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价值百金的茅草:我有什么错?齐桓公借口伐楚、周天子靠它发财

价值百金的茅草:我有什么错?齐桓公借口伐楚、周天子靠它发财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发生了许多古怪的事情。比如普普通通的茅草,曾被卖到上百黄金一束,天子都靠它发了一笔巨财,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也曾以它为理由发动了对楚国的战争。

这两件事都围绕着“茅草”展开,不得不令人感叹这茅草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其实,真正特殊地并不是茅草,而是这两个计划的提出者——管仲。

我们都知道管仲协助齐桓公称霸诸侯,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这两个出自他手的计划自然也是极为有趣地,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谋略之术吧。

1、齐桓公伐楚,茅草:这锅太重,我背不起啊!

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因为蔡国把自己赶回家的夫人蔡姬转嫁给了楚王,大怒之下就兴兵伐蔡伐楚。

蔡国是小国,自然敌不过五霸之一的齐国。战场上,双方士卒一接触,装备、战术、人数上都不占优势的蔡国很快便兵败如山倒,蔡侯也被齐军俘虏。齐军便转而把刀锋指向楚国,楚成王哪里预见到了这种情况,一脸懵逼的他便派出手下大臣屈完前去探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屈完很清楚自己身上肩负着什么,是战是和就看他出使的结果了,太软弱,齐国肯定会漫天开价,太强硬,楚国恐怕就要和势头正盛的齐国硬刚了,极为不智。

屈完面见到管仲为首的联军之后,便问道:“我们楚国和你们齐国一南一北,就如同被风吹过的牛和马会朝着不同方向行走一样,您为什么要来进攻我们呢?”

管仲对道:“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吕氏春秋》:“周昭王亲将征荆蛮,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祭公抠于汉中”。

屈完的话是以地理上的难度来告知管仲,首先阐明我们两国之间相隔胜远,没有直接的矛盾。我们楚国的根基发展方向是南方,而你们齐国是北方,进攻我们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很高明的对话内容,虽是询问战争的原因,却即从对方角度说出了这件事上要面对的困难,又表明自己的态度。

而管仲也不一般,开口闭口都是为了周天子,一是为了楚国不交祭品,二是周昭王征战荆蛮溺死的事情。都在表明这件事情上,我们并不是正想进攻你的国土,只是想为了树立威信,你服个软就行了。

屈完便满意的回去报告楚王,这次谈判的结果。

到了夏天的时候,两方寒暄了一下两国友好的关系,便顺利签订了和平结盟条约。

当然,不能白来这一趟,齐桓公还是邀请屈完看了一下自己的军事力量,很霸气地炫耀道:“我有这样的力量,还有什么地方攻不下来呢?”

屈完不卑不亢回道:“虽然你们有这样强大的力量,我们楚国也是有血性的。”

齐国狠话说了,威慑力打出去了,为了君王的大义也得到了,而楚国得到了莫名其妙的和平,齐楚两国都很愉快各自回家了。

菁茅谋:价值百金的茅草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项很特别的事情,那就是周天子的权力大小问题,在春秋时期周天子还是有一定威信力。

有一段时间,齐桓公都在忧虑一个问题,周天子的权力好像越来越没有用了,越来越多的诸侯开始阳奉阴违了。他又是打着尊王旗帜的人,就很困扰这一局面,他认为周天子的威信不足是因为没有钱来赏赐诸侯、培养军队了,而自己又不可能出很多钱去扶持一个对自己有威胁的天子。

齐桓公便向管仲请教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天子获得很多钱,管仲出了个主意让周天子把楚国贡献的这种菁茅产地也控制住,然后邀请诸侯一起封禅泰山、祭祀梁父山,但有个条件必须每人准备一束菁茅来当垫子,没有的话就不能参加。因为这时候天子的威望依然不小,能够随天子参加这种国家大事,是自己受宠爱的证明,诸侯们都很乐意参与。

再说了,菁茅平时又不是值钱的东西,大家也都没有在意。但他们真的去寻找时,傻眼了,菁茅呢?怎么不见了!

周天子派去看守菁茅的人便发布消息给诸侯大臣们,这帮大臣便全都过来买,需求一高,这平时不值钱的茅草也一下子涨到百金以上,不赶快还买不到那种呢!

结果:故周天子七年不求贺献者,菁茅之谋也。

堂皇阳谋,借助大家对这份荣誉的看重,把平时被人忽视的茅草变成发家致富的法门,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

不佩服也不行,生生把茅草可以运用到打仗、卖钱、祭祀三用的管仲,也着实令人钦佩了。

如果您有什么关于菁茅的话题,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1032.html

什么,茅草,诸侯,周天子,齐桓公,借口,楚国,管仲,齐国,屈完,观点评论,茅草,周天子,齐桓公,楚国,管仲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茅草,诸侯,周天子,齐桓公,借口,楚国,管仲,齐国,屈完,观点评论,茅草,周天子,齐桓公,楚国,管仲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茅草,诸侯,周天子,齐桓公,借口,楚国,管仲,齐国,屈完,观点评论,茅草,周天子,齐桓公,楚国,管仲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