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追踪夏朝.夏代考古的文献解析3:石峁古城为夏鲧首次建设,为崇城;夏启二次重建,为卫城

追踪夏朝.夏代考古的文献解析3:石峁古城为夏鲧首次建设,为崇城;夏启二次重建,为卫城

追踪夏朝第四篇夏代考古的文献解析

石峁古城为夏鲧首次设,崇城夏启二次重建,为卫城

作者|黄饮冰

内容提示

一、西少昊昌意败退时的布局:命鲧入大夏地区建立石峁城

二、石峁古城的原始建设者是夏鲧

三、夏鲧本驻守在西川(宝墩古城)。石峁古城是因为共工与东少昊玄嚣系争夺帝位而建,石峁古城在反击共工氏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石峁古城的种族属性:黄帝昌意系、有虞氏、有扈氏,古夏人大夏系

五、关于称号的问题

六、夏鲧与古蜀国的关系:夏鲧是古蜀国开国第一王

七、夏鲧城石峁古城的重建夏启重建石峁城

八、鲧在石峁城的存在

九、补充论证:最新发现—石峁城的夏族徽

十、补充论证:石峁古城出土扬子鳄骨,意味着我提出的石峁古城为夏鲧所建立、夏启重建的假说是对的

主题词 石峁古城 昌意 夏鲧 夏族徽

正文:

有读者认为:石茆城之前,必有一个以那个石刻符号为特征的族群生活在这里,建筑有精美的宗庙,是那种满雕图案的。后来,废弃或被石茆城的建设族群驱逐,即使有兼并的因素,也是极少。建立石茆城时,拆用了原来精美宗庙的一些构件,但只是作为石料使用。所以,没有原来的建筑精美,因此说兼并的因素极少。

我说:要联系史料系统看。石峁古城,原是夏鲧所建立,大禹为表忠心堕毁鲧城,帝禹时期帝禹又命夏启二次重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夏启二次重建的城。石峁玉器和石雕,是其原始具象;所处的位置,是夏启重建位置,非原始位置。夏启重建该城时用外族人头奠基,用石雕固基和用玉器镇邪,是求“祖神护佑、永固且昌”的初心。

该网友又说:同一族群,若是重建,规模又是如此之大,经济又不是衰落期,必应有精美宗庙,只会赶超前期,都知道,宗庙太重要了。

我说:夏启重建该城,是建立卫城,是西北防线的指挥所。所以不是都邑,宗庙社稷不会建立在卫城。

——对于前文《石峁古城的夏文明特征解析,所谓戎狄所造是瞎说》读者主要观点的回应。

大约距今4500 年,黄帝设东西大监(《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但没有明确东西大监是谁)。其实东西大监就是黄帝大儿子玄嚣任东大监(东少昊),二儿子昌意任西大监(西少昊)。昌意西迁,到上古中国西部履行监察职责。

昌意西迁之后,西部带有红山文化特色和良渚文化特色的齐家文化出现,我认为这就是昌意西迁的结果。

建立城池也是防卫和威慑的需要。昌意系在西边活动了几百年,其城在哪里呢?以前我认为齐家文化、芦山峁古城、石峁古城和宝墩古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城西北的龙马乡宝墩村,建造年代在公元前2550 年,废弃年代在公元前2300)都是黄帝系统,城池的建设者可能是黄帝,而使用者可能是黄帝后裔昌意部,所以有黄帝建“五城十二楼”的记载。但是这个认识有失偏颇。现在我可以说:陕西延安芦山峁古城大夏地域的早期城,属于黄帝城;陕西神木石峁古城大夏地域的晚期城,属于夏鲧城与石峁城同期建设的陶寺城,是共工氏城。

昌意部衰落之后,上古中国西部和中部就是夏后之夏朝。我已经考证,石峁古城是在东少昊青阳氏玄嚣实力衰微、中原被炎帝系的共工氏霸占期间,昌意命鲧所建(见201913日《石峁古城建设者又添新证据,所谓夷狄所造是瞎说》一文)。在此文的基础上,继续对石峁古城进行探讨。

