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从集团构成、托孤背景以及托孤对象,对刘备与孙策托孤进行比较

从集团构成、托孤背景以及托孤对象,对刘备与孙策托孤进行比较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家一般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来确保新一任帝王的合法性。若是该继承人还未成年,自己又不想把皇位传给其他人的时候,通常都会采用托孤的方式,委托大臣或是族亲辅佐幼帝。

虽然托孤是无奈之举,托孤人选却是需要帝王再三斟酌,甚至临死前都还在纠结怎样限制这些托孤大臣。毕竟新帝年纪小或是不懂事,贸然将一整个国家交到他手里,不是明智之举。

三国时期,魏蜀吴在托孤问题上各有不同,又十分相似。但是魏国因为托孤失败导致自己国家覆灭,本文将以刘备和孙策的成功托孤来做比较,来看看在这段时期里不同的国家是如何处理托孤问题。

一、刘备与孙策集团构成分析

刘备和孙策二人皆是白手起家,他们二人看似起点相同,却又有诸多不同。刘备耗尽半生才坐拥益州之地,孙策却能快速占领江东一带。说白了孙策就是家族产业,家底殷实才能让他迅速称霸。

1.孙策与家族产业

细细查看东吴内部集团构成,就不难发现那些在东吴做高官的人员,比如陆逊周瑜等人,他们无不是与孙坚孙权有着裙带关系之人,在这个统治集团里你没有势力,根本无法爬上高职。

孙策属于少年得志,他家境好,从小就接受了良好教育。他的父亲孙坚文韬武略官至太守,对孙策有极大的影响。父亲死后成为孤儿,投靠袁术,即使后来离开袁术也能在江东创造自己的一番基业。

在投靠袁术的时候,孙策是带了自己父亲旧部之人过去的。离开以后他就凭借这股力量闯荡江东,在江东重新招揽了英雄豪杰。这股英雄豪杰以周瑜为代表,是孙策集团的组成部分之一。

同时孙策吸纳了前来南下避难的能人异士,这股力量以张昭为代表。孙策集团便是由孙坚旧部,江东豪杰以及南下避难之人所组成的。在孙策临死前,他却把这个班底留给了弟弟孙权。

至于为什么孙策没有把这份强大的班底留给他的直系儿子,这个问题我们稍后会讨论。综上所述,孙策的班底看上去十分牢固 但是却有着家族企业该有的弊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行政效率确实很快。

2.刘备与民办企业

如果说孙策属于少年英雄得志,那么刘备完全就是大器晚成。从刘备祖上三代都是平民,他40岁还在卖草鞋来看,若不是恰逢乱世,刘备这一生就要与草鞋相伴。

刘备才是完完全全的白手起家,他一开始连名声都没有,根本招揽不到部下。但是他很聪明,凭借着刘家祖上那点微末的皇室血脉,去跟汉献帝攀关系。汉献帝还真叫了一声叔叔,从此刘备就变成了刘皇叔。

正是凭借着这点名声效应,刘备才能开始招揽部下。刘备集团的组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荆州集团是以荆州人士为群体的一群人,这里是刘备最早起家的地方。

在刘备集团里,荆州集团几乎垄断了蜀汉的执政主力,这个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也正是拥有这样一群人,刘备才有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益州集团基本上都是益州本土人士,这一部分力量原本是刘璋旧部归顺刘备以后待遇不高,却在刘备死后占有重要位置。除去这两个群体,还有最早跟随刘备的毫无身份之人,就比如关羽张飞。

不过在关羽张飞去世以后,蜀国的政治资源基本被上述两大集团所垄断。这两大集团也就成为了蜀国主要的政治统治阶层,不过他们集团内部的资源分配并不平均,但是这是后话。

二、刘备托孤与孙策托孤背景比较分析

刘备和孙策两人托孤的环境其实大同小异,他们二人都是在国家开始步入正轨中突然离去。这个时候国家内忧外患,形势十分严峻。如何选好一个托孤人选,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1.江东霸王离世

如若真论起来,孙策的托孤环境其实远远不如刘备那样简单。当时江东初定,一切都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人来担任新一任领导者。且不说江东内部是否能够平和,外患才是孙策最为担心的事情。

当时曹操正在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这两位可都是有一统天下的野心。无论哪一方最终取得胜利,他们都会对江东下手。孙策对于当时的局面有深深的担忧之情,他在托孤的时候也只托给了张昭一人。

