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刘繇孤身入扬州,周瑜卧底助孙策,小霸王终于挺进江东!

刘繇孤身入扬州,周瑜卧底助孙策,小霸王终于挺进江东!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10

攻占庐江后,扬州的江北部分已经尽数为袁术所得。按照原定计划,他应该去几被打成废墟的徐州分一杯羹了。

然而此时袁术还不能这样做,因为江南的丹阳郡出了大问题,使得他很难去双线作战。

当然,并不是孙贲和吴景已经与袁术决裂,这个时候孙家虽然对袁术有所不满,但是矛盾并未公开化。

真正的问题,是来源于那位货真价实的扬州刺史,他就是刘繇。

刘繇也是汉室宗亲,不过他和当今皇室的关系已经非常远了,甚至比刘备还远,因为他的祖上是西汉初年册封的齐王刘肥。

不过刘繇这一脉发展得显然比刘备一脉要好得多,他的伯父刘宠曾做到太尉。

有了这样的背景,刘繇肯定是不愁没官做的,他甚至还会因为种种原因弃官或者推辞征辟。

兴平元年(194年),因为中原战乱,正在下邳国淮浦避难的刘繇得到了一个新的职务,朝廷任命他为扬州刺史。

这个封疆大吏看似是天上掉馅饼,但刘繇却不这么想,职位虽好,但得有能力去坐才行,而袁术早就把扬州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了。自己就这么空降过去虎口夺食,对方怎么可能轻易答应呢?

刘繇终归没有当初刘表那种勇气,不敢单骑闯关,于是就呆在徐州不敢赴任。

其实他还真想错了,因为袁术对他并没有那么排斥。

这一任命虽说是来自朝廷,但代表的是李傕等人的意志,希望他能在扬州制衡袁术,就跟当初刘表是一样的。李傕郭汜在继承了董卓的势力的同时,也延续了他当初的政策。

另一方面朝廷其实也不想和袁术彻底闹掰,关中战乱连连,马腾、韩遂等人又虎视眈眈,李傕实在不愿意再多树敌,因此他也对袁术表示了善意,封其为左将军,阳翟侯,假节。虽然并没有缔结什么军事同盟,但至少在明面上双方是和解的。

总而言之,李傕对袁术的态度就是不公然撕破脸,但是私下里会稍微给他添点堵。

其实对于袁术来说也是一样的,他虽然有僭越之心,但当时还没打算公然表示出来。他也不愿意和朝廷翻脸。

当时他只占有九江一个郡,扬州大部根本就不在他控制之下,此时局面尚不稳定,不宜对抗朝廷。

反正刘繇是个光杆司令,可以暂时借助他的名义控制扬州,等以后不需要了,再把他一脚踢开也并无不可。

因此,袁术一直都没有自称扬州刺史,这相当于默认了刘繇的地位。这也是袁术和朝廷达成的一种默契。

不仅如此,孙家也欢迎刘繇的到来,因为这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目前孙家在名义上是袁术的手下,而孙策已经有了自立的念头,双方迟早是要分道扬镳的,孙策需要提前做准备。这时候迎来刘繇,就能把扬州的水搅浑,为将来的行动增加操作空间。

刘繇和袁术不可能在扬州长期共存,等到二人决裂的时候,孙策就能以领兵讨伐刘繇为由在事实上独立出去了。

当然,反过来操作也行,比如打出朝廷的旗号支持刘繇对抗袁术,有了这个借口,比直接背叛袁术要好一些,毕竟那样在道义上说不过去,而当时孙策也不能对后来袁术称帝一事未卜先知。

另外帮助朝廷任命的官员赴任,也能落个好名声,毕竟刘繇拥有一定的名望。

总之,让刘繇就任,对孙家是有好处的,而袁术也能接受,于是这件看似不太可能的事却意外地顺利实现了。

因此,在吴景和孙贲的协助下,刘繇顺利到达曲阿,他就这么在扬州安顿了下来,孙策也完成了自己的布局。

在这件事上,袁术其实是失误了的。他应该把刘繇放在身边看管起来,毕竟连马日磾这个太傅都被他软禁了,还怕什么呢?这就相当于在扬州范围内“挟刺史而令太守”,比现在更容易掌控局面。

袁术或许是认为九江是自己的基本盘,绝不允许他人染指,因此让刘繇去了别的地方,反正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但他想不到的是,局势很快就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刘繇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看似软弱的刘繇,并不是传统印象中那个庸才,其实他颇有能力,而且他也不甘心只做个傀儡。

刘繇十九岁的时候就敢进贼窝,把被绑为人质的叔叔救出来,这份胆气和孙坚不相上下,怎么可能是个窝囊废呢?