一、西少昊昌意败退时的布局:命鲧入大夏地区建立石峁城

在大约距今4500年,黄帝轩辕氏代神农氏登天子位,以黄帝称号号令天下,神农氏就退出了天子位,神农作为天子称号的历史就结束了,神农氏降格为黄帝辅弼或客卿,居于江汉石家河古城。

黄帝是诛杀“两昊、蚩尤而为帝”(盐铁论.结和)。两昊是凤太昊和凤少昊。黄帝废除了太昊称号,保留了少昊称号,并把自己的大儿子青阳氏玄嚣封为东少昊,把二儿子金天氏昌意封为西少昊,承担监察东方和西方的职责,那么东西两少昊就成为了黄帝王朝的二级权力机构。天下统一于黄帝,但实际是东、中、西分治。这种东、中、西分治思想格局的来源,我以前就说过,来自心宿三星格局。心宿是上天之明堂,是天帝布政之宫廷,这就是传说中的明堂体制。太子居东,天王居中,少子居西。这就是黄帝封建东西两少昊的理论根据。

大约距今4500年(公元前2500年),西少昊昌意带领自己的族众从东部和中部迁移到西方。昌意的族众来自黄帝的封赐。黄帝是把被征服的东部人口,包括昊遗民(大汶口文化遗民)、良渚遗民(含有虞氏遗民九扈遗民),一分为二,一部分给玄嚣,一部分给昌意。黄帝自己的部族,主要源自红山文化之黄族。所以昌意到西部,在西部就会有既有红山文化特征又有良渚文化特征的齐家文化出现西方还有太昊的痕迹,说明轩辕黄帝对于两昊遗民的处理,可能是把太昊遗民给了西少昊昌意,把凤少昊遗民给了东少昊玄嚣也可能是把两昊遗民一分为二,一部随东少昊在东部,这就是东部颛臾地区的四凤姓国;一部随西少昊西迁

考察齐家文化。这个文化的考古年代在公元前2 500 年至公元前1600,她分布在甘肃东部向西至张掖、青海湖一带东西近千公里范围内,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 省区,是史前中国西部影响力很大的文化。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当时已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在墓葬中发现的红铜制品,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后来青铜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齐家文化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目前没有发现城池一类的建筑,所以不具备王国的形制,与昌意二级帝王的身份不相符合这个文化的形成,可能是昌意初到西部还没有来得及创建城池的时候形成的,所以齐家文化应该归属于前昌意文化是西少昊初期迁居西方的居点。

我们继续考察西部考古成果。距今4500年,在陕西延安的芦山峁,出现了一座古城,就是考古发现的芦山峁古城遗址。这个古城池,我以前认为可能就是昌意西迁建立的第一个落脚点,但是经过近几年的考察,认为芦山峁古城应该是轩辕黄帝城,是轩辕黄帝居中君临天下之城轩辕黄帝在芦山峁城君临天下,并设立东西两少昊分治上古中国东西部

要控制和监察西方,昌意没有城池是不行的。西少昊昌意在稳定西部统治地位后,是应该建立城池的,建立城池的最佳位置,应该是在关中。

根据“前、中、后”的古老建制习惯,昌意部应该在关中建立城池。我推测被夏启所灭的有扈氏之城(今陕西户县附近),可能在昌意时期已经建造,作为西部控制线的中军城,以组成前敌西川宝墩、中军关中扈城、后卫齐家文化古国的昌意统治体系。

所以在西少昊中期,西少昊应该居关中,并建立昌意城(后来有扈氏据守该城,就演变成了扈城)。

作为西部王的昌意部,可以命令西部各部族建立城池,供其派员驻扎。所以昌意西迁,在距今4500年前后,西部应该建设多座城池,供昌意部使用。估计在以后的西部考古中,距今4500年的城池还会有新发现。在距今4500年,在四川成都出现了一座古城池——宝墩古城,这个城可以给昌意部使用,但应该不是昌意本部使用而是西少昊昌意部的鲧部驻扎

