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浅析漠北大捷与李广之死

浅析漠北大捷与李广之死

唐代的王昌龄在诗中感慨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飞将指的就是飞将军李广。汉朝是我国一个较为开放的朝代,在汉代建立以后一直被匈奴所欺负,历代皇帝采用和亲政策缓解压力。

直到汉武帝的出现,汉朝开始向匈奴宣战。一将功成万骨枯,刘彻在经过两年的河西之战以后,已经将匈奴势力完全打到了大陆以北地区。这一次刘彻打算来一个大的,直接彻底解决北方问题。

这次漠北大战,汉武帝派了卫青和霍去病两员大将前去伏击匈奴,这老将李广就不乐意了,非要跟着一起去。汉武帝最后没有劝动李广,还是让这位老将军上了战场,李广一身戎马,最后却以自刎谢幕。

一、漠北大捷

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汉朝通过这一战基本奠定了自己在中原版图上的地位,大漠以南基本不见匈奴人。而这场战疫对于李广而言,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战役,万万马虎不得。

1.老骥伏枥

这一战目标是遥远的漠北,在此之前汉朝军队从未去过极北之地,这一战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和向导。汉武帝还专门让卫青霍去病一起前往漠北之地,一个正面猛攻,另一个则寻找左贤王决战。

卫青和霍去病都配了一些副将,霍去病打仗作风彪悍,汉武帝就给他配了李广的儿子。而卫青打仗一向谨慎,他向武汉武帝索要的副将一般是由他的亲友团组成,汉武帝点头答应了。

但是这一长串名单里面却没有李广,李广急了,大家都去极北苦寒之地打仗,为什么只有他被落下?李广想去漠北大战,他不仅想去,还要去做前将军,也就是打头阵的人。

这让汉武帝犯难了,毕竟李广当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不如将打仗交给年轻人,自己在家颐养天年。李广当然不乐意,他知道这或许是汉匈之间的最后一战,他就算死也要死在战场之上。

汉武帝这一听感动万分,当即就决定让这个老将军重新回到战场上。毕竟有李广这样的老将压阵,征战漠北的将士们想必会鼓足干劲,汉武帝期待着他们的凯旋。汉武帝却没想到这是李广最后一战。

2.自刎谢幕

李广终于得到机会前往漠北之地,他老泪纵横,终于在晚年有了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他一定要让他人看到,他李广老骥伏枥却不减当年威风,顺利为他的军事生涯画上完美的结尾。

然而这个想法仿佛一个魔咒一般,那些口口声声说要完成任务后安心退位的老将,基本没有什么好下场。就连李广也不例外,他前脚刚走,汉武帝立马把卫青叫到一边:“李广数奇,不要让他正面对抗单于。”

汉武帝也确实没有说错李广,数奇就是运气不好的意思,李广一辈子运气都没有好到哪里去。卫青的运气却是好的过分,这才出塞没多久就抓到匈奴人,审问到了一个珍贵的情报。

原来匈奴单于听到了消息绕开了霍去病直接来到了卫青的前方。这个消息传出来,李广差点兴奋地跳了起来,多少个日夜春秋,李广都在渴望着与单于对峙,手刃单于是他毕生追求。

卫青当然没有忘记汉武帝的交代,他果断把李广从前锋换到了后卫,卫青是有自己的考量在的。但是李广不解,自己擅自行动,军队又没有向导,最终在沙漠里迷了路,是卫青收兵途中见到才将人带出。

卫青询问起李广的迷路情况,他需要向汉武帝上书报告军情,李广却迟迟未回答。卫青本想让李广部下前去受审对质,却被李广拦下,他要自己独自前往大将军幕府接受审理。

等到李广到达了卫青的地盘以后,他自知无言以对卫青,他在漠北一战中迷路应当受罚,他觉得自己被天意玩弄,不愿再去受那些文人侮辱诽谤,当机立断拔刀自刎,一代名将就此结束。

二、谁的问题

李广自杀究竟是谁的问题,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探寻着这个疑问的答案,很多人认为其实是因为卫青将李广从前锋换至后卫,才导致了李广犯下这等大错,最终导致他拔刀自刎,其实不然。

1.卫青的考量

卫青对于李广的了解其实不是甚多,他是一个极为谨慎的人,比起相信这位老将的不确定性,他更欣赏自己的心腹。这次他将正面攻打单于的机会给了公孙敖。公孙敖在卫青还是一个无名小辈的时候,救了他一命。

