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三国两大奇才:自以为是只会害人害己

三国两大奇才:自以为是只会害人害己

在三国时期,虽然并非人人都像诸葛亮、荀彧、周瑜、郭嘉等人那样,是世间少有的尖端人才,但只要是人才就会得到重视,因为各路诸侯都明白一个道理,想干一番大事业,单靠一二个能臣是不足以成就一番事业的。

因为没有人是万能的,所以人才是泛指一个人,在某方面或多方面异于常人。

当然,在掌权者眼中,有利于自身事业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所以掌权者都喜欢招贤纳士,并从中挑选出对“适用”的人才。

但就算经过筛选,掌权者也并不能杜绝,手底下的人都没有“缺陷”,因为有能力的人,在性格脾气上总会有些毛病,只是大与小的问题而已。

在三国时期,群星璀璨,涌现出许多有能力的人,同时他们也是很好的例子。因为其中一部分瑕不掩瑜得以名留千史,另一部分则因为“缺陷”过大而不得善终。

比如杨修,天生聪慧才学过人,又出身自世代簪缨之家,是三国时期各方诸侯都渴望的人才,但因为聪明过头,最后的结局很悲惨。

杨修年轻时便颇有文名,因此被当地官府举荐为官,之后被曹操招揽,做了曹操的主簿。刚开始杨修办事得力,又精明强干,让曹操很满意。

但后来,杨修想得到更多的政治资源,于是加入了曹植的阵营,并帮曹植争夺世子之位,此事一度引来曹操的不满,并写信给杨修的父亲。信中说道:“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

意思是说:你的儿子仗着家族显赫的权势,常常做些不合我心意的事情。我原本想要加以纠正,但劝说之后却看他颇怀怨恨,心中另有想法,我也不好再说什么。

如果杨修将一身聪明才学,用到该用的地方,就不会遭到曹操的记恨,并为日后身死埋下祸根。在此事之后,杨修依旧不知悔改,耍弄聪明,胡乱揣摩曹操的话语,再次犯下大错。

杨修曾多次揣摩曹操的话语,并猜对了意思,因此在这方面有些自得,时常倚仗着自己的才能揣摩曹操的心思。

后来曹操攻打汉中之地,本想以大军压垮刘备,但蜀道险阻,刘备又据险而守,让曹操的大军失了用武之地,耗到军中粮草将尽,都没能拿下刘备。

当时曹操有两个选择,一是就此班师回朝,二是从别处调运粮草,继续与刘备打消耗战。但曹操一世威名,就此回去很不甘心。

然而继续打下去又很吃亏,因为曹操的兵力比刘备多,每日所耗粮草数量是刘备的数倍,曹操又不愿意做这亏本买卖,心中正犹豫不定之际,恰好军中来请示口令。

曹操心中自然明白,是军中将士想问,是战士退。曹操想了想,自嘲一笑,自言自语道:“鸡肋!”

负责传军令的将士,得到口令后却不明其意,于是询问主簿杨修。而杨修则说道:“鸡肋这种东西,不吃扔了可惜,可吃起来又没什么可吃的,所以主公的意思,自然是班师回朝。”

所谓常在路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杨修自以为领悟了曹操的意思,实质上却是会错意了,并导致曹军提前撤退。事后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将杨修狠狠整治了一顿。

杨修回去之后,因为不得志,时常与曹植一同饮酒作乐,并在喝醉后与曹植,擅自打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又乘坐王室马车,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驰骋。

曹操得知此事后,心中有了决定,以多个罪名诛杀了杨修。杨修在行刑前终于悔悟过来,并说道:“曾经我总是自以为是,如今明白过来却已经晚了。”

其实,杨修这类“人才”并不少,比如寥立,他是蜀汉阵营的人,年轻时颇有才名,诸葛亮觉得他是奇才,于是举荐给了刘备。刘备在见过寥立后,给了他一个闲职。

寥立原本就是个骄傲自负的人,以为凭借自己的才能,足以比肩庞统,做诸葛亮的副手绰绰有余,却不想只封了个小官,因此非常不满,并心怀怨恨。

于是寥立时常胡说八道,乱嚼舌根,贬低蜀国政策和要员,自以为如此,可以显现出自己高人一等,却不想犯了众怒,被刘禅贬为平民,最后郁郁而终。

不得不说,自以为是最后只会害人害己,并且这样的性格,就算是一身才华,也不会得到掌权者的喜爱,反而遭到别人的厌恶,杨修和寥立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9973.html

因为,意思,刘备,诸葛亮,曹操,曹植,人才,杨修,三国,奇才,观点评论,刘备,曹操,曹植,杨修,掌权者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意思,刘备,诸葛亮,曹操,曹植,人才,杨修,三国,奇才,观点评论,刘备,曹操,曹植,杨修,掌权者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意思,刘备,诸葛亮,曹操,曹植,人才,杨修,三国,奇才,观点评论,刘备,曹操,曹植,杨修,掌权者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