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高颎被隋文帝贬黜又被隋炀帝杀害根源在于二人认为高颎危害皇权

高颎被隋文帝贬黜又被隋炀帝杀害根源在于二人认为高颎危害皇权

隋文帝杨坚代周建隋,高颎功不可没。早在杨坚假黄钺,领丞相职总览大权时,高颎就态度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能得到此等既有忠心又能力出众的大臣拥戴,是杨坚的幸运,但在这种幸运背后,却有一层阴影,使得他难以投桃报李。

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独孤后构陷高颎的故事,让人觉得高颎的失宠与罢官,与她有着极大的关系。这种看法其实有些失之偏颇,隋文帝作为一代雄主,虽然有惧内的名声,可也绝不会因此而害国事。

高颎之所以被杨坚贬黜,后来又被隋炀帝杀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杨坚父子心中,高颎其人已经成了皇权的潜在威胁。

隋文帝得位不正,最忌讳大臣能力出众功高震主

隋文帝建立隋朝以后,一直有得位不正的心病,他毕竟是以外祖父的身份,篡夺了外孙周静帝的皇位。在隋朝之前,这种权臣篡位的王朝,大都没有好下场。如曹魏、司马氏的晋朝,几乎都困于权臣祸害。

虞庆则

所以,杨坚自然对身边的有功大臣十分警惕,甚至于怀有深深的忌惮。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非但没有对曾经拥立他的大臣投桃报李,反而还痛下狠手,先后冤杀了屡立战功的右武侯大将军虞庆则、上柱国大将军王世积。

事实证明,无论虞庆则抑或王世积,都没有谋反的意图,杨坚仅仅凭着某些人的一面之词,就将他们统统杀掉,其出手果决无情,恰恰证明了他对这些人的不信任,至于罪名是什么,罪名的真假,不过是个拿来就用的借口而已。

如此,高颎也难免成为杨坚所忌惮的下一个目标。和虞庆则、王世积一样,高颎同样是有着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开皇九年(589年)统帅隋军,攻灭南陈,以灭国之功位极人臣,加封上柱国、晋齐国公。

除此以外,高颎还是一位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隋朝开皇初年,经历多年战乱的北方有大量的逃户、隐户藏匿于民间,为了使这些人重新成为国家的编户,增加税收,丰盈国库,高颎除了令地方有司清理逃户以外,还制定了输籍轻税之法,用来吸引众多逃户、隐户重归编籍。

到了开皇九年(589年),天下户口已经由四百余万户,陡增至七百余万户,几乎翻了一倍。在短短数年时间里,自然增长的人口肯定不会这么多,主要还是归功于高颎施政得当。

开皇之治

而且,整个开皇年间,数次减免赋役,裁汰兵员,使得府库收入激增,百姓乐业,为开皇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一个拥有灭国战功的治世能臣,又如何能不让心机深沉的杨坚大为忌惮呢?

但他终究没有像处置虞庆则和王世积那么简单粗暴,随便安个罪名处死,仅仅是“坐免,以公就第”。

高颎作为废太子杨勇岳父,必不能为隋文帝所容

政坛险恶,从来都不是善男信女能够生存的地方。高颎能够在尔虞我诈、充满了杀机的朝廷中枢位极人臣,除了拥有过人的能力和心性以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他与杨坚结为姻亲,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杨勇为良娣。

正因为有着这一层关系,才使得他更得杨坚信任和重用。但是,这种关系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与太子进行深入绑定,在得到好处的同时,也可能因此而遭受牵连。

当杨勇日渐失宠之时,高颎的位置就变得十分尴尬,一方面要为了自家利益,出面保住杨勇,另一方面又不能做的过于明显,令杨坚生出反感。

高颎

为了保住杨勇,高颎曾数次力劝杨坚,不要废长立幼,虽然借口都是为了国家更好,但作为政坛老手的杨坚又怎能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呢?

当杨坚决意废掉太子时,高颎势必就成了横在他面前的一大障碍,君臣之间的矛盾便很难调和。

开皇十九年(599年),发生了王世积被诬告谋反事件,这本来和高颎牵扯不上关系,但颇为诡异的是,王世积竟攀扯出,曾经在高颎那里听闻过宫中密事。

于是,高颎泄密事件又很快被杨广和他的亲信们拿来大做文章,纷纷上书弹劾高颎。这种事本来可大可小,若在受宠信之时,至多被申斥几句就算作罢,但现在是争夺太子之位的关键时刻,抓住任何机会都足以置对方于死地。