况且刘繇很有人望,很快就他的身边就聚集了一大批士人,比如以举办月旦评闻名的大名士许劭就特意来投奔他。

不仅如此,一些手里有兵的实力派人物也加入了他的麾下。

一个是在徐州被陶谦挤兑得混不下去的彭城国相薛礼,随他南下屯兵秣陵。

另一个是陶谦部将下邳国相笮融,陶谦死后,彻底失去了约束,在广陵杀了太守太守赵昱,这个佛教徒竟然毫无慈悲心,纵兵大肆劫掠后也南渡长江到了扬州,屯于秣陵县之南。

此二人都共推刘繇为盟主,这样一来刘繇就有了自己的军队。

所以说刘繇能孤身一人在扬州创造出这样的局面,绝不是等闲之辈。

之前刘繇和袁术还维持着脆弱的平衡,两个扬州主官隔江对峙。但没过多久,在刘繇的实力暴增后,逐步产生了和袁术分庭抗礼的想法,毕竟他才是正牌的扬州刺史。

而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成为刘繇和袁术最终决裂的导火索。

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奉袁术之命进攻庐江太守陆康,这一举动彻底打破了平衡。

陆康在名义上是刘繇的部下,袁术此举相当于在挑衅。

另一方面,这也让刘繇有了唇亡齿寒的危机感,他已经看出了袁术的野心,如果不早做准备,袁术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他了。

于是刘繇趁着袁术攻打庐江的机会突然发难,将袁术任命的丹阳太守吴景和丹阳都尉孙贲都赶走了。

刘繇的战术非常主动,他不止想把袁术挡在江北,反而渡江北上,在长江北岸建立了两个据点。其中樊能、于麋驻扎在横江津(今和县东南),张英驻扎在当利口(今和县东)。

从九江郡南下丹阳,一般都是从牛渚矶(今采石矶)渡江,而横江津和当利口几乎就在牛渚矶北岸,这样就相当于牛渚矶这个重要渡口已经完全被刘繇控制了。

刘繇之所以敢采取这么激进的战术,是因为他拥有一支颇具实力的水军,能够掌握制江权,而这也是他最后的底牌。后来靠着这支水军,刘繇在穷途末路之下成功续命。

此时刘繇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他声势浩大,拥兵数万。朝廷也没想到他干得这么好,于是立刻进行嘉奖,将其晋升为扬州牧、振武将军。

吴景和孙贲向西退往历阳县暂避锋芒,形势非常被动。

袁术闻讯大怒,竟然打到九江来了,这怎么能忍?于是任命心腹故吏惠衢为扬州刺史。反正刘繇都翻脸了,自己也不用顾忌那么多了。

随后袁术又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让他带兵和孙贲一起进攻刘繇在江北的部队。

刘繇拥有制江权,来自江南的增援源源不断,吴景和孙贲苦战不下,战争陷入了僵持状态,就这样打了一年多,直到兴平二年(195年)吴景他们也没拔掉刘繇在江北的这两颗钉子。

由此可见,刘繇的能力和刘表相比也相差不大,都是给袁术制造过大麻烦的人。

当初袁术不是刘表的对手,现在他同样拿刘繇没办法。

不过刘繇比刘表差的不只是那点胆气,还差了点运气。

随着庐江的陷落,孙策被彻底解放出来了,这就是刘繇接下来的对手,而当年刘表却不用亲自对付孙坚。

在孙策的规划中,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江东,这是他等了很久的机会,而唯一和预期不同的就是如今的刘繇有些过于强大了,但这对孙策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在庐江的战斗结束后,孙策立即返回寿春,向袁术提出帮助吴景他们平定江东。

