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西有秦国、东有齐国、南有楚国、北有晋国,郑国:我太难了

西有秦国、东有齐国、南有楚国、北有晋国,郑国:我太难了

引言

公元前770年,“平王立,辟戎寇,东迁于洛邑”,历史进入了大争之世——春秋。此后周王室的影响力江河日下,诸侯列国日益强盛,逐渐摆脱了周天子的掌控,齐、晋、秦、楚等大诸侯国先后在列国争霸的舞台中扮演主角。欲建霸业,必先取中原,而欲取中原,必先取郑国。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郑国这个倒霉蛋就成了诸侯争霸的练兵场,不得不唯强是从,“朝晋暮楚,今秦旦齐”。

作为幽王身死国灭的见证者和平王东迁洛邑的参与者,郑国是春秋初期首屈一指的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地处中原腹心地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郑国从一个西周末期才建立的小诸侯国,在春秋初期便率先雄冠诸侯。郑国将地利优势发挥到极致,然“成也地利,败也地利”,周边诸侯国的迅速崛起,导致郑国的地理优势转瞬之间成为劣势,不得不仰大国鼻息生存。

郑国始封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郑国在诸侯列国中始封时间相对较晚,其始封国君姬友是周厉王之子、周宣王的之弟。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姬友于郑地始建郑国,姬友是为郑桓公。周幽王时期,郑桓公为王室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其颇得百姓的拥戴。郑桓公看到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周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而西边的犬戎的威胁益大,为郑国的国运感到担忧。周太史伯为郑桓公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并提出郑国东迁的建议。

郑桓公采纳了太史伯的建议,“遂东迁其民于雏东,貌、邻果献十邑,竟国之”,将郑国迁往锥东。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郑桓公和周幽王一同死于这场动乱。次年,其子郑武公与晋国国君晋文侯一道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并于次年灭掉郐国,建都新郑。东迁后的郑国得到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良机,公元前767年,郑国灭东虢国后,其地“右雒左泲”,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郑国处在整个周王朝东西、南北交通干线汇合处,属于交通枢纽,且地势适中,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同时“溱与洧,方涣涣兮”,溱水与洧水贯穿郑国,也为其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使郑国在春秋初期争霸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这一时期,周王室的权威已经衰落,其他诸侯国尚未兴起。郑武公作为周王室的卿士,口衔王命,常常以王室的名义对周围的诸侯国进行征讨。

以王命讨不庭,庄公小霸

郑桓公和郑武公皆是不俗之辈,为后来郑庄公时期的郑国小霸中原的奠定了良好的影响力和经济基础。郑庄公即位之后,精明城府,深谙国家发展之道,“庄公者,春秋诸侯中袅雄之姿也,其阴谋伎忍,先自剪弟始,而后上及于王,下及于四邻与国,以王命讨不庭”。其凭借着强大的个人能力,以及郑国绝佳的地理位置,同时趁着时代赋予的绝佳机遇,率领郑国在春秋初年成“小霸”之势。

郑国得以在郑庄公时期呈“小霸”之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时代赋予了郑国千载难逢的机遇。因为此时环伺郑国周围的四大国,北方的晋国、南方的楚国、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等由于种种原因,皆未兴起,郑国此时的地理优势尚未转变为劣势。郑庄公叱诧半生,一跃成为中原名副其实的霸主,虽然其率先挑战王权,谋伐四邻,不尊礼法,建立霸业,仍不失为“一世之雄哉”。

“独锥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以诈取貌、桧之地。其地当中原要害”。桓公、武公、庄公利用郑国地处中原的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春秋之初郑国能够活跃于政治舞台上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这种地理环境也极大的限制了郑国后续的发展,郑国土地狭窄、地形单一、资源缺乏,限制了其霸业的延续。更致命的是,郑庄公去世之后,西方秦国、东方齐国、北方晋国、南方楚国,相继兴起。

北晋、南楚、西秦、东齐,大国环伺,郑国:我太难了

齐晋秦楚四大国将郑国夹在中间,强国环伺的郑国是何种感觉自不必言说。且郑国“西有虎牢之险,北有延津之固,南据汝、颖之地”,可谓兵家所必争。所以不论是齐楚争霸,还是秦晋争霸,亦或是晋楚争霸,首先倒霉的始终是郑国。

·齐楚争霸时期的郑国

“齐方图霸,楚亦始强,北侵不已。郑之要害,尤在所先。中原得郑则可以拒楚,楚得郑则可以窥中原。故郑者,齐、楚所必争之地也”。此时齐国是楚国北上中原的最大障碍,楚国则是齐国“攘夷”的主要对象。郑厉公去世之后,齐、楚争夺郑的战争越来越频繁。郑国是大国争夺的主要对象,作为小国,为求生存不得不首鼠两端,朝齐暮楚,郑国“贪利若鹜,弃信如土”,确实是郑国的无奈。

·晋楚争霸时期的郑国

晋楚争霸的重要战役城濮之战前后,郑国对晋、楚的态度截然不同。晋、楚战于城濮,郑国“如楚致其师”,以讨好楚国。然而城濮之战楚国战败,见风使舵的郑国立即派向晋求和,“使子人九行成于晋。晋乐枝入盟郑伯。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郑国在晋、楚之间的转变相当之快,投强弃弱,唯强是从,成为郑国处理与晋、楚关系的重要原则。郑国后来也参加了确立晋文公霸主地位的践土之盟。

·秦晋争霸时期的郑国

春秋初期的秦国,长期征战西戎,到了秦穆公时期,秦国的重心放到了中原争霸上。秦国制定的东进中原的路线,首先得突破晋国的防线,然后通过郑国到达中原腹心。因此,结晋、服郑是秦国主要战略方向。公元前630年,“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郑国派老臣烛之武夜访秦穆公,向其分析秦晋两国争霸之形势,表示郑国愿意倒向秦国,秦穆公遂决定退兵,并与郑国结盟。

晋文公去世之后,秦穆公立即抢占争霸先机,绕道伐郑国。未曾想,秦国袭郑不成,又被晋军截击于回师途中的崤地,三军统帅皆被俘,秦师尽歼。崤之战正式宣告了秦晋联盟的破裂,秦国在此战中元气大伤,从此与晋国结怨,加入到楚国的阵营中与晋为敌。而晋国在丧失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之后,为了抗击秦楚新盟,亦与齐国结盟壮大声势。面对更加强大的争霸集团,郑国的处境益加艰难。

结语

郑庄公去世后,列国正式争霸的时代到来,强国环伺的郑国: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郑国夹在齐、晋、秦、楚四大诸侯国之间,一方面饱受征伐之苦,一方面发展空间被限制,正所谓,“成也地利,败也地利”。其后郑国虽曾出现过短暂的“子产中兴”,亦改变不了其“国小而偪”的窘状,只能在大国弭兵之际,得到喘息的机会。公元前375年,一直苟延残喘的郑国,最终为韩国所灭。

参考文献

杨福平,《郑国史话》,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童书业著,《春秋史》,中华书局,2012年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中华书局,1993年

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0252.html

庄公,争霸,诸侯,秦国,春秋,中原,郑国,晋国,楚国,齐国,观点评论,郑桓公,秦国,中原,郑国,晋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庄公,争霸,诸侯,秦国,春秋,中原,郑国,晋国,楚国,齐国,观点评论,郑桓公,秦国,中原,郑国,晋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庄公,争霸,诸侯,秦国,春秋,中原,郑国,晋国,楚国,齐国,观点评论,郑桓公,秦国,中原,郑国,晋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