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君主与贵族之间如何从纷争到日趋稳定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君主与贵族之间如何从纷争到日趋稳定

前言:西周建立后,权力的分配以血缘关系来决定。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将王室亲戚、有功之人和商朝后裔分封诸侯国,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又将自己土地分给士、嫡长子继承,其余的儿子分封,然后官职世代继承,同时用礼乐来维持秩序。这些贵族们逐渐掌握了这片土地的经济和军事权,久而久之贵族的权利越来越多,逐渐威胁到君主的地位,许多思想觉醒的诸侯们开始对这一制度进行改变。

周天子依靠诸侯来灭亡的商朝,理应给他们赏赐,不能收回他们的封地,再加上当时的交通不发达,周天子管不了这么多土地,权力触及不到偏远的地方,只能将土地进行分封,以血缘来维系统治的稳定。

一、君主的无奈

《史记》中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1、出现的原因周人没有数学和经济学概念,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个制度的致命性。

土地就这么多,可是贵族人口是不断增长的,人口与资源不相符导致资源竞争社会动荡再加上贵族之间不断的联姻,贵族的权势越来越大,贵族开枝散叶,国君的势力就越小。

贵族的壮大也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君主的权力太过分散,不像后世皇帝那样能够将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

血缘在权力面前显得一文不值,感情不在于血缘的远近,也不是每个君主都有春秋小霸郑庄公的能力,能制服住起兵叛乱的弟弟叔段。

2、那些悲剧齐襄公的父亲齐僖公很爱自己的亲侄子公孙无知,让他穿嫡子的衣服,所以齐襄公一直不喜欢公孙无知。等到齐襄公继位,公孙无知立马被冷落,郁郁不得志的他根本不顾及伯父对自己的爱,伙同连称等人杀死齐襄公成为齐国君主。

鲁国的三桓之乱,直接导致了鲁国衰弱并最终灭亡。之所以叫三桓,因为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人,鲁桓公就是前面齐襄公的妹夫。三桓势力强盛,掌握着鲁国的大部分兵力和国土,孔子实行“堕三都”来削弱三桓的计划,计划失败,孔子也离开了鲁国。三桓的土地后来被齐国夺走,季孙的土地从鲁国分了出来,建立了费国。

血缘已经维系不了和平,国家的土地也不够分封,国内纷争不断,更不用说国家之间了。

二、君主的改革

1、选贤举能,不再只任用亲属各国君主不再坐以待毙,开始想办法如何削弱贵族的权利。

官职世代继承使贵族壮大,并且不能保证每一任官员都是贤能忠义之辈,于是君主还是任用有才能之人,齐桓公任用曾经伤害自己的管仲而成为春秋五霸,秦穆公任用已七旬的百里奚为自己出谋划策。

晋献公在位时,为了保证年幼的太子继位后不受本国的世卿欺压,于是“尽杀诸公子”,自己的儿子也不许在国内任职,重耳和夷吾开始了流亡生涯。

重耳回国后做了晋文公后,任用那些曾经与自己共患难的大臣们,而公侯的地位越来越低,以至于这些异姓士大夫的权势越来越大。但是春秋晚期赵、韩、魏三家直接瓜分了晋国,然后装模作样去洛邑见周威烈王请求受封诸侯,同样被受诸侯欺压的周天子也无能为力,只能答应,还能做个人情。

人类的思想是不断进步的,孔子对春秋出现的礼崩乐坏感到痛心疾首,想要恢复以前“大宗维瀚,宗子维城”的状态,可惜崩坏的越来越彻底,孔子也无能为力。

士人也对上层社会有了向往,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齐国贵族田氏取代姜氏成为新国君后,第四任国君齐威王(一说第三任田午创办)创立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开始出现,士人的学术和思想有了进步为齐国提供了不少人才冲击了原有的贵族制度。

2、从根本上改变无论是自己的亲戚还是异姓贵族,都会对君主造成威胁,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制度。

三家分晋后,魏国第一任国君魏文侯让李悝变法,根据前人的教训废除了传统的官职世代继承制度,并提出了"食有劳而禄有功",就是不劳动没功劳的人就不能享受食禄。魏国作为新兴国家,贵族的势力并不大,李悝也得以善终,可是在他后世的变法家们就没这么幸运了。

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已经传了三代的贵族就不能再传了,分封归还君主,血缘较远的贵族直接废为平民。在吴起的变法下,楚国日益昌盛,而他本人也遭到了楚国贵族的记恨,楚悼王一死,贵族将其杀害。

受李悝与吴起的影响,商鞅变法时也主张削弱贵族,最后被车裂,吴起死的时候还有心机为自己报仇,而商鞅连仇都报不了,足以证明贵族难对付,变革艰难,一个诸侯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周天子了,早就名存实亡了。

3、回收兵权与土地三家分晋后,便设立了将军的职务,文武职位慢慢地分开,权力开始分散,君主让文武官员互相制约,各有分工。

而将领想要调动兵权,必须拿到国君的虎符,虎符分为两半,一半在将领手里,一半在国君手里,这样兵权就不会被随意支配,从而发生叛乱。

分封制对君主不利,就启用郡县制,春秋时期开始有了郡县制,君主亲自任命地方官员,不在世袭,贵族也不能再依靠土地来壮大自己,君主以此维护中央的权力。

4、灌输忠心的思想以下犯上,是因为缺乏忠义之心,孔子说“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春秋时卿大夫缺少忠义之心,到了春秋末期才有了忠的概念。

战国时人们开始大肆宣扬忠义,战国四公子养食客,招贤纳士,为国效力。豫让为报答智瑶的知遇之恩,三家分晋后自刎而死,也为后世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典故。

三、混乱的春秋战国结束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然而两世灭亡,柳宗元认为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朝法家治天下,手段残酷,加上秦始皇父子对百姓进行压榨,最终灭亡。

到了汉朝建立,因为分封制的思想还在,刘邦的胜利,有当时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功劳,这些诸侯王都能力强悍,刘邦不得已只能进行分封,到后来就想办法将他们杀害。

到了汉武帝时,考虑到前朝时诸侯王经常叛乱,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终于实现了前辈晁错贾谊的想法,并用儒家思想治国,郡县制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孔子的思想多年后终于在中国开始实行。

结语:春秋战国在流血和牺牲中,为后世的君主做了前车之鉴,最终贵族阶级失败了。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制度也是在不断的完善,从历史中学习经验和教训,也能让自己不断进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9639.html

诸侯国,权力,时期,任用,周天子,君主,土地,贵族,纷争,齐襄公,观点评论,诸侯,周天子,君主,贵族,齐襄公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诸侯国,权力,时期,任用,周天子,君主,土地,贵族,纷争,齐襄公,观点评论,诸侯,周天子,君主,贵族,齐襄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诸侯国,权力,时期,任用,周天子,君主,土地,贵族,纷争,齐襄公,观点评论,诸侯,周天子,君主,贵族,齐襄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