大约距今4400年,轩辕黄帝地震而崩。炎帝姜族共工氏对少昊青阳氏继承黄帝天子位不服,共工氏与青阳氏玄嚣争夺帝位,最终的结果是“共工氏霸九州”,青阳氏败退回东北。所以昌意把自己的儿子颛顼派到玄嚣处,帮助玄嚣恢复元气。对于玄嚣是否登黄帝位,历史记载是很隐晦的。我认为作为黄帝一族来讲,玄嚣应该登上了黄帝位,这就是“黄帝少昊氏”的来历。不过“黄帝少昊氏”没有君临天下的资格,只是偏安东北一隅。到颛顼时期才翻盘。

到距今4300年前,大概处于关中昌意城的西少昊昌意也被共工氏击溃,西少昊昌意率部逃到了神农氏居住的石家河古城,所以在距今4300年的时候,一批著名的玉器在石家河出现。

在考古上在距今4300年的时候,宝墩古城衰败了,这正好与昌意部集中到了石家河相互映证;在距今4300年的时候,在陕西神木(芦山峁古城更北的地方)出现了石峁古城,所以我认为石峁古城是昌意命夏鲧所建立。同期陶寺古城也在兴建,建设陶寺古城的应该是共工氏。

二、石峁古城的原始建设者是夏鲧

《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就此说来,作为“城郭之始”,鲧建造的这个城池应为中国第一城郭。具有城郭形制的古城,石峁古城是其中之一;传说中鲧建立的城池是石城,这与石头建设的石峁古城很好地契合起来石峁古城建设的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这也正好与颛顼与共工争帝的时代相契合。所以我认为石峁古城的首次建造者是夏鲧。

关于夏鲧建立城池的古籍记载是很多的,我这里不再重复。夏鲧掌握了先进的筑城技术,是上古擅长建筑城池的大工匠氏族这是为历史所认可的

在上古,城就是国。夏鲧之城就是夏鲧之国。国语.周语称夏鲧为“崇伯鲧”,夏鲧的国家就是“崇国”,我认为夏鲧首次建立了石峁古城,那么首建的石峁古城就是崇城。

《帝王世纪》记载夏鲧封崇伯。故《春秋传》曰谓之有崇伯鲧,国在秦晋之间。《左氏传》曰:赵穿侵崇是也。’”夏鲧被封为有崇伯,在秦晋之间立国。石峁古城遗址的位置,就在秦晋之间。记载与考古高度契合。所以我认为石峁古城的首次建造者是夏鲧。

对于古崇国,古籍对其首建源自夏鲧是肯定的,而且虞夏商都有崇国,商末崇国被西周灭亡,西周在崇国范围之上(含扈国部分地方)新建丰镐二京。但虞夏时期的登封崇国、商时期的关中崇国,均非夏鲧时期的崇国。认定首次建设的石峁古城是夏鲧崇国,不背经史。

石峁古城位置示意图(处秦晋之间)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就是“化干戈为玉帛”。大禹以堕毁夏鲧所作的“三仞之城”为举措,表示要以德布政天下。这条记载说明以下两点:一是夏鲧之城,被大禹继承,否则大禹堕毁鲧城之策,无法落实。二是夏鲧之城高大壮实,对内外具有强大的威慑力。结和考古中发现的石峁古城,一是高壮观,二是有被毁和重建的痕迹,这与古籍记载的大禹堕毁的鲧城高度契合。我认为石峁古城的首次建造者是夏鲧。

我以前解释过,夏鲧建立石峁城太坚固,大禹为了宣示德政、堕毁了夏鲧城;在大禹成为天子后为重建北部大夏地区防线,又把自己的儿子启派到石峁城,重建石峁城。

古籍记载的是“鲧始作城郭”。在古代语言中,城是指内城的墙,郭是指外城的墙。考古发现的石峁古城分皇城台、内城、外城,皇城台前有一个大广场。石峁古城的建设形制与古籍记载的“鲧始作城郭”高度契合。

基于以上,所以我认为石峁古城是夏鲧城,也就是崇城,因处于大夏地域,所以又是大夏城。

三、夏鲧本驻守在西川(宝墩古城)。石峁古城是因为共工与东少昊玄嚣系争夺帝位而建,石峁古城在反击共工氏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2300年颛顼与共工争帝前局势图

