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东林党的领袖高攀龙,为何遭到魏忠贤赶尽杀绝,最后效仿屈原而死

东林党的领袖高攀龙,为何遭到魏忠贤赶尽杀绝,最后效仿屈原而死

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注定一生要与苦难和悲剧同在。儒家的“内圣外王”、修齐治平的理想让代代士人为之神往,以期达到“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境地。

无数士人抱着天下关怀的热情,渴望能够通经致用、致君泽民。正如清代大思想家颜元所说:“天下事皆吾儒分内事,吾儒不为,又谁为之?”是啊,“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这些怀揣理想、不苟于世的儒家知识分子,以王道理想针砭时弊、抨击当道,尽管一次次地遭到失败,但其高尚、悲壮之节足以令人感佩。

高攀龙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身处晚明的他注定了此生将与苦难相随。我们知道,整个明朝到了嘉靖、万历时期,官场黑暗、宦官专权,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尽管在万历时,张居正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好景不长,无法挽救明朝将要灭亡的命运。明朝虽然亡于崇祯之手,但其实亡于万历之手,清代史学家赵翼就持此看法。高攀龙生于此时,而他又是一个读过圣贤书,救世极切之人,因此他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

提起高攀龙,就不得不提顾宪成。说到这里,您也就猜到了。没错,就是那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学派。一定要记住,是东林学派,而非东林党。为什么呢?因为孔子主张“君子不党”,即不能拉帮结派,主张君子“以义合”,而非“以利合”。东林党之名是魏忠贤一党对东林学派的诬称。在晚明时,东林学派聚众讲学,声势极大,“满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志同道合,群而不党。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阴长而阳消。随着东林学派的壮大,却招来了小人的嫉恨。到了天启年间,魏忠贤一党目之为“眼中钉,肉中刺”,拟就一份名单,称之为“东林党人”。实际上,东林学派诸君子虽然大多是朝廷官员,但由于官场不得意,便退居林下,以讲学为务,企图厚培风气,默化世运。这份名单实则“指鹿为马”,将同情东林学派和反对阉党专权的正直派官员都网罗于内。先后炮制了惨无人道的“六君子狱”、“七君子狱”,杨涟、左光斗便是我们所熟悉的冤狱。他们被锦衣卫抓到昭狱(即天子之狱,凌驾于司法之上),用尽酷刑,惨绝人寰......这就让人极为气愤,这人间还有天理吗?想想也是可笑,如此捏造事实、指鹿为马的事情果真就堂而皇之地发生了,此时用欧阳修在《与高司谏书》中的话再合适不过了,即:“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说了这么多,好像还没对高攀龙做过详细介绍呢。那么接下来,就来好好说说高攀龙。

高攀龙,字存之,号景逸。以号名世,故学者多称“景逸先生”。江苏无锡人。生于公元一五六二年,卒于公元一六二六年,享年六十五岁。父亲生七子,排行老二。因为祖父之弟,即父亲之叔未有子嗣,故将景逸过继出去。景逸幼时即表现出过于常人之处,在五六岁时,长辈拿食物给他,就已懂得曲身拱手去接。

万历十年,中乡试举人。为内阁大学士沈鲤所赏识,甫一见面,即以“天下士”许之。万历十五年,听闻李复阳与顾宪成讲学,有志于圣人之学,但不知下手处。万历二十八年,即景逸二十八岁这年,中进士。也就是同一年,嗣父过世,在家丁忧三年。万历二十年,三十一岁时,到京师谒选,朝廷授予其行人司行人,所职为奉使出外,传宣王命。正是在这一年,景逸开始了其仕宦生涯。

初入官场,景逸就已懂得宦海沉浮,但坚定立场,直道而行。行人司是个小官、闲官,因此有大量时间读书。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位卑未敢忘忧国”,见有不平之事,屡次上书皇帝。万历二十一年,他三十二岁时,因上书得罪内阁首辅王锡爵,被贬谪至广东揭阳,做了一个叫添注典史的小官。被贬之后,景逸心中气愤不已,可谓是“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为什么忠而被谤?泪眼问天天不语,只得寄情于山水。在登山观水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些学者,在相互的讲论中受到启发。逐渐明白了“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意思,渐渐泰然处之,视之为一次大历练,就像当年被贬谪至龙场的阳明先生一样。

正是在反省中,他认为自己需要“变化气质”,更要做到“此生不负此身”。转眼间十个年头过去了,已到了万历三十二年,这时景逸也已经四十三岁了。在这十年中,他与很多学者“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在这批人里面,与他相交过密的当属顾宪成、顾允成兄弟了。经过一番商量,遂筹划建立一个讲学之所,于是便在无锡建立东林书院。此曾为二程高足杨龟山讲学之所,在此基础上复建东林书院,也表明了自己对程朱之学的尊信。

景逸感于时下的科举制度“自幼以干禄为学,先文艺而后德行,俗根入髓,非顷刻可拔”。所以他在主讲东林书院时,以“收摄精神,主静立极”为主,教学生一方面要“埋头读书,使义理浃洽,变异其俗肠俗骨”;一方面要“澄神默坐,使尘妄消散,坚凝其正心正气”。这些主张对于那些如蚁附膻、蝇营狗苟的追名逐利之徒无疑是一剂药石。

随着东林学派声势的壮大,景逸的仕途也随之高迁,一路做到都察院左都御史,官阶二品。不过两月,由于魏忠贤一党的构陷,不得不辞职。天启五年,魏忠贤下令毁天下书院,东林遂成瓦砾之区。

天启六年三月,诸好友纷纷入狱,景逸早已料到自己的命运,但仍然从容如常、不露声色。到了三月十六日这天,一早去道南祠拜过龟山,并作祭告。回来后,听闻缇骑将至的消息。便从容不迫地写就遗表,其文如下:

臣虽削夺,旧系大臣。大臣受辱则辱国。故北向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君恩未报,结愿来生。臣攀龙垂绝书。乞使者特此报皇上。

写完以后,从容投湖而死。不久后,缇骑果然来捕。幸而有先见之明,免于被辱。高攀龙选择了和屈原一样的死法,为什么忠而被谤呢?这始终是一个问题,屈原没有找到答案,投湖而死。而后来者也没有找到答案。

作者:东园公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0642.html

魏忠贤,分内事,学派,明朝,理想,顾宪成,高攀龙,景逸,官场,君子,观点评论,魏忠贤,东林,高攀龙,景逸,东林书院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魏忠贤,分内事,学派,明朝,理想,顾宪成,高攀龙,景逸,官场,君子,观点评论,魏忠贤,东林,高攀龙,景逸,东林书院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魏忠贤,分内事,学派,明朝,理想,顾宪成,高攀龙,景逸,官场,君子,观点评论,魏忠贤,东林,高攀龙,景逸,东林书院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