说实话,袁术目前对于夺取江东兴趣一般,刘繇势大难以对付是一方面,而且他本来的计划是进攻徐州。

但是孙策提出的方案他又无法拒绝,因为孙策不需要他出兵支援。

孙策表示说,我家在江东有很多老关系,等到了那边能招募三万人马,到时候可以为您平定江东,匡扶汉室。

当然了,这个匡扶汉室算是假得不能再假了,毕竟他们准备打的刘繇就是代表汉室的。

但是这个方案却是对袁术有利无害的。

袁术不用出一兵一卒,有人愿意用自己的部曲帮他解决南面的强敌,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孙策脱离控制的问题,袁术也不是很担心,因为他根本就不看好孙策能够打得赢,于是也就答应了。

为了这一天,孙策已经等了快两年了,从他投奔袁术后就一直忍辱负重,这次终于得到了独自发展的机会。

不过在出征前,孙策还是得先解决好家人的问题,这一点是他历来都很重视的。

之前为了避开徐州的兵祸以及陶谦的敌意,孙策把家人从江北的江都接到江南的曲阿。可是现在曲阿成了敌人刘繇的大本营,因此必须再挪挪地方。

不过这件事早就有人帮他办好了,当时担任吴郡都尉的朱治已经把吴夫人等家属接走保护起来了。

朱治是当初孙坚担任长沙太守时就在他手下效力的元老了,阳人之战和洛阳光复都有他的功劳,无论是能力还是忠诚都是非常可靠的。

在他的协助下,孙策成功把家人接到江北,先安顿在吴景等人驻扎的历阳县,随后又迁到后方的阜陵,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

出征前,袁术表孙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事。而兵马只给了他一千多人和几十匹马。

其实这些人就是当初孙策从袁术那要回来的孙坚旧部,袁术到底还是一毛未拔。

然而孙策个人魅力太强,有的是人愿意跟着他干,慕名而来的宾客多达数百人。之后一路上前来投奔的人更是络绎不绝,等到了历阳前线,已经扩充到五六千人了。再加上吴景、孙贲所部,总兵力应该在万人以上。

不过尽管如此,孙策一方的实力也远远逊色于刘繇。刘繇兵力是他的数倍,还拥有制江权,仅仅位于江北的两个据点就阻挡了吴景一年多。正面对决的话他没理由败得这么快。难道孙策真如许贡所说,是西楚霸王一般的战神吗?

其实并非如此,孙策作战勇则勇矣,但同样长于谋略。从当初和张纮的谈话以及后来在丹阳郡的布局,说明他绝不是少谋无断之人。

虽然刘繇实力膨胀的速度有点超出预料,但这早在他的算计之中,他也早就有了对策,年少时结下的那段金兰之谊成了破局的关键点。

孙策屯兵历阳时,并没有急着进攻,他在等一个人,很快这个人就来了,他就是孙策的挚友周瑜。

见到周瑜后,孙策大喜过望,高兴地说:“你能来帮我,大事可成!”

他如此激动不光是因为和挚友重逢,更是因为周瑜的到来标志着他的计划可以顺利实施了。

那么孙策究竟安排了什么秘密计划呢?

其实周瑜虽然不是孤身前来,他带了兵带了船也带了粮草,但仍然不是改变局势的关键,他只是一个中间人,真正的胜负手是他的从父亲周尚,这才是孙策的杀手锏。

之所以说周尚重要,则是因为他的身份,当时周尚的官职是丹阳太守。

这就奇怪了,之前的丹阳太守是吴景,什么时候变成周尚了呢?难道是袁术换人了吗?

这种推论应该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吴景和孙贲被刘繇驱逐后,袁术就失去了对丹阳郡的控制,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战线都被刘繇维持在江北九江范围内,他如何能够再任命丹阳太守呢?

