战国纵横家书》共有二十七章,其中11章见于《战国策》和《史记》,内容细节虽有略微不同,但大致相符;最为难得的是,剩下16章均为早已失传的内容,即便《战国策》、《史记》这样的著名史册中也不曾出现。说到这或许有朋友着急了“这16章内容与苏秦、张仪有什么关系,怎么就证明‘史记’出错了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纵横捭阖”。《鬼谷子》有云“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这么说或许过于生涩了,鬼谷子这样的古之奇人也不好妄加揣摩,这里借用专家的解释:简单地说,是指战国七雄之间的合纵连横。

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里的“六合”就是战国时期的六个诸侯国,再加上秦国,就是历史上的“战国七雄”了;自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倍增,便兴兵妄图吞并六国,其余诸侯自然竭力反抗,但仅凭一己之力很难抵挡虎狼秦军。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想当然”的认为“六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不就好了吗?”理论上这样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众诸侯互相争斗数百年,国与国之间甚至称得上“世仇”,在这种环境下,想把六国联合起来并非易事;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按照《史记》的描述,苏秦主张“合纵六国以抗秦”,简单地说,就是说服六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军。

而张仪则是“助秦以远交近攻”,说白了,张仪帮助秦国,采用“游说六国,亲善秦国”的策略,分化六国来达到逐一吞并的目的;在《史记》的记载中,苏秦、张仪虽然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但是两人辅佐的对象却刚好对立,自然也就成了敌人。这里强调一下,史料中的七国之争更复杂,也更严谨,这里仅是简单介绍;一言以蔽之,《史记》中的苏秦、张仪是同一时代的两位“纵横家”,同时也是一对直接交锋的“敌人”。说到这或许有朋友看出来了“前面说‘战国纵横家书’,这里又一直强调‘史记’,难道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的确如此,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记载的内容更加丰富,首先“佩六国印”的苏秦与“助秦”的张仪的确是敌人,但两人却并非在同一时期;从时间上来看,“张仪”先出,帮助秦国迅速“游说六国,亲善秦国”并取得卓越成绩,这才引起了众诸侯的恐慌。第二点,苏秦和张仪并没有“直接交锋”,与张仪站在地对面的并不是苏秦,而是另一位“纵横家”公孙衍;说起来“公孙衍”和张仪一样,初期同辅秦惠王,但“公孙衍”的出现比张仪还要早一些。

最初“公孙衍”是秦国主要的辅政良臣,深得秦惠王信任,也做了不少利于秦国的大事;尤其是秦魏之间的“河西之战”,公孙衍一仗“斩首八万”,将河西要塞的控制权夺到手,至此秦国剑指中原。同时,魏国元气大伤,便暗地里派人携重金示好公孙衍;结果是,公孙衍建议秦惠王在“秦魏和好”之际休兵养息,或者攻打其他弱小的国家。秦惠王对公孙衍深信不疑,本来是要放弃攻魏的,结果“张仪”出现了;简单地说,张仪认为魏国乃是六国诸侯中的强者,如果此时秦惠王不趁机将其彻底打败,等恢复过来就不好对付了。

最终秦惠王采用张仪的建议,但“公孙衍”就此失宠,之后逃往魏国做了将军,从此两人成了直接对手;张仪帮助秦国“连横”以逐一吞并六国,而公孙衍则是“合纵”六国以抵抗秦军,一段时期内,两人才是战国纷争中的主角。至于“苏秦”,其实他出现的时间更晚,据考古专家考证和《战国纵横家书》的记载,“张仪”在秦国当宰相时,“苏秦”还是未登朝堂的年轻人,两人根本没机会打交道;依据《战国纵横家书》失传的16章内容来看,张仪的真正对手是“公孙衍”,他才是“合纵策略”的倡始者。

公孙衍首创“合纵策略”,是当时弱小诸国对抗强秦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一办法,但最终却以失败落幕;《战国纵横家书》中对公孙衍的记载较为详尽,奇怪的是,《史记》虽有公孙衍传,但仅是附于张仪传下的简短篇幅,至于《战国策》更是寥寥数语而已;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提出反对意见“考古专家凭什么就认定‘战国纵横家书’记载的内容是真的,‘史记’就是错误的呢?”

理由其实很简单,一则《战国纵横家书》虽然出现在“马王堆汉墓”中,但成书时间要远早于《史记》,距离战国时期也相对较近;《史记》是汉代之后才成书,而且内容多有“道听途说”之嫌,相对来说,《战国纵横家书》的可信度更高。其次,考古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寻找珍贵文物,而是“以文物佐证历史”,对此考古专家也做了大量考证;当然,这并不是说《史记》所有内容都不正确,公正的说,它依然是目前了解历史的重要辅助资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9416.html

张仪,丝织品,史记,苏秦,秦国,六国,战国策,秦王,家书,内容,观点评论,张仪,秦惠王,苏秦,秦国,公孙衍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张仪,丝织品,史记,苏秦,秦国,六国,战国策,秦王,家书,内容,观点评论,张仪,秦惠王,苏秦,秦国,公孙衍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张仪,丝织品,史记,苏秦,秦国,六国,战国策,秦王,家书,内容,观点评论,张仪,秦惠王,苏秦,秦国,公孙衍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