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课本上为何没有完璧归赵的后续?看完才知,其实秦王在下一盘大棋

课本上为何没有完璧归赵的后续?看完才知,其实秦王在下一盘大棋

小时候,我们年少无知、天真无邪,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想得太深,最主要的是识字,记住里面的知识点,懂得一些做人的美好品质。掌握了这两个方面,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便够了。

而长大后,我们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在学习时,就要思考得深一些,考虑一件事的时候,也不能只单看一面,还需理性地将更多东西考虑进去。

就拿小时候我们学过的《完璧归赵》来说,当时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注意力主要是放在“蔺相如能不能把和氏璧带回赵国”、“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是个机智又勇敢的人”这些问题上,一般很少会往后面想:他把和氏璧带回赵国后,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根据我们当时的年龄和心智,老师是不可能会把后续告诉我们的。实际上,蔺相如完璧归赵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赵国付出的代价太大。

01

战国末期,秦国因商鞅变法,一改过去被其他六国鱼肉的局面,在壮大的实力中,对其他六国进行反手吊打。秦王很有野心,面对强大的秦国,他已经看不上七雄称霸了,他要灭掉六国,一统中原,成为天下的帝王。

这段时期的山东六国中,只有赵国还能与秦国相抗衡,所以赵国成了秦国东出一统天下的绊脚石,秦国做梦都想灭掉赵国。

而为了东出统治天下的计划,秦昭襄王很想攻打赵国,但这时候他没有理由向赵国发动战争,等于师出无名,所以为这件事烦透了心,可他也只能静待时机,直到和氏璧的出现。

和氏璧洁白无瑕,是国之珍品,赵惠文王得到它后爱不释手,对这块宝玉十分珍视。可怎想,和氏璧却引出了很大的祸端,秦昭襄王得知赵国得到了和氏璧后,经过和范雎等臣子商议,在攻打赵国这件事上,决定从和氏璧下手。

和氏璧自然抵不上实实在在的十五座城池,只要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秦国的目的:如果赵国献上和氏璧,秦国就白白获得了一个宝贝,但那十五座城池,不可能划分出去;如果赵国不献出和氏璧,秦国就正好直接发兵攻打过去,不管赵国怎么选择,秦国都不会吃亏。

02

就在赵国进退两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示愿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去到秦国后,便把和氏璧呈上去给秦昭襄王。而秦王一看,果然是价值连城的好宝贝,拿在手里把玩了半天,就是不提十五座城池的事。

然后那经典的一幕就出现了,蔺相以“和氏璧有瑕疵”为理由,从秦王手里要回了和氏璧,然后放话,秦王要是不兑现承诺,他就把和氏璧撞碎,把它毁了也不给你。

经过这一件事,整个秦国的人都很不爽,因为蔺相如“抖机灵”把他们秦王给戏耍了。秦昭襄王看到火候到了,就开始部署攻打赵国的计划,在第二年,揪住了和氏璧这个事,给赵国安了个不讲信誉的污名,让白起带着十万大军攻打赵国。

秦国攻打赵国的时机也拿捏得很好,当时匈奴正在骚扰赵国,导致赵国一下子应付不过来,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上万人,三座城池落入了秦国的手里。

公园前262年,秦国又派出了25万大军攻打赵国,战事持续了一年多,赵国的粮草支撑不住,加上灾荒,优势明显不如物资比较有保障的秦国。

03

这场战役还没有结束,赵惠文王就去世了,赵孝成王接手上台,他比较昏庸,相信了秦人散布的谣言,把老将廉颇换了下来,怕他谋反。

赵括代替了廉颇的位置,他有一个特点,就是纸上谈兵的能力很强,所以他在狂妄自大下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差不多40万大军放下兵器,选择投降。

小时候,我们看到蔺相如面对不讲理的秦王,还能保持冷静的头脑,把宝玉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不由为他的机智而鼓掌。

长大后,当我们细品历史,才知道完璧归赵不是蔺相如机智,而是秦王套路深、野心大,借对手的珍宝,给对手设了这么个陷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0623.html

才知,后续,蔺相如,襄王,秦国,秦昭,城池,赵国,秦王,赵惠文王,观点评论,蔺相如,秦国,赵国,秦王,和氏璧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才知,后续,蔺相如,襄王,秦国,秦昭,城池,赵国,秦王,赵惠文王,观点评论,蔺相如,秦国,赵国,秦王,和氏璧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才知,后续,蔺相如,襄王,秦国,秦昭,城池,赵国,秦王,赵惠文王,观点评论,蔺相如,秦国,赵国,秦王,和氏璧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