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秦国只是西部边陲小国,为何能统一天下?

秦国只是西部边陲小国,为何能统一天下?

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制度取胜。这里的制度就是法制,就是自秦孝公以来推行的商鞅变法,并一直维持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时,法制永远比人治更先进、更合理。

秦国的先祖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而被周天子封在了秦地,这里是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一带,古人有以地名为国号的传统,这也是秦国之名的由来。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为救援周朝,并且派兵护送周平王迁都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秦国才真正开始被称为诸侯国,秦国才开始以诸侯国的名义屹立在华夏的西垂之地。

秦国经过多少代国君的奋斗,才在秦穆公时期达到最辉煌的顶峰,秦国所谓最鼎盛的辉煌不过是称霸西戎而已,即使是最强大的秦穆公时期,秦国连函谷关也出不去,称霸西戎与称霸中原相比,显然差了十万八千里。

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别说统一天下,能打出函谷关,都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秦国有了商鞅变法,并在后来的历朝历代,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才有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六国,否则秦国永世只能在西戎称霸。

并不是只有秦国才有变法,东方六国都曾有过变法,比较有名的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赵国的赵武灵王变法,但只有秦国的变法最彻底,并一直贯彻执行,其他国家的变法,都是随着灵魂人物的去世而烟消云散。

并不是秦国第一个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和楚国的吴起变法都比商鞅变法要早,商鞅甚至都要学习李悝与吴起的变法,但最终成功的只有商鞅变法,而就是秦国与众不同的地方。

商鞅在秦国变法之前,秦国先是被晋国堵在了关中,出不了关东半步,即使是三家分晋之后,秦国照样被魏国打得没有脾气,割地求和,委曲求全,商鞅在秦国变法二十多年,秦国人,无论是国君还是普通百姓,都支持了商鞅之法,而不是商鞅这个人。

商鞅在秦国变法二十多年,让法制成为整个秦国上下一致遵守的制度,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敢守法,商鞅打破了自夏、商、周以来数千年的“刑不上大夫”的传统,给了所有秦国人一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制度,这是何其的伟大。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种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信条,在那个奴隶制社会中,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可是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办成了,当秦孝公的太子嬴驷犯了法,商鞅处罚了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割去鼻子,另一个在脸上刺字,让秦国天下为之震动,没有人敢不守法,创造了守法的良好条件,这就是制度。

商鞅之法让秦国真正强大起来,让国君看到了秦国实实在在的变化,看到了秦国在变法之下的强大,国君当然就会一直支持变法,商鞅变法让老百姓得到了一个阶层上升的空间,在那个世袭制度仍是主流的奴隶制社会,这样的变革简直是石破天惊,老百姓当然一直拥护了。

所以即使秦惠文王车裂了商鞅,但并没有废除商鞅之法,商鞅的变法已经超越了个人的力量,而形成了秦国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制度,形成了让每个人都会遵守的制度,形成了秦国的一种习惯和力量,形成了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这就是制度。

人可以犯错,但制度不会犯错,国君可以昏庸,但制度不会昏庸,以法家的制度来治国,比仅仅依靠国君的贤能治国要先进、合理得多。

东方六国并非没有明君,从战国时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魏国国君魏文侯开始,江山代有明君出,但没有一个先进合理的制度,明君不过是昙花一现,比如赵武灵王,楚怀王等等,仅仅靠人治是无法使国家强大的,明君治国只不过能维持一时的繁荣,一旦明君去世之后,各国就陷入了黑暗。

秦国难能可贵的是一直坚持了制度,并非秦国代代都是明君,而是秦国自秦孝公之后的历代国君都无法更改商鞅之法,因为商鞅之法在秦国已经溶入了生活,形成了制度,习惯成了自然,不是那么容易更改的。

当然了,每个诸侯国都想学秦国变法而强大,不断地试图变法,但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持之以恒地形成制度,万世不变地流传下来,唯有秦国才做到了,所以是秦国最为强大,自然也就是秦国统一六国了。

每个诸侯国都在不断招揽人才,人才固然重要,但没有形成一种让国家强大的制度,再多的人才也是徒然,而且人才多了,不是团结一致对外,反而更多是窝里斗。

人性有弱点,制度有不足,但一个合理先进的制度,让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制度,永远是取胜的法宝,即使到了现在,仍然是制度取胜的年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9741.html

明君,秦孝公,何能,代国君,国家,小国,诸侯,秦国,制度,商鞅变法,观点评论,秦孝公,李悝,商鞅,秦国,制度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君,秦孝公,何能,代国君,国家,小国,诸侯,秦国,制度,商鞅变法,观点评论,秦孝公,李悝,商鞅,秦国,制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君,秦孝公,何能,代国君,国家,小国,诸侯,秦国,制度,商鞅变法,观点评论,秦孝公,李悝,商鞅,秦国,制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