也就是在卫青被陈阿娇绑架的时候,公孙敖面临生命危险将他救了出来,因此他们俩是过命的交情。因此卫青让其打头阵也是人之常情。

更何况李广的运气确实不好,他打了一辈子仗,虽然威名在外,但是每次出塞要么就是找不到匈奴,要么就是中了匈奴的埋伏。此次漠北一战汉朝倾尽所有,只求胜利不允许失败。

在这种压力之下,卫青肯定不能贸然让李广前去打头阵,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让这位老将压队尾,避免出现任何的岔子导致这次战役失败。况且卫青派给李广的任务也十分艰巨,虽然这条路又远又难走,在一片大沙漠中漫无目的地走,很有可能丢失方向。

若是李广克服这种困难,必定会在战事胶着之际给予匈奴致命打击。卫青最重要的考量就是,他与李广的作战风格完全不同,李广论资历在他之上,卫青不保证自己能完全领导指挥李广,倒不如让他单独行动,以免破坏卫青自己布置的大局。

卫青从来不打没有把握的战争,也从不会为未知的冒险而去犯险。他的理由足够充分,只是李广并未解卫青其意而愤怒地出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李广就算有诸多怨言也只得愤愤上路,最终酿成悲剧。

2.李广自身问题

飞将军李广一身戎马,从军40载大小战役一共打了70多场,却从没有得到封侯,甚至最后落得自刎的下场。除去了卫青的问题,掩盖在飞将军名头之下的,其实是李广自身的毛病。

李广本人的能力并不足以让他能够驰骋沙场,这里说的不是他个人的功夫。李广个人的武功还是相当强悍的,毕竟他之前兵败被俘的时候还能够装死,被拖行后看准时机飞身上马逃脱。

但是他除了是一员猛将之外,还是领兵打仗的总指挥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对于将军和指挥官来说是一样的。在军事指挥上,李广算是一塌糊涂。

李广自己就是老大粗出生,特别讨厌那些繁文缛节,从来不用。这也就导致了李广不能根据军中的现有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战略,一旦李广离开了这个军队,后续的将领对整支部队也是一无所知。

李广没有大局的意识,他只凭心打仗。他特别喜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战斗,他喜欢接敌距离极近的情况下开战,李广自身心理素质过硬,能够临危不乱,他的士兵可就不好说了。

李广经常不能充分地去理解汉武帝的指令,他打仗的方式经常让自己深陷困境之中,以至于让汉武帝和卫青都怀疑他,盛名在外究竟是不是炒作嫌疑。并且每次李广大战兵力基本消耗殆尽,无人替他领军功。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李广的运气真的很差,史学家在整理李广世纪的时候都能够得出李广数奇的感慨,可见他的一生算是倒霉又悲剧的了。这也难怪,因为李广的名气太大,匈奴不得不全力以赴。

这也就导致了李广每一次出击,要么就是寻不到匈奴的主力,要么就是被匈奴的主力所围攻。也由于李广对匈奴有着绝对的牵制能力,卫青和霍去病等将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千里突袭的好戏。

光从这一点上,其实李广做了很多将领的垫脚石,促成了他们的上位,自己却依旧在原地徘徊。当然这个战法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特别适用,也就导致了李广的长处在于防守而非进攻。

汉武帝则要求他的将领们能够进攻,深入漠北扫荡匈奴。在这一点上,李广是比不过卫青霍去病的,虽然这位老将搭上了汉朝最后的末班车,但是他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剧呢?

总结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年迈的李广已经不再适合汉武帝的时代,他想要通过漠北之战来奠定自己最后的荣光。李广却不曾想,这最后的荣光竟是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败笔之战,间接导致了他的自刎谢幕。

诚然,李广长期坚守在前线,为守护大汉而鞠躬尽瘁,他却永远也封不上侯。李广一直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提剑为汉朝无怨无悔。最终无功而终,这才有了后世对他由衷的敬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9903.html

一战,单于,汉武帝,李广之,匈奴,浅析,汉朝,老将,大捷,卫青和,知识科普,汉武帝,霍去病,漠北,卫青,李广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一战,单于,汉武帝,李广之,匈奴,浅析,汉朝,老将,大捷,卫青和,知识科普,汉武帝,霍去病,漠北,卫青,李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一战,单于,汉武帝,李广之,匈奴,浅析,汉朝,老将,大捷,卫青和,知识科普,汉武帝,霍去病,漠北,卫青,李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