杨坚

很不幸,高颎难以幸免,在劫难逃了。杨坚顺水推舟,将他罢免,不再重用。

至于杨坚为什么没有马上杀掉高颎,这也绝非出于顾念君臣之情,而是刚刚杀了王世积,如果再杀高颎,势必使得朝廷更加人心不安。

显然,高颎得以幸免于死,只因为现在还没到他赴死的合适时机。

在高颎被罢黜的次年,失去有力保护者的杨勇被废。

高颎改税法,清理隐匿逃民,得罪了权贵门阀

除了于皇权斗争中失利以外,高颎还在改革税法、清理逃民的过程中得罪了大批既得利益者。

而这些既得利益者,大都是门阀世家。众所周知,隋朝建立于门阀政治基础之上,门阀世家也都对朝政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力。当高颎深受皇帝宠信时,门阀们自然拿他没什么办法,可一旦显露出颓势,这些人便会毫不犹豫地痛打落水狗。

门阀攻击高颎,在他正当得宠时就已经频频发生,只不过隋文帝替他挡住了大部分的攻击。

如开皇九年(589年)灭陈以后,杨坚曾亲口对高颎说:“公伐陈后,人言公反,朕已斩之。”

杨坚

历史记载中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但今人读来未免脊背生寒。今天皇帝可以为了高颎杀掉那些反对他的人,可惜“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难免哪一日宠信日衰,他就真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我们无从得知高颎当时的心理活动,究竟得意还是忧惧,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事实情况是,随着杨广集团与杨勇集团矛盾日深,门阀士族的站队便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直到高颎率军击败突厥以后,再次有人上书,诬陷高颎谋反。这一次,杨坚没有将其斩之,而是“上未有所答”。

从隋文帝的沉默中,我们不难看出,此时的他已经对高颎疑虑渐深。而在杨勇和高颎的反对者看来,皇帝的不表态,实际上就已经是表态了。

与杨广母子结怨

高颎的失宠和罢官与杨广有着极大关系,作为太子杨勇的支持者和保护者,他天然就是杨广的政敌,杨广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隋朝疆域图

这是高颎的可悲之处,由于姻亲站队的缘故,他连选择退出的权力都没有。杨勇的无能又连累了这位出将入相的不世全才。

高颎与杨广的结怨还要追溯到开皇九年(589年)的灭陈之战,两人因张丽华而结下私怨。杨广有意将张丽华纳入帐中,高颎却大义凛然地予以阻止:“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于是张丽华被冠以祸国之名被高颎下令斩杀。

杨广也不是后来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不会对那些为了国事顶撞他的人假以辞色,愤怒之下,竟阴阳怪气地说了一番话:“昔人曰: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

除此以外,高颎还得罪了一个他不该也不能得罪的人。独孤皇后善妒,因为杨坚宠幸尉迟迥的孙女,就妒心大发,杀了这个可怜的女子。

杨坚大怒失态,高颎便从旁劝谏:“陛下岂能以一妇人而轻天下!”

当独孤皇后听说高颎将自己称为“一妇人”,因此也恨上了他。

独孤伽罗

在关键时刻,独孤皇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以牙还牙,算是报了高颎将其比作区区“妇人”之仇。

高颎夫人死后,“独孤皇后知颎不可夺,阴欲去之,夫人卒,后言于上曰:‘高仆射老矣,而丧夫人,陛下何能不为之娶!’上以后言谓颎,颎流涕谢曰:‘臣今已老,退朝之后,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纳室,非臣所愿。’上乃止。”但偏偏在不久之后,高琼的爱妾怀孕了。

于是独孤皇后便又对杨坚说了一番话:“陛下当复信高颎邪?始陛下欲为颎娶,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今其诈已见,陛下安得信之!”

独孤皇后这番话属于典型的谗言,包藏祸心,令人生寒。如果在高颎尚得宠信之时,杨坚可能只会一笑置之,但此时此刻,无疑在杨坚心中扎了根刺,等着某日一股脑爆发。

当高颎与杨坚因征高句丽而发生争执时,这根刺就隐隐发挥了作用。等到高颎领军无功而返而时,独孤皇后再度于杨坚的耳边吹风:“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

如果以前的话只算扎了一根刺,这次,已经是诛心之言了。

杨坚

杨坚何等聪明,焉能听不出独孤皇后的言外之音!

千夫所指,高颎必死

至此,高颎已经树敌无数,从独孤皇后到杨广,再到遍及朝野的门阀世族,无论哪一个都必欲除之而后快。

太子杨勇和高颎本是天然的同盟者,本该互相扶持,共度危机,偏偏他又是个无能懦弱的人,非但不能帮助高颎分担火力,反而屡屡使其受累。情势至此,也真令人叹息。

杨坚到死也没有对高颎痛下杀手,或许还是顾念了他曾经“不辞灭族”的情分,可杨广就不同了,终于在大业三年(607年)“有以报高公”,将其诛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955.html

隋文帝,皇权,杨勇,虞庆则,杨坚假,根源,隋炀帝,开皇,太子,王世积,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隋文帝,皇权,杨勇,虞庆则,杨坚假,根源,隋炀帝,开皇,太子,王世积,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隋文帝,皇权,杨勇,虞庆则,杨坚假,根源,隋炀帝,开皇,太子,王世积,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