大约在距今4400年(公元前2400年),轩辕黄帝因地震而崩。在炎帝系的共工氏看来,轩辕黄帝因地震而崩,这说明轩辕黄帝德不配位,遭受天谴,帝位应该由炎帝系继承,也就是共工氏继承,黄帝系不能继承帝位。这就是历史上对少昊青阳氏有没有继承帝位说得很隐晦的原因。共工氏将准备继承黄帝位的少昊青阳氏势力驱逐出了中原,自己登上了帝位,这就是古籍记载的“共工霸九州”,也是古籍记载的“少昊氏衰”,实际上“共工霸九州”和“少昊氏衰”是同时期发生的。少昊青阳氏最终退回到东北老家去了。

共工氏驱逐了东少昊,当然也会攻击西少昊昌意。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西少昊昌意部退到了神农氏的都城——江汉石家河古城。考古中发现在距今4300年,大批高质量、高技艺、高形制的玉器在石家河出现,其原因就是西天王昌意溃败到了石家河。

进一步联系起来看,四川成都的宝墩古城在距今4300年的时候被废弃了。为什么?我前面说了,宝墩古城也属于昌意城,是昌意监察和控制西部诸国的前锋城。这个城由谁驻守呢?根据大量的古籍记载清理出的线索指向夏鲧,就是夏鲧是宝墩古城的驻守者。那么夏禹(这个时候还不是大禹)的历史,也就随夏鲧一起,开始于西川。

在西少昊昌意败退到石家河的时候,自然会命令夏鲧北伐,去巩固陕西(大夏)局面。作为昌意部的前锋和主力的夏鲧部被分成两部,一部到石家河勤王;一部杀回大夏(陕西),在芦山峁更北的石峁建立城池。这样夏后氏就被分成了两部:父鲧到了西北大夏地区建立了石峁古城,子禹部到石家河勤王。原驻守的西川宝墩古城就废弃了。

夏鲧建立了石峁古城,可能以石峁古城为基地,继续东进到晋南灭了共工氏,重建了陶寺古城。这个陶寺古城,后来被尧帝作为了都城。

少昊青阳氏玄嚣被共工驱逐退回东北,气势衰败不振。少昊金天氏昌意把自己的儿子颛顼送到少昊青阳氏处,重整东少昊玄嚣部。

距今4300年后,历史的继续就是颛顼跟共工氏争帝。颛顼再次统一上古中国,颛顼的统一,实际是再造了上古华夏,功比黄帝,所以颛顼被称作黄帝颛顼。

在颛顼与共工争帝的战争中,夏鲧功高至伟。自此昌意就隐没于历史,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老西天王退出了历史,新西天王可能由鲧继承。

四、石峁古城的种族属性:黄帝昌意系、有虞氏、有扈氏,古夏人大夏系

实际这个问题,我在多篇文章中叙述过。石峁古城在夏鲧时期的居民,主要来自黄帝系昌意子系,是古黄人的一支;另一个是有虞氏,属于辅助系,大约负责礼神。第三部分就是下层民众,属于大夏地区(秦晋高原上)的原居民大夏人。

有虞氏有扈氏来自良渚文化。在距今4800年前,良渚古国是有虞氏统治下的神国,有虞氏用神权统治良渚古国,有虞氏统治下的良渚古国就是天虞国;但是山东的凤姓少昊摧毁了有虞氏统治的良渚古国,并把良渚古国兼并到二十四鸟王国中。大约距今4700年前后天鼋黄帝恢复了良渚古国,命鸤鸠氏(成鸠氏)作为良渚古国的新君王,继续统治良渚古国。距今4500年轩辕黄帝令良渚一半居民随昌意西迁,其中就有有虞氏,这就是西部有虞氏的来历。有扈氏到西部,虞有虞氏西迁的原因一样。石峁古城建设,也有有扈氏参与。