或许其实孙策是想托孤给周瑜,但是直到他去世后,周瑜都没能赶回来。再加上当时周瑜其实并不看好孙策的割据意图,对于曹操的态度十分暧昧,大有曹操以德服人,他就跑去投奔曹操的意思。

孙策在托孤上叮嘱张昭,你要是打不过他们就直接跑吧。并且他对张昭说,要是孙权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那你就取而代之。孙策在临死前告诫孙权,你现阶段的任务就是保住江东。

孙策这一系列的举动,最终能让他以高超的眼光和方式,成功完成了权力的转接。并且最终让孙权得以大展身手,成为了三足鼎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2.白帝城托孤

对比起孙策,刘备的托孤背景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刘备当时虽然在夷陵战败,但是集团内部没有伤及根本。就连孙权都跑过来与他求和,这也初步证明刘备集团实力还是有的,最主要的是内部矛盾。

前面也说过,刘备集团主要分为两股势力,这荆州集团与益州集团的政治资源分配不平均,再加上关羽丢了荆州。这让两个集团的矛盾凸显出来,甚至益州集团内部对刘备旧部有着厌恶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的儿子刘禅根本不能把控大局,甚至可以说弄不好就会直接让这个集团分崩离析。这也是民办集团的一个小弊端,权力交接全看上任领导者做得好不好。

所以刘备在托孤问题上选择了两个人,这两人恰恰好是代表着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的。一个就是我们很熟知的诸葛亮,另一个就是李严。他们二人一文一武,正好有效达成了平衡。

三、从托孤对象看吴蜀两国立国战略思想及影响

吴蜀两国的托孤对象看似不一样,其实他们的选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遵循着一人掌握军权,一人主政的模式。将他们二人旋地分开,很好地避免了军政集于一人后造成的篡位问题。

1.仓促吴国

孙策在托孤的时候仅仅只有张昭一人,造成这样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孙策英年早逝。他还没有来得及筹划安排,所以这项计划并不是十分周密。还是周瑜赶回来以后,自己掌握军权。

当然至于为什么要只托孤给张昭一人,并不是孙策觉得张钊十分受他信任,就可以把军政大权交给他。周瑜同他如同兄弟一般,但是周瑜这个人内心深处还是偏向曹操,这违背了孙策保江东的初衷。

孙策对局势有着很好的认知,他知道自己现阶段肯定是不能与其他二国相比。所以他在遗言里也仅仅要求张昭保住江东。深刻的利国政策就是以防御型为主,以退为攻,以受为进。

2.缜密蜀国

相比起吴国的仓促,刘备的计划就要缜密得多。刘备在托孤的时候,不仅选择了两位托孤大臣,还很好地将他们区分了主副关系,这二人又恰恰好是两个集团的重要人物,从而稳固了当前局势。

当然因为刘备最早打着“新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旗号,四处招揽人马。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北伐曹魏政权,从而能让自己实现这个愿望。他认为诸葛亮能够代替自己,继续完成北伐的目标。

诸葛亮也是整个蜀国集团唯一一个有能力整合内部力量去实施。北上伐魏的夙愿。当然仅仅只有诸葛亮一人是不够的,刘备担心在他死后政权内部会出现分裂,又另外找来了李严作为托孤大臣。

在刘备死了以后,诸葛亮果然不负众望继续北伐,集团内部也没有明显的矛盾。这显然是达到了刘备最开始托孤的目的,刘备的托孤无疑是成功的,他的政治目标也仅仅只有一个,那就是北伐。

虽然刘备成功让诸葛亮继续北伐,但是连年的战争让蜀汉政权被步步紧逼削弱。最后也就有了刘后主乐不思蜀,果断向曹魏政权投降,成为了三国鼎立中第1个被覆灭的政权。

总结

托孤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很常见。我们通过对刘备与孙策的托孤事件进行比较,大致可以发现,尽管在托孤的集团构成、背景、以及人选上有较大差异。

但是刘备和孙策无一是成功的托孤者,他们将军权分开,很好的避免了有谋权篡位想法之人独掌大权,从而成功的实施托孤,在这一点上曹魏政权完全比不过他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9689.html

江东,进行,孙权,国家,对象,刘备,孙策,背景,周瑜,集团,知识科普,托孤,江东,刘备,孙策,张昭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江东,进行,孙权,国家,对象,刘备,孙策,背景,周瑜,集团,知识科普,托孤,江东,刘备,孙策,张昭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江东,进行,孙权,国家,对象,刘备,孙策,背景,周瑜,集团,知识科普,托孤,江东,刘备,孙策,张昭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