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任见:商朝“前八后五”的迁徙

任见:商朝“前八后五”的迁徙

任见:商朝“前八后五”的迁徙

“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尚书·序》这样说。

东汉的张衡,做有《两京赋》,其中的《西京赋》有句:“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

这些文献都载称,殷商部落是特别喜爱迁徙的,这是殷商不同于前后其他族群的一大特色。

说商人屡迁的“前八后五”,前后界限是什么?是建立统治政权的商汤。

从商人的老祖宗“先公”契,到干成大事的汤,挪迁了八次,《史记·殷本纪》因此说:“自契至汤,八迁。”汤至盘庚,徙移五次 ,《尚书·盘庚》篇记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成汤以前,商部落的“八迁”,历史上见于说法的只有三次,先是在泰山脚下,后迁至商丘,再定居西亳。后来的五次迁徙,是仲丁迁于隞,河亶甲迁于相,祖乙迁于邢,南庚迁于奄,盘庚定都于殷。

自盘庚之后,到亡政之君辛,“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所以商又称殷,或称殷商。

商人“前八后五”的迁徙,性质颇不相近。自其始祖契到成汤的八次迁徙,是商部落出于自然原因、生存需求或政治图谋的搬家,成汤及其以后的五次迁徙,是殷商统治中心的移动,从其移动大体可见势力范围的大小和变化。

商人部族和权力集团的屡次迁移,大概在今天的黄河一线,山东、河南、河北、山西一带黄河两岸的地域。

“商汤都亳”,乃系史家共识,但这个“亳都”的地望到底是哪里,并无达成真正的一致。

《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用三国西晋时期学者皇甫谧的观点,唐代张守节所撰《史记正义》引用《括地志》说法,都认为在“宋州谷熟”之南,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西南部的谷熟镇。

谷熟曾为县治,古称“榖丘”、“榖熟”、“南亳”和“亳”。

汉代以来,关于商人“亳城”的说法纷纷纭纭,河南商丘是“南亳”, 山东曹州是“北亳”,陕西西安是“杜亳”, 山西垣曲是“垣亳”,河南郑州是“郑亳”,河南偃师是“西亳”。

学界对这些“亳城” 进行了考证,考古界也进行了发掘,多数遗址不是没有商代文化遗存,就是其规模不足以成为都城。惟有“郑亳”和“西亳”在考古学上发现了较多的佐证。

根据古文献上的 “郑亳”地望,河南省文物工作队1950年在郑州市区东部发现了宏大的郑州商城。1983年,根据古文献上的“西亳”地望,考古人员在著名的二里头遗址东北约5千米处,发现了偃师商城。

考古所见,郑州商城分为宫殿区、居住区,城郊还有手工业作坊区、墓葬区。偃师商城筑有城墙,外有护城河,内有宫殿,还发现有军事防御建筑设施的基址。

就考古学意义而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绝对年代均在公元前1600年至前1300年之间,大体也在成汤居亳到仲丁迁都之前的时间区间。因而,商都“郑亳说”与“西亳说”之间发生了激烈而漫长的论战,长期没有结果,也有人试图调和主张,亦难取得一致结论。

“汤亳”地望的争执,和殷都屡迁问题相互纠缠,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任见先生在《三代演义·上卷》和《洛阳城》第二卷中指出,商人到处迁徙,总不安居,一是为了掠夺更多的奴隶和财物,二是犯了各路诸侯家族内斗的通病,三是其酷爱占卜、算命,根据卜测的“指引”,搬家不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开展“洹河流域区域考古调查”课题,考察安阳洹河流域古代人类聚落的发展演变,1999年发现洹北商城遗址,商都变迁的脉络正在逐步清晰化。

早商,以偃师西亳商城和郑州二里冈为代表,中商,以洹北商城为代表,晚商,以殷墟遗址为代表。

随着时光的流动,“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渐见答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0707.html

观点评论,说法,殷商,史记,商丘,遗址,河南,任见,郑州,考古学,偃师,亳城,商城,洹河,郑州,商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观点评论,说法,殷商,史记,商丘,遗址,河南,任见,郑州,考古学,偃师,亳城,商城,洹河,郑州,商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观点评论,说法,殷商,史记,商丘,遗址,河南,任见,郑州,考古学,偃师,亳城,商城,洹河,郑州,商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