若说周尚这个丹阳太守是虚领,实际上他人在江北的话,那也不符合事实,因为后来孙策在论功行赏时,明确表示周家是在丹阳对他进行资助的。

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江表传)

由此可见,周尚这个丹阳太守,是兵权在握的名副其实的太守,而且还不是袁术任命的。

既然不是袁术任命的,那么他只能是刘繇任命的了,正因为周尚是刘繇的人,他的站队才会显得那么关键。

对于策反周尚一事,孙策早就开始着手进行,他已经和周瑜都商量好了,让他借着探亲的名义,前往丹阳说服周尚。

按说此时周家的话事人肯定是周尚,而不会是周瑜这个白身青年,那为什么仅凭周瑜的三言两语,他就愿意背叛刘繇呢?

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周家的根基庐江郡已经归了袁术,陆家是什么下场他一清二楚,如果坚持和袁术为敌,他承受不起这个代价。

另一方面,孙策可能也给出了承诺,比如击败刘繇后还让他做丹阳太守,职位不变等等。

总之,改换门庭对周尚来说有利无害。

因此,在周尚同意反戈一击的那一刻,对此一无所知的刘繇就已经输了。

很快,一切准备就绪的孙策就写信通知周瑜可以开始行动了,这才有了前文他带人前往历阳助战的一幕。

由于周瑜是带着船来的,虽然他的水师不一定就比刘繇要强,但至少可以起到袭扰的作用。

很快,长江上的补给线就岌岌可危了,而驻守于江北并失去了后方支援的刘繇部将樊能、于麋、张英很快就被击溃了,刘繇的势力被赶到了江南。

这场前哨战的胜利大大提振了孙策军的士气,接下来就要迎来渡江之战了,这才是更大的考验

位于长江南岸的牛渚矶,是一座易守难攻的要塞,而且这里还有一座大粮仓,这就是刘繇能长期支持江北作战的原因。

虽然周瑜带来了一些丹阳水军,但始终有限,无法将全军渡过江去,当时孙策的表弟徐琨提出暂且原地驻军,等搜集船只再过江。

这时他母亲(孙策的姑姑)在军中,反驳道:“现在继续等就是贻误军机,到时候刘繇派水军来增援我们就没机会了,赶紧用芦苇扎成排筏把部队运过江去才是正经。”看来孙家的女人尚武是有传统的。

很快孙策全军成功渡江。不过仅凭这些力量强攻牛渚矶还是很难的。这时候,就轮到最重要的底牌周尚登场了。

在战局进入到最焦灼的时刻,周尚领兵突然出现在攻牛渚矶的南侧。之前当利口守将张英战败后逃到牛渚矶,以为据此要塞可保无虞,他完全想不到背后也会出现敌人,结果又吃到一场惨败,牛渚矶顺利落入孙策手中。

这样一来,孙策不仅在长江南岸得到了一个据点,还得到了大量兵器和粮草,足以支持长期作战,胜负的天平已经彻底逆转了。

能取得这么好局面,可以说最大的功劳就是周尚,然而孙策后来却把功劳都给了周瑜,完全没提周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这应该是在为周尚遮丑,毕竟刘繇对他不薄,但他却背叛了恩主,别管什么原因,总之这件事极不光彩。于是只能让他低调点,继续做太守就是了,至于明面上的功劳就给周瑜吧,毕竟周瑜身无官职,即使做了卧底也不算对不起刘繇。

战斗还将继续,为了进攻刘繇的老巢曲阿,接下来该对付的就是盘踞在秣陵的薛礼,及其城南的笮融了,这两个拦路虎也是刘繇手下实力最强的将领。

见孙策来攻,笮融当即出战,他不知道孙策的厉害,结果一触即溃,损兵五百多人,之后就再也不敢出城迎战了。

本以为据城死守可以挡住孙策,没想到对方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孙策竟然不理笮融,乘船顺长江而下,直接进攻后方的薛礼。

薛礼本以为前面有笮融顶着,根本没有防备,见孙策神兵天降,惊慌失措下竟然弃城逃跑,白白将城池送给对手。

孙策这个直取敌后的战术看似冒险,但实际上是有可行性的,因为在夺取了牛渚矶后,他应该又得到了一部分船只,水军实力进一步增强,完全可以在长江上畅行无阻。虽然刘繇还有水军,但是已经威胁不到他了。

