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曹操虽说人要知足常乐,但依旧对刘备取得益州,耿耿于怀

曹操虽说人要知足常乐,但依旧对刘备取得益州,耿耿于怀

得陇望蜀这个词语,是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说的,后来被曹操引用,不过两人表达的意思可不一样。根据《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见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当时光武帝称帝后,还有两个割据势力不愿归顺朝廷,其中一是隗嚣,在陇西占据一地称王称霸,二是割据整个巴蜀的公孙述。虽然这两人守望相助,并且根据地利局限固守,难以攻伐,但光武帝依旧不愿惯着他们。

公元32年,光武帝带着大将岑彭,亲自攻伐陇西,然而御驾亲征却未竟全功,心里有些失望,便独自回到京城,并在临走前说:“若能得陇地两城,便可兵指公孙述。但人总是不知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因此每一次发兵,头发双鬓都白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光武帝还年轻,哪怕每次出兵愁白了头,依旧还想更进一步,在自己的光辉史上再添一笔。当然,短时间内拿下陇西和蜀地,光武帝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却不想没过几年,就峰回路转,不知为何隗嚣的儿子隗纯归顺了光武帝。有了带路党后,汉军势如破竹,很快陇西和蜀地,光武帝的愿望得以实现,于是有了“得陇望蜀”这词。

曹操的“得陇望蜀”,则是另一个故事。

当初张鲁在汉中盘踞多年,根深蒂固,并且还很有野心,一直觊觎刘璋的益州,时常出兵侵扰。张鲁面对实力雄厚的刘璋一点都不怕,更别说一般诸侯,但听闻曹操率军攻伐汉中却心惊胆战,当时就有了投降归附的心思。

然而张鲁提议投降,但他的弟弟张卫却不同意,认为屈居人下,哪有称霸一方来得逍遥自在,导致此事不了了之。后来,张卫率军迎击曹操,不敌大败,只能选择投降,可谓是面子里子全没了。但奇怪的是,曹操拿下汉中后,却没有更进一步攻伐蜀地。

要知道蜀地和汉中紧密相连,只拿下汉中就得重兵把守,用以与刘备对峙,实在是得不偿失,并且当时刘备才夺下益州不久,正是人心不稳之际。

按理来说,曹操应当乘胜追击拿下益州,不仅可以消灭刘备这个“头号大敌”,还能一举拿下整个益州。但曹操留下夏侯渊镇守汉中后,就班师回朝了。

曹操这种反常举动,自然引来了下属的疑问,比如司马懿就曾这样问:“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此机不可失也。”

曹操麾下的刘晔也问:“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

但曹操却反驳了,并且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邪!”

曹操说是这么说,但到底是不是这么想的就很难说,因为曹操并什么“好人”,而是各路诸侯畏惧的枭雄,尤其是在利益面前是从不退让的,可不像是能说出人要知足的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曹操做出这样的决定?

其实原因很简单,曹操老了。曹操虽曾写出《龟虽寿》这种,充满积极进取的诗篇,但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得服老,曹操也不例外。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曹操的痛风病又发作了,为了不扰乱军心,他并没有说给别人。当时曹操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前做,此事就是称王。

建安二十年十二月,曹操就离开了南郑,建安二十一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

在规格上只比皇帝稍低,所以曹操看似王侯,实则与天子没什么区别。曹操称王,也就相当于将自己征战三十年所得,名正言顺拿在手里,并为曹氏以后称帝而奠基。

当然,曹操也正因为时日无多,已经没精力攻伐刘备了,所以才说人要知足常乐、贪得无厌,这么一句场面话,实质上心里还是对刘备取得益州耿耿于怀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0645.html

蜀地,什么,投降,刘备,曹操,刘璋,汉中,益州,陇西,张鲁,观点评论,刘备,曹操,汉中,益州,光武帝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蜀地,什么,投降,刘备,曹操,刘璋,汉中,益州,陇西,张鲁,观点评论,刘备,曹操,汉中,益州,光武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蜀地,什么,投降,刘备,曹操,刘璋,汉中,益州,陇西,张鲁,观点评论,刘备,曹操,汉中,益州,光武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