良渚古国到距今4300年被颛顼帝摧毁,其民化为华夏系的黎民。

五、关于称号的问题

昌意作为监察和控制西部的第一代西少昊,其后代王就可能直接用昌意作为统治的称号继续对西部进行监察和控制,所以我一直说的西天王昌意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个我在《姓氏和邦国》中讲过,上古国家是由氏族国家化形成,我称之为氏国,就是氏族国家。氏族国家实行的是氏族统治,往往他们的氏号就是国号和君主的称号,使用的时间与氏族国家的历史相同。这个其实好理解,西藏的达赖、班禅的称号,就是几百年一直继承下来的。

黄帝的称号,我以前说过,黄帝乃黄人之帝。到轩辕黄帝成为天子,依然用黄帝的称号号令天下。

目前发现的考古遗址,与黄帝文化最契合的是东北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起源于距今6000年,与庙底沟文化的起源时间几乎同时。那么黄帝的称号从距今6000年算起,到距今4400年轩辕黄帝崩,黄帝的称号使用了1600年。但是黄帝作为天下共主(天子)的称号,只有100年。那么黄帝纪年,也应该从黄帝作为天子的称号的元年开始。

新修订黄帝至东周隐王16年止纪年表

我这是从考古年代叙述的,但与典籍的记载也差不了多少。黄帝的世代有10世(《春秋命历序》)、11世(《广博物志》)、13世(《辩正论》)至18世(《佛祖历代通载》)之不等,年代有1072年(《辩正论》)、1520年(《易稽览图》等。所以考古实际上证实了黄帝的存在。

至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是轩辕黄帝。轩辕黄帝首先担任的是黄人族群的黄帝职位(从有熊黄帝处接受),然后从神农氏处接受天子的职位,以黄帝为天子称号。以前的黄帝是黄族的黄帝,不具备天子地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从轩辕黄帝开始。司马迁说过“神农以前尚也”,所以他没有把历史向上追溯。《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神农氏,当然是末代神农天子。

同理,昌意有第一代昌意,也有继承昌意称号的后代昌意,他们相继组成黄帝系西天王昌意的历史。

鲧、禹与昌意一样,也是跨越时代的名字和名号,原因就是不止一代的昌意、鲧、禹,后继者继承了他们的名号作为了称号。

六、夏鲧与古蜀国的关系:夏鲧是古蜀国开国第一王

可以作这样的结论:古籍记载“有崇伯鲧”,那么川西的宝墩古城是夏鲧的第一崇城,石峁古城就是夏鲧的第二崇城,城就是国。崇也可以当作是丛,即蚕丛。汉扬雄《蜀本纪》:蜀始王曰蚕丛,次曰伯雍,次曰鱼鳧”所以是夏鲧开启了古蜀文明。

历史和考古遗址联系起来看,是可以互相映证的。实际上,禹起自西羌,或者夏起自西夷,是汉代人提出的看法,这是根据汉代的地理和辖区提出的,因为在汉代西川就是西羌或西夷。但是在轩辕黄帝的年代,西部受西少昊昌意直辖,作为西少昊昌意后代的鲧和禹出于西川,就不是西夷,而是正宗的王族。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如现在一样,哪里还有西夷或西羌的概念存在呢?

七、夏鲧城石峁古城的重建夏启重建石峁城

我有多篇文章就是谈石峁古城是夏启的龙兴之地,是夏启作为诸侯时期的都城。前面也谈到了夏鲧城被摄政期间的大禹堕毁的情况。

但是夏鲧城所处的位置太重要了,这座城是西北防御的重要的城,对中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屏护作用。在大禹登天子位后,出于重振西北防御的目的,派自己的儿子夏启去重建石峁城。

这在考古上是有证据的。很多原本处于神圣位置的石雕,被埋在城墙底层作了基础,而且错乱放置。这个现象就是石峁古城被重建过的证据,重建者,就是夏启。

为什么夏启对夏鲧时期的诸神不礼遇呢?也可能到大禹登上帝位时,大禹的崇拜发生了变化,如大禹崇拜青色。夏启也受大禹影响,对石峁古城的原始神灵不再崇拜,但因其神性而改做新城的基础和城墙的护法。正因为如此,改制在大禹登帝位后就已经开始了,这也是夏启能够成功改制的原因。也可能是:夏启重建该城时用外族人头奠基,用石雕固基和用玉器镇邪,是求“祖神护佑、永固且昌”的初心。这也是对夏鲧时期诸神的一种礼遇。