正因为有了这支船队,他才敢于跳过笮融奇袭秣陵,而不怕被截断后路。

这时,逃回江南的樊能、于糜又纠集了一些部队,准备攻打孙策的根据地牛渚矶。不过他们临时招募的都是一帮乌合之众,其中还有不少兵卒的家眷,结果很快就被回援的孙策打垮了,被俘一万多人。

现在最后一个对手就是笮融了。不过此时笮融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之前薛礼弃城逃跑时路过笮融的地盘,结果笮融来了个黑吃黑把薛礼给干掉了,他的部曲想必也被笮融兼并,对付他并不容易。

孙策渡江四战四捷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孙策第二次北上与笮融开战后,没多久就被流矢射中了大腿,战况进展并不顺利。

而之前投降的敌兵,听说孙策受伤后再次反叛,好在被吴景平定。

为了扭转局面,孙策心生一计,派间谍骗笮融说: “孙策已经中箭身亡。”

笮融中了孙策诈死之计,大喜过望,于是发兵进攻,结果轻敌冒进,中了埋伏。此战孙策大获全胜,斩首一千多人。

孙策挟大胜之余威,逼近笮融营前,士卒齐声高呼:“孙郎究竟如何?”

笮融的先锋本来就因为大败而丧胆,这下彻底绷不住了,于是连夜仓皇逃窜。

听说孙策没死,笮融大惊失色,他自忖不是孙策的对手,只好挖沟筑垒,意图死守。

孙策发现笮融胆气尽丧,已经没有威胁,而且他的驻地易守难攻,于是就把进攻目标转移到其他地方了。

之后孙策在丹阳纵横无阻,连续拿下梅陵、湖孰、江乘,这下通向刘繇大本营曲阿的通道已经被打开了。

此时刘繇已经惶惶不可终日,正在他手足无措之时,有人建议说:“您可以用太史慈做将军。”

太史慈和刘繇是东莱郡的同乡,他这次是来看望刘繇的。

之前太史慈为了向孔融报恩,用计冲出城去给刘备报信,足见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若能为刘繇所用,应该是孙策的劲敌。

不过刘繇却拒绝了,他给出的理由是怕许劭笑话自己。

许劭虽然来投奔刘繇,但并非刘繇的部下,他一直没做官,就是个闲散人员,刘繇和他也不算什么上下级,毕竟许劭没有官职在身,他们俩应该还是按名士圈子里那种模式交往的,否则许劭也不敢笑话刘繇。

太史慈虽然名气不小,但他却是个充满游侠作风的人,和刘繇、许劭这种大名士显然不是一路人。

再加上太史慈本来也不是来投奔刘繇的,要是征辟为将,岂不是显得自己手下无人?

都到了这种紧急关头,还拘泥于面子,刘繇确实输得不冤。

最后刘繇也没给太史慈什么官职,而是让他去侦察敌情,应该是以同乡朋友的名义去的。

太史慈一向艺高人胆大,他只带一个骑兵就去了,结果突然与孙策遭遇。

孙策手下的人就多了,共有十三人,而且都是韩当、宋谦、黄盖等名将。

然而太史慈丝毫不惧,冲上去就跟孙策单挑,一番激战过后平分秋色,后来双方援兵赶到,于是各自罢手散去。

这场战斗给孙策留下很深的印象,太史慈是他渡江作战以来遇到的最厉害的对手,很快他们将再次遭遇。

之后刘繇主动出战遭到惨败,这下曲阿是守不住了,他只能出逃。

然而,刘繇并非此后就一蹶不振了,毕竟天无绝人之路,他仍然有满血复活的机会。

至此,孙策在渡江后的主要战斗都已结束,看起来只要再清理掉剩下的小角色,他就可以得到梦寐以求的江东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9565.html

因为,刺史,刘繇,孙策,朝廷,李傕,孤身,周瑜,扬州,袁术,吴景,刘繇,孙策,周尚,袁术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刺史,刘繇,孙策,朝廷,李傕,孤身,周瑜,扬州,袁术,吴景,刘繇,孙策,周尚,袁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刺史,刘繇,孙策,朝廷,李傕,孤身,周瑜,扬州,袁术,吴景,刘繇,孙策,周尚,袁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