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孔子问一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他为师

孔子问一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他为师

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这位教育圣人虚心向他人求教的美好品质。在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7岁神童成为了孔子的老师,还被后世尊称为“圣公”。

据说这位神童出生时,刀枪不入,脐带用剪刀、柴刀、铲子都剪不断,最后还是母亲用茅草割断了脐带。小儿长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像个小橐(口袋),因此父母给他取名项橐。

项橐从小聪明伶俐,能言善辩,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这天,孔子带领弟子东游讲学,在路上遇到正在玩耍的项橐。只见项橐用土堆在地上堆砌了一座围城,挡住了路。

孔子好奇地问项橐:“小孩儿,你看到了马车为什么不让路呢?”项橐回答道:“自古以来只有车让城的道理,哪有城让车的呢?”孔子微笑着点点头,赞扬道:“好机灵的小孩儿。”出于对项橐的喜欢,孔子便邀请项橐一同前行。

在途中,项橐指着几棵松树和柏树向孔子发问:“老先生,您认为松树柏树为何冬天也不落叶,再冷的天也四季常青呢?”孔子回答道:“那是因为松树柏树木材坚硬,实心无孔,能耐严寒,所以常青”。

项橐反驳道:“您说的不对,竹子是空心的,那为何也能四季常青呢?”知识渊博的孔子一下就被这个黄毛少儿的问题难住了,不得不赞叹道,这小孩儿果然细致入微,才智过人,人也应该学习虚心之竹的高尚品质,谦虚求教方能不断充实自身才学。

走到护城河时,项橐看到一群大白鹅往河里跳,他歪着头请教孔子:“先生,为什么鹅的叫声能如此响亮呢?”孔子笑着回答道:“那是因为鹅的脖颈长,所以才能发出这么响亮的叫声呢。”项橐反驳道:“那井里的蛤蟆田里的青蛙,脖子如何算得上长,它们的叫声可不亚于白鹅呢。”

孔子被项橐反驳得哑口无言,一旁的孔子弟子子路觉得项橐驳了孔子的面子,看不下去了,决定戏弄一下项橐。他对项橐说:“你的父亲是个农夫,你时常跟着你父亲下田锄地,既然你这么聪明,那你一定知道你父亲手里的锄头每天要抬起来多少次吧?”

项橐不以为然地回答道:“我的父亲每日锄地,我当然知道锄头锄地的次数。先生你每次用马车出行,想必也知道马儿的蹄子每天抬起多少次吧。”项橐的巧妙回答惹得孔子哈哈大笑,子路也羞红了脸。

出于对项橐的喜爱,孔子便想再出道难题考考项橐,看看他是不是真正的神童。孔子思考片刻,适时天色已晚,天边出现了几颗星星,孔子灵机一动,给项橐出了道难题。孔子问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五谷。”项橐不假思索的回答到:“天上的星辰有一天一夜,地上的五谷是一年一茬。”

孔子听到项橐的回答感到非常惊讶,一个七岁的黄毛少儿竟有这么敏捷的思维,这个答案无可挑剔,虽说是自己出的题目,怕是连自己都回答不上来呢。

项橐这孩子,果然是个神童,不但思维敏捷,细致入微,还能言善辩,不卑不亢,面对孔子这样学富五车,名扬四海的教育圣人,敢于质疑敢于反驳,真是机智和胆识兼备呀。

孔子被他的智慧和胆量折服,自叹弗如。一向谦虚好学,礼贤下士的孔子当即决定和项橐结下忘年之交,拜七岁的项橐为师,并在之后经常向项橐讨教。

结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虽有弟子三千,但终身都在用实际行动阐述这句话的深刻道理。学识和能力不能只靠年龄身高身份来判断,小小的七岁孩童身上也有值得孔子赞叹倾佩的才能。

承认自己学识的浅薄和不足,汲取学习他人的优点,拜七岁孩童为师并不丢人,反而让我们后人领悟并学习到了不耻下问,谦虚求教的高贵品质。孔子之所以被后世尊称为至圣,之所以能引领儒家文化影响至今,也一定是因为蕴含着诸如以上的大智慧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0093.html

小孩,父亲,老先生,项橐,孔子,神童,弟子,品质,叫声,松树,观点评论,子路,孔子,神童,松树柏树,叫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小孩,父亲,老先生,项橐,孔子,神童,弟子,品质,叫声,松树,观点评论,子路,孔子,神童,松树柏树,叫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小孩,父亲,老先生,项橐,孔子,神童,弟子,品质,叫声,松树,观点评论,子路,孔子,神童,松树柏树,叫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