八、鲧在石峁城的存在

最近的考古发现,证明了鲧在石峁古城的存在。

夏后氏的原始职责是奉守“夏社”,“夏社”就是祖社,古夏人祖先的祭祀场所。夏后氏,从有夏族徽的时候就负责夏祖的祭祀。神农时代,夏后氏纳入神农体系,负责夏祖的祭祀;黄帝时代,夏后氏同样纳入黄帝体系,负责夏祖的祭祀。在黄帝时代,黄帝对夏后氏进行了改造,夏后氏鲧自己的族徽是白马(山海经: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在帝颛顼时代,白马又变成了龙(鲧)。鲧的接替者是禹,禹同样先是水龙(高密),后是山虫(文命)。所以夏后氏实际是以鲧为父氏族,以禹为子氏族。其氏族的事业,也经历了陆上、水利、陆上的变化。其权力也经历了神司、军司、水司、帝司、帝君的变化。其军司,就是奉命建设石峁城,协助颛顼与共工争帝。其水司,就是鲧禹代替共工氏治水;其帝司,就是服务于帝舜,为帝舜摄政;其帝君,就是大禹接替帝舜帝位,成为黄帝朝末代黄帝。

无论鲧是白马还是蛇龙,马和龙,在石峁石雕图文上均可见:

石峁遗址鹰射马图(左为马,右为鹰,中间是弓箭)

石峁遗址双龙(鲧)图

在石峁时期,夏后氏由“马”变“鲧”,很可能是“马”对“鹰”作战失利,“鲧”接替“马”继续收复大夏高原。

石峁城的石雕龙的形象,在有夏一代是一脉相承的。

石峁时期的龙造型

新砦陶器盖上的龙纹(这是残缺的龙头,蛇尾被损毁了)

二里头时期龙的造型

九、补充论证:最新发现—石峁城的夏族徽

我以前就说过,由于夏族徽的浸染,古夏人以至于夏朝人形成了对头的崇拜,最终形成了猎头风俗。在石峁,石人头像很多,用于奠基的人头也很多。这都是夏族徽浸染形成“头崇拜”习俗的体现。

理解这个论述,就要理解我对夏族徽和夏文字演变逻辑的系列论述。我多次说过,最早的夏偶像是大地湾女神像:

偶像“夏”(大地湾文化女神彩陶)

最早的夏图徽就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出土的“人面鱼纹图”:

图文“夏”(半坡文化人面鱼纹图)

夏图徽变异类型很多,但是基本的构图方式是人头(人面)+耳双物”。根据“人头(人面)+耳双物”的构图规律,在最近公开的石峁城新石雕中也可以找到石峁古城的石雕夏图徽。

石峁古城的夏族徽

石峁古城夏族徽:双手端人头,人头下是一个放置人头的器皿。献祭人头的意思。

夏(夓),会意。据小篆字形 ,从页 ,从臼 ,从攵。頁 ( xié),人头。臼 ( jù),两手 ,( suī ),两足。合起来象人形。

黄饮冰202067日星期天。202069日星期二修改。本文原题目《石峁古城是崇城,为夏鲧所建立》。2022108日星期六补充《八、鲧在石峁城的存在》《九、补充论证:石峁城的夏族徽》和增加《补充论证十》

十、补充论证:石峁古城出土扬子鳄骨,意味着我提出的石峁古城为夏鲧所建立、夏启重建的假说是对的

石峁古城又有多项新的考古发现。其中在石峁古城皇城台出土了扬子鳄的骨头,对我提出的石峁古城为夏鲧所建立、夏启重建的假说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在网络上搜到了石峁古城出土的扬子鳄骨图片如下:

石峁古城出土的扬子鳄骨(图片来自网络)

石峁古城出土的扬子鳄皮(图片来自网络)

古人有用扬子鳄皮做鼓的技术。在《山海经.大荒东经》就有黄帝用“夔”之皮为鼓的记载。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对夔的描述:“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那么扬子鳄是不是“夔”呢?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因为时间久远,无可映对。

