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周朝实行分封制,为什么刘邦分封制才几十年就开始造反?

周朝实行分封制,为什么刘邦分封制才几十年就开始造反?

很多人理解分封制,就是皇帝把自己手里掌握的土地分封出去,造出一堆大大小小的诸侯。这样理解好像没毛病,但是,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至少周初封建的时候,远远不是。

我们在大一统的传统中过习惯了,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的理解可能跟它最初的意思并不相同。

夏、商、周,上古三代,名义上也是大一统,但天子只是天下共主,对各个部落、各个方国、各个诸侯国,并没有直接的统治力。欧洲封建社会,有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之说,三代亦然。不是天子不想管,而是实在管不到。这还是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发达,通讯手段过于落后,对于“广土众民”的中原大地,只好采用分而治之的间接统治方法。

这也就是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所说的:“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不是天子不想直管,而是管不过来,只好分封诸侯镇守之。

例如,武王伐纣,灭了殷商,但是对于殷商遗民,并不能直接管理、统治,还是要封殷商的王子在殷商故地。先是武庚、“三监”,后是宋、卫,都是分封殷商遗族或者同姓诸侯在那里世代镇守。

而很多地方的分封,只不过承认个既成事实,纳入到纳贡体系里来,维持表面的“礼法”罢了,关起门来,人家就是自成一体的独立王国。

再加上,那个时候的封建,实际上是开拓性质的。天子把哪位诸侯封在某处,并不见得是那个地方已经处在天子的治下,而是划定个大概的范围,有本事你自己去占好了。

封到封地的诸侯,有本事的能渐渐做大,没本事的,就可能经营不下去了。上古三代,中原是”华夷杂处“的环境,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并不是“四夷”就只处于四境,而是就在中原诸侯国之间的缝隙里,跟华族居民犬牙交错。周天子尚可以被犬戎攻灭,何况诸侯国?卫国那位玩儿鹤的卫懿公,不就是被狄人灭了国?为什么春秋的时候齐桓公提“尊王攘夷”可以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就是因为当时诸侯国面临的最大的威胁,还并不是彼此兼并,而是在蛮夷的洪流面前如何生存。燕国也是差点被灭国,就是赖齐桓公才得以保全。本来带领各诸侯国应对蛮夷的责任,应该是周天子的,但是东周以后,周王室衰微,就由有力的诸侯负起这个责任了。

说到这里,回到题目本身。首先,周实行分封制后,诸侯并不是四百多年后才造反。其实刚刚分封了,诸侯就造反了,就是“三监之乱”,周公还亲自东征,后来西周的历代周王都没少征伐。但是相对于后面的诸侯乱世来说,这个频度的确少得多。这一方面是史料记载得比较少,另外就是,刚刚分封的很长一段时间,各个诸侯国之间亲缘关系比较紧密;各国都还只是在自己封地周围开拓,并未直接接壤,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直接冲突;而当时诸国直接的威胁并不来自彼此,而是蛮夷之国。

可刘邦分封就不一样了。其实何止是刘邦分封,在之前的项羽分封就已经是了。那时候中原地区已经开发比较成熟,这个时候分封,相当于战国的延续,各诸侯国间直接冲突,利益当然难以平衡。项羽分封完十八路诸侯,马上就有人造反了,还不是后来得天下的刘邦,而是齐国。刘邦分封也不是几十年后诸侯才造反,他当皇帝的时候,异姓王就已经该反的、不该反的,都被他整得差不多了。文景时代对付同姓王,武帝时还要用“推恩令”最后定局。

时代已经不同了,经过战国厮杀、秦并六国,统一的帝国开始成为稳态,这个时候再搞分封,就是逆潮流而动了。

说白了,上古三代分封,要么是承认既成事实,要么是开疆拓土。周初封建最为典型,也证明了在开拓期,封建制度卓有成效。而当中原地域已经开发相对成熟,这个时候搞分封,就都是从自己已经可以直接管理的郡县中设置封地。一个是封的反正还不在自己手里,一个是从自己兜里掏出来的都是肉,这是有本质不同的。

在开拓进取阶段,分封制非常有效;一旦天下定鼎,分封就不符合郡县制下大一统帝国的利益,就要被翦除了。这就是为什么从秦汉开始,封建制虽然屡有反复,但逐渐不再成为主流的原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0626.html

殷商,普天之下,刘邦,封地,统治力,诸侯,附庸,中原,天子,时候,观点评论,分封制,刘邦,诸侯,周天子,齐桓公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殷商,普天之下,刘邦,封地,统治力,诸侯,附庸,中原,天子,时候,观点评论,分封制,刘邦,诸侯,周天子,齐桓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殷商,普天之下,刘邦,封地,统治力,诸侯,附庸,中原,天子,时候,观点评论,分封制,刘邦,诸侯,周天子,齐桓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