由于夔皮作鼓、鼓乐一体的关系,我国最早的一位见于记载的音乐家也叫做“夔”,他是帝舜时期的乐官夔。据《尚书·舜典》所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为温,宽而粟,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大意就是:帝舜命夔掌管音乐,让他教育贵族子弟,要求贵族子弟为人要正直而温和,气量要宏大而严肃,要刚强而不暴虐,要简朴而不骄傲。这说明我华夏祖先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注意到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了。《尚书·益稷》也记载:“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祝、敔,笙、镛”。

石峁古城是不是黄帝城呢?我认为不是。因为考古断代说明石峁古城距今4300年(耶元前2300年),晚于历史记载的黄帝时代。在石峁古城发现扬子鳄骨,并不能作为黄帝以夔皮作鼓的证据。因为黄帝发明了“夔皮作鼓”工艺,后代是会继承这个工艺的,所以石峁古城用扬子鳄皮作鼓,并不能证明是黄帝以夔皮作鼓。

石峁古城建立的时代,在距今4300年(耶元前2300年)前。这个时期,正好是颛顼与共工争帝时期。

根据我的论事体系,轩辕黄帝在距今4500年(耶元前2500年)左右代神农氏为天子,号称黄帝,成为天下共主。黄帝100年地崩,黄帝驾崩。东少昊青阳氏没有继承黄帝位,因为炎帝系统的共工氏霸占了九州的统治权。共工氏击败东少昊青阳氏,东少昊退回了黄帝族群的龙兴之地东北。共工氏击败了西少昊金天氏,金天氏逃到了江汉地区,跟失去天子之位、沦为黄帝宾客的神农氏居住在一起。这个我根据石家河古城在距今4300前后出现大量风格不同的玉器已经论证是西少昊逃到石家河导致的。

我也说过,在距今4300年(耶元前2300年)前后,西少昊金天氏有两个布局,其一是把颛顼送到东少昊青阳氏处,辅助东少昊青阳氏;其二是派鲧带领夏后氏一支北上,到河套古湖南边的神木建立石峁城,作为反攻中原霸主共工氏的基地。在距今4300年(耶元前2300年)的时候,临汾陶寺城只是共工氏建立的小城,守卫着炎帝建立的陶寺观象台。随着石峁城的建立,中原霸主共工氏也加强了陶寺城的建设。在颛顼与共工争帝的最后时期,共工氏逃到了陶寺城,以陶寺城为最后的都城;在最后时刻,共工氏毁了陶寺观象台。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个不周山是具象的或者历法意义的不周山,即陶寺观象台的观测柱子。

陶寺观象台是根据连山易理论建立的太阳观测台,立柱就是连山。在帝尧以陶寺城为冀都的时候,陶寺观象台是不存在的。帝尧建立的是东南西北四个观测站,以定四时。陶寺观象台与帝尧的四时观测站所用的观测理论和模型是绝然不同的。

我这个说法,是与《连山易》和颛顼被东少昊青阳氏抚养的历史记载相对映的。

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夏鲧是从何地出发进入大夏地区的石峁地域的。以前我认为夏鲧是从西川直接北进大夏地区(秦晋高原)的。

根据石峁城出土扬子鳄骨的考古发现,现在可以明确,夏鲧是从川西向东进入江汉地区的石家河城,在石家河城分兵北上进入大夏地区的石峁地区。

夏鲧属于西少昊体系。在西少昊逃到石家河城的时候,夏鲧也应该先到石家河勤王。

这个说法的依据,就是石峁城出土的扬子鳄骨。至于扬子鳄与江汉地区的关系,是明确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1016.html

古城,少昊,红山文化,建设,黄帝,夏启,文献,崇城,考古,昌意,石峁古城,西少昊,黄帝,夏启,石峁城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古城,少昊,红山文化,建设,黄帝,夏启,文献,崇城,考古,昌意,石峁古城,西少昊,黄帝,夏启,石峁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古城,少昊,红山文化,建设,黄帝,夏启,文献,崇城,考古,昌意,石峁古城,西少昊,黄帝